原文: 伍谨 字而信。幼年把笔为文,多奇语。稍长,益事博综奇文秘记,日寻讨不厌。崇祯壬午举于乡,人多称其文。谨曰:“黄农虞夏,不知所读何书,两汉孝弟力田,尤多贤士。徒以帖括名家,吾愧也。”终身奉其祖思召家训,自勉。洵无忝科名云。 伍心学 字汝悟,增生。思召任万州知州。每谓人曰:“吾居官有阴德,后必有兴者。”生超、逑,俱有声仕宦。至心学尤博综典籍,摇笔千言立就。子溥、正、亨相继黉序。孙云鹤,太学生。阴德必兴,洵不虚云。 伍典学 字汝新,思召孙,逑子。以郡廪,入成均。有文名,大司成器重之。假归不仕。家素裕,饥寒者待衣食,急难者待周急,毫无倦意。年九十七,形如鹤立,步趋饮食,不异少壮。孙邦栋、邦梁、邦柱,国学乡序,翩翩竞起。典学未竟之绪,借以付焉。 王名佐 字翼圣,霖之父。以恩封知县。性索豪俊,笃于友义。中年弃举子业,居于乡之嵩口,失偶不再娶。甲寅闽变,群盗四起,逼城廓。名佐率仲子雯,偕乡子弟与贼对垒两日夜,保城廓无恙。雯遂以阵没,名佐不以为戚。谓家育殉国之子,毋庸过悲也。及长子霖令吴邑,迎养于署。名佐见赋繁役重,风俗奢靡。诫以清廉,颂声载道。未几,以目疾归里,邑举正宾。以封君与宾筵者,自名佐始。 伍安之 幼敏慧,长更好学。受业李元仲先生之门,与黎媿会曾为同门友。科岁试辄高等。康熙甲午,遇恩选贡于礼部。性严毅,人皆畏服。动止有常,庭训甚严。时新例:明经不由旗学教习,不得选县正。安之屡赴者,不肯就吏部试。晚年始授县丞职衔,未展其蕴。人咸惜焉。 裴琛 字朗生。少聪颖,不喜帖括,弃举子业。移居山中,种竹栽花,赋诗饮酒,泊如也。尤嗜书画,不惜重价,珍藏者虽豪家不为所夺。 魏汝杰 仓龙人。治家有则,见善必为。邑举宾筵,寿考令终。洵称德报云。 叶时方 字士廉,邑庠生。弱冠有志圣贤之学。与族兄锡辂善,锡辂每谓门人曰:“吾士廉进业立诚,足为学者师,盍事诸?”自是生徒日进。说书必依考亭,言文必宗先正。庭帏之间,肃若朝廷,人咸钦为有道。年八十九而终。
伍谨 字而信。幼年拿笔作文,有很多出奇的语句。稍微长大,更加积极从事搜寻广博综合的奇文秘记,天天寻找讨要不会厌烦。明朝崇祯壬午年获举于乡试,人们大多称赞他的文章。伍谨说:“黄帝、神农、虞舜、夏禹时代,不知道所读的是什么书?东西两汉在基层的孝悌、力事农田中间,出了特别多贤能之士。只是以科举应试文章来称名家,我感到惭愧愧啊。”终身奉行他的祖宗思召家训,用以自勉。实在不肯玷辱科名。 伍心学 字汝悟,儒学的增广生。思召任万州知州时,经常对人说:“我在官位上有阴德,后代必有兴起的人。”他所生的超、逑,在官场都有名声。到心学时特别博通典籍,动笔千言立就。儿子溥、正、亨相继考上秀才进入儒学。孙子云鹤,进入国子监为太学生。阴德必兴,实在不是虚言。 伍典学 字汝新,思召的孙子,逑的儿子。以郡儒学廪膳生的资格,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有文名,国子监的老师大司成很器重他。请假回家,不肯出仕当官。家里向来比较充裕,饥寒的人给衣食,急难的人就周济人困急,毫无不情愿的样子。年龄九十七岁了,还形如鹤立,行走饮食,还很像少壮时。孙子邦栋、邦梁、邦柱,在国学乡校中,风采文辞美好竞起呈现。典学没有完成的事业,借以托付了。 王名佐 字翼圣,霖的父亲。因为承恩封为知县。性情豪杰,忠实于友义。中年放弃考举子的事业,居于本地的嵩口,配偶过世不再娶。甲寅年福建事变,群盗四起,直逼清流城廓。名佐率二儿子雯,和嵩口乡的子弟与盗贼对垒两日夜,保卫清流城廓平安无事。但二儿子雯就因为作战阵亡,名佐认为不要太伤心。说是家里能培育出殉国的孩子,不用太过悲伤。到长子霖当吴县县令时,迎接他去奉养于衙署。名佐见赋役繁重,风俗奢靡。因此告诫他儿子要以清廉自处,赞颂的声音满路上。没有多长时间,因为目疾回归故里。县里举荐为正宾,以受封有君号又参与宾筵的,就是从名佐开始的。 伍安之 幼年敏慧,长大更好学。在宁化著名学者史学家李元仲(世熊)先生的门下受业,与黎媿会曾是同门朋友。岁考考查总是得高等。康熙甲午年,遇到恩赐选贡于礼部。性格严厉刚毅,人都畏服。举止有常规,庭训很严厉。当时有新的规定:明经如不是经由八旗子弟的八旗官学、八旗义学、八旗学堂教习的,不能选为县里正职。安之屡次赴考,都不肯到吏部参加考试。一直到晚年才授与县丞的官衔,没有施展他的底蕴。人们全都替他惋惜。 裴琛 字朗生。少年聪颖,不喜科举应试文章,放弃考举子的事业。移居到山中,种竹栽花,赋诗饮酒,恬淡无所欲。特别酷爱书画,不惜重价收藏,珍藏了的东西,就是有钱有势的人家也不能夺去。 魏汝杰 仓龙人。治家有规则,见善举必定要做。被县里推举参与宾筵,年高保持善名而终。实在可称为是德报的。 叶时方 字士廉,县儒学秀才。刚刚完成成人礼就有志于圣贤之学,和同族的兄弟锡辂很友善。锡辂每每对门人说:“我们士廉进修学业立诚信,足以为学者的老师,何必再服侍许多人呢?”从此学生门徒一天比一天多。解说四书必须依照朱熹的说法,导读文字一定要.尊奉前代的贤人。课堂之间,严肃得像朝廷一样,人们都钦佩他称为有道。年八十九岁而终。 雷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七 人物志 乡行3) 没有什么需要说明和补充,就不要浪费口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