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大了被雷劈,英国贵族精神

 king9413 2021-11-06

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参战男性死亡率为12.5%,而有'绅士的摇篮'之誉的英国贵族学校伊顿公学,其毕业生参加一战人数为5619人,牺牲1157人,死亡率高达20.5%。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英国贵族打仗更勇敢更拼命,道德之模范,人类之标兵。贵族就是好,吃的比驴少,扛的比驴多,打仗还替你堵枪眼。

文章图片1

这个谎言流传很久了,我也找了很久,最后终于找到出处。2014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英国BBC电视台做的一期节目。

看到BBC这个名字,估计大家已经开始笑了。别笑,这件事很多人信以为真,君不见前几年,某十八线小演员傍上一个地产大佬,跑到英国吃了顿饭,期间服务生拿托盘送了WIFI密码过来。

小演员热泪盈眶:“大英帝国贵族范,Very nice。”

转头立马发布了一篇《贵族论》,指责中国人缺乏贵族精神。

回家我赶忙诚惶诚恐翻了一遍家谱,发现祖上18代别说贵族,跟地主都扯不上半点关系,十足真金泥腿子。

想想也是,大清都亡100多年了,哪来的贵族?

先不说小演员的贵族培训班,只来说BBC这组数据,如果再早个百八十年,BBC制作人大概率要被送上火刑架。

英皇:大英帝国有这么多贵族?

与欧洲大陆国家不同,英国贵族最出名的地方,就在于人少。

首先说什么叫贵族,有两个概念,一是包括男爵、骑士等小乡绅在内都叫贵族;二单纯指上院爵位。

所谓上院,就是上议院,上院爵位,就是能进上议院参政的爵位。英国上议院的本名就叫贵族院,换而言之,只有贵族才能进上议院,再换而言之,能进上议院的才叫贵族。

男爵是爵位中最低一级,最大区别是不授封地,也没有职务,等于是个名誉称号。而骑士,严格说他们只是贵族的仆从,从来就不该归为贵族概念。

英国相对于欧洲大陆要保守得多,所以英国人对贵族概念的限定,也要小得多,对英国人来说,他们的贵族仅限上院爵位。

文章图片2

这可不是我说的,英国近代最重要历史学家威廉·乔治·霍普金斯书中称,1485年亨利七世登基时,英国只有55名贵族,即便到了1800年,经历了乔治三世和小皮特大力封爵,英国贵族人数突飞猛进,也只有267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即便英国贵族再能生,人数也不可能从267飙升到上万。如果仅伊顿公学就出了5619名贵族参战,那英国贵族总人数怎么也得上万。

更别说英国贵族历来以不能生出名,英国人口少原因很多,其中最大因素是婴儿死亡率,别说平民百姓了,18世纪初的英国贵族,其婴儿死亡率都高达1/3。

中世纪的欧洲就这样,充斥着愚昧与黑暗,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常年不洗澡......

又想到了那个古罗马公共浴室的笑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她的一大著名嗜好就是从不洗澡。这可不是女王喜欢标新立异,整个欧洲都那样,查理大帝也这脾气,打生下来也许只有洗礼那一次。

文章图片3

直到1900年欧洲人还认为,洗澡会导致人生病。蒸汽机都发明了,欧洲人不洗澡仍是普遍情况,洗澡反而是异类。

所以说古罗马时期,上流社会喜欢泡澡,简直荒唐可笑。既然如此,为什么过了2000多年,反而不会了?

类似这种还有很多,比如手抓吃饭从不洗手。澡都不洗更别说洗手了,欧洲餐饮文化成型,那得到18世纪末期,从东方源源不断运来了锅碗瓢勺,他们才终于明白,原来吃饭可以放盘子里。

那些崇尚西餐,把西餐文化奉为圭臬的,简直就是......我想不出形容词,你们想吧。

西方人体味大有解释说饮食原因,牛羊肉吃太多。胡说,他们一样吃猪肉,一样吃蔬菜,欧洲中世纪农民主食是粗粮,燕麦和豌豆,他们一年才能吃几顿肉?他们体味大就是历史的积累,2000年不洗澡,少一年都不够。

文章图片4

还有一个著名的梗,他们连喝开水都不懂......

所以为啥欧洲中世纪总是爆发鼠疫等瘟疫,一死就是几千万。中国古代也有不少瘟疫,哪有这样死人的?

但你看看他们的卫生习惯,也就不奇怪了。

祖上什么都会,近代又什么都不会,回归到最落后最愚昧的生活,我写小说都不敢这么编,但愣是给他们编出来了。

扯远了扯远了,总之呢英国贵族也是人,生育率一样很低,即便到了1914年,英国贵族也没几个人,所谓死几千人更是不知所然。

真实的数据什么样呢?1919年英国出了一份《德布勒特报告》,英国拥有3000英亩以上土地的贵族,一共只有558户,其中只有不到10%贵族家庭的首选继承人(一般是长子),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注意,这里只是说死于一战中,并不见得死在战场上,原因一会再讲。

英国的贵族1660-1914》(The Aristocracy in England, 1660-1914 )书中称,一战中英国共有20名上院贵族和49名上院贵族继承人战死,而死于1914年的,就有6名上院贵族和95名上院贵族儿子。

不要计较上面数据的逻辑,它的意思大概是,死于1914年的虽然有95名贵族儿子,但其中大多数都非继承人。

虽然没有列总数,但根据上面数据,你就算往死里算,死于一战的英国贵族总数,最多也是两三百人。BBC所称有5619名贵族参战,完全是偷换概念,把骑士和男爵都算上英国也没这么多贵族。

不是非得贵族才能上伊顿公学,伊顿学生更不能等同于贵族。实际上1914年的伊顿公学,占比更高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子弟,他们虽然是有钱人,但真不是贵族。

文章图片5

整个欧洲在一战前,都有莫名的战争狂热。

比如战争刚爆发时,1914年8-9月,英国志愿参军人数达到了50万。几乎所有人都对战争持开放态度,认为战争对人类社会更有利而非有害......

虽然咱也不明白这是啥理论,咱也不敢问,但对于英国人来说,参战理由很简单,这是最方便最快捷的上升通道。

长子们需要军功来稳固地位,粉碎兄弟们的梦想,没有继承权的则希望获得某个远房亲戚的青睐,等他死了好继承爵位。而对于新兴资产阶级和广大平民来说,这几乎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一步登天成为贵族的唯一通道。

一战前的战争被称为文明战争,双方默认不杀俘虏,即便不投降也能获得很好待遇,不得虐待俘虏,俘虏的军官,仍然礼遇有加......

文章图片6

文明的战争,不知道这是嘲讽人类还是战争。

虽然一战前已经出现了工业革命,武器有了飞跃式革新,但战争理论仍然停留在拿破仑时代。

简单来说就是,大炮轰完骑兵冲,骑兵冲完步兵冲......

冲完发现打不过怎么办?投降就完事了,战争一点不可怕。

大家如果看过欧美老电影,当时打仗真就是那样。军乐队敲着鼓吹着号,双方排好队,有节奏地放一排枪再退下换人。

文章图片7

别说当军官,就是当普通士兵都没人怕,虽然拿的是火枪,但伤亡率真不一定有弓箭时代的英法百年战争高......

在这种氛围下,一点都不难理解,为啥英国贵族那么热衷于参军。真实情况比这还夸张,不让他参军他敢跟你急。

因为参军热情太高,而军部名额有限,没有混到名额怎么办?曼彻斯特一位侯爵,带了800人跑到市军训厅,自己给自己举办了入伍仪式。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贵族呢。

文章图片8

英国到处弥漫着乐观情绪,军部计划战争最短几周就能结束。曾组建英国法西斯联盟的奥斯瓦尔德·莫斯利男爵当时只有18岁,他忧心忡忡地给家里写信,担心自己没走到前线,战争就结束了。

顺道一说,莫斯利是英国名门,这位莫斯利男爵后来被评为英国最讨厌的男人,而他的儿子,则是现任FIA主席(国际汽车联合会),看过F1方程式赛车都懂。

迎面而来的恐惧狠狠给了这帮人一耳光。

前面说英国贵族伤亡主要集中于1914年,也就是一战爆发初期,实际上这一年也是人类战争史上,堪称伤亡最高的一个时期。

一战初期有两大战役,索姆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它们还有另一个名字,索姆河地狱和凡尔登绞肉机......

文章图片9

新式战争武器与落后战争理论结合的结果就是,无数人排好队,迎着马克沁机关枪往前冲。

马克沁发明人都没想到它能有这么大杀伤力,死板教条让无数士兵送了命,其中当然包括贵族。但你要说贵族伤亡率高,恐怕索姆河和凡尔登的无数冤魂要来找你说道说道。

索姆河参战双方投入兵力约300万,合计伤亡130多万,而凡尔登参战兵力200万,伤亡100万......

几乎50%的伤亡率,伊顿公学那个20.5%也叫高?

凡尔登打成什么样?英军差点闹出兵变,强烈反对进攻计划,军部不得不妥协,凡尔登战役最后阶段就是大家都在拼命挖壕沟,整天蹲在壕沟里,谁都不露头,偶而开几枪或者丢几颗手榴弹表示这里有人,你千万别过来。

文章图片10

英国人英勇的贵族精神哪去了?带头反对进攻指令,甚至以哗变威胁的,正是那帮参战贵族。

英国人为啥二战初期那么怂,绥靖绥的只差没把自己家让出去,就是因为打怕了。

蹲在壕沟里也不安全,吃喝拉撒都在沟里,就欧洲人那个卫生习惯,那味道,酸爽......

战争后期爆发了大瘟疫,很难讲双方究竟死于枪炮下的人多,还是死于细菌和病毒下多。瘟疫直接把德国干趴下了,因为英国贵族能闹,搞了个轮换制,而德国则是一拨人从头打到尾。

一战结束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病毒,还起名“西班牙流感”,这锅甩的,绝对五星级饭店主厨级。

这个事说白了就是一帮人本打算去装大尾巴狼,没想到没装成,还给雷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