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打坐要领(连载34):大道品格 | 答疑9:为什么总静不下来?

 道德经学用 2021-11-06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回到“走进道德经”静心活动。每天,我们将为您分享一章《道德经》,同时结合打坐的方法,与您共同在宁静中走进经典、走进内心、走进生命。

打坐引领

现在,请您坐好,保持中正,面带微笑。然后,用“松、圆、展、合、静”的心法来观照一下自己当下的状态。

有的朋友问:“我练习了一个多月的打坐了,怎么总是静不下来呢?”

一开始静不下来,也是正常的。现代人每天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已经习惯了灯红酒绿、热闹喧嚣的都市生活,很多人每时每刻都不让自己闲着——眼睛里要看,耳朵里要听,鼻子里要闻,嘴巴里要说,脑子里要想……恨不得调动自己全身的感官,似乎这样才是“充实”地活着。

但生命是平衡的,动与静也必须平衡,把自己塞得太满,人就会很累。时间久了,我们都希望能找个时间停下来、慢下来、静下来,去享受一下生命的“留白”。可想静时,却发现:心已经静不下来了。

但静对人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非得修出自己宁静的功夫来才行。

我们都知道,有经验的运动员在赛前要保持安静;伟大的人物每临大事必先静心;两军相遇是勇者胜,而两帅相逢却是静者胜。为什么呢?

因为“静”是万物变化的总原则,人有“静”的能力,就能把心里的一切念头清扫出去,用“静”来观察万物的发展变化,了悟世界的真相;同时,也清楚自己应该何以自处,才是最佳选择。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的力量。所以,在生活中修静定的功夫,不是修行人的专利,而是对任何想生活得好的人都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打坐,让自己宁静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不过,想通过打坐产生静定的能力,这往往需要做很多“准备”才行。这个“准备”不是指拉伸身体、调整呼吸、端正坐姿,而是指要在事情里经受考验,最好是备受磨砺,他的一颗心还是充满温暖和希望,还是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还是愿意为别人举起火把,照亮这世间的道路,那他的玄德就累积起来了。有德的人,才有静定的基础。

而绝大多数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对世间事都没有耐心去做,却想直接通过打坐来培养定力。所以,经常是人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坐着,但脑子里却像在开运动会一样,妄念纷飞,根本断不了,甚至连一秒钟的一心不乱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话,想通过打坐来修“静”,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投身事业、埋头苦干,在做事中磨心性,特别适合现代人的修行。

生活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用来修道,只要一心一意地做,本身就是在修行。修行,不需要您放下手中的工作,远离家人,把自己关起来修,生活是最好的道场。虽然,有很多古人会到山上静修,但那是因为他们已经过了“在做事中磨练心性”这一关,静定的功力已经相当深了,只需要最后的冲刺,所以才住到山上,闭关修上几年,就成就了。但如果没有前面的磨砺,光靠打坐、闭关想悟道、得道,是不可能的。

那么,静心有没有具体的方法呢?明天开始,我们将为大家分享《道德经》学用中提及的两大静心方法。

原文诵读

现在,我们将进入《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大道品格》。这一章的原文是:

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以道为镜

《道德经》只讲规律,讲宇宙的根本。人只要洞察规律,遵循规律做事,就能把这一生过得很好。本章中,老子讲了大道运行的规律。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为万物提供着赖以生存的一切,却并不以主人自居而随意干涉万物的自由;把舞台让给别人绽放,而让自己成为成就别人的环境。正因为道把自己隐为渺小,不以伟大自居,所以能无边无际、包容广大!自然大道是人类永远的导师。

人要成事,也要学会跟上大道的节奏,效法大道的品格。一个人如果能不自以为大,就是修大心量、大安心、大自在、大成功。反过来,如果控制不了自以为是的秉性,那自以为是的秉性就会控制他,黑暗也会随之控制他。所以,有道之人不夸功、不恃才、不傲物,这样的人,上天必定为他开创出一条更高层级的成功通道。

人生中,“利他”就是大智慧、大福报。经常说好话,做好事,效法天地不自生的精神,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若在这一世的人生旅途中去利益社会、利益他人,这就是在往自己的生命银行中存入更多的资本,让未来形成运数良性循环的生命磁场。

这个世间的每一个发生都是修炼场。帮助别人成功,但把功劳归功于大家,自己仍然默默无闻、谦下守弱,这是修炼真功夫。要重视当下的每一件小事,才能认清其重大;能认清重大,就不会被所谓的伟大迷惑!如果一个人能随时随地安心于自己平凡的岗位;不论是份内事还是份外事,只要需要,就把自己当成第一责任人。那他迟早会成为命运的宠儿。

第三十四章《大道品格》中有三条规律:

规律一:做事贵在自然,以平常心做事,最容易成事。

规律二:放下得失,专注做事,做的越多,回馈越多。

规律三:以平常心做事,效率最高。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白白得到的!我们之所以能得到,是因有德去连接了道;但若得到之后失道失德,这份所得也难长保;如果失道失德到了极致,甚至连命也难保。所有的幸福都来自品质的养成,而创造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去主宰,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美德。只要亮化出自己的天性,人生一定圆满自在,这就是真相!

快乐农夫

接下来,请您继续保持打坐的状态,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快乐农夫冥想”。

冥想是对宇宙下订单,因为“心不唤物,物不至”——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自己。只有在内心种下希望的种子,我们才会向着光明奋力奔跑。

第三十四章的快乐农夫冥想是:

让我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到、我知道,我是一个“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而终不为大”的人。我是无限的爱、无限的光、无限的创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把爱传出去!

结束语

全人类需要静心,全世界需要静心!

贪有什么好?贪财死在财上,贪权死在权上,贪情死在情上,人贪什么就失什么。能超脱出来才是有道,清心寡欲才能滋养自己的身心。人生的一切所得,皆因自己的创造。没实力,成功是暂时的;有实力,失败是暂时的!

解决人生问题有一个百试不爽的三步曲:第一,不埋怨、不恐惧;第二,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理想;第三,带着爱和执行力去落地践行。

现在,就让我们燃起心香一炷,共同祈祷:

祖国安平泰!世界安平泰!地球安平泰!万物众生安平泰!

谢谢您,今天的“走进道德经”活动暂时告一段落,我们明晚九点,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