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亡三部曲》,抗战时期万众传唱的爱国歌曲!

 sujunad 2021-11-06

图片

《流亡三部曲》是在抗战时期万众传唱、脍炙人口的一组爱国歌曲,对激励民众走向抗日战场发挥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流亡三部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松花江上》,创作者张寒晖;第二部《流亡曲》和第三部《复仇曲》(又名《上前线》),创作者均为刘雪庵。

'918事件'之后东北人民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心头郁结的悲苦怨愤通过歌曲传唱到全国。《流亡曲》是继《淞花江上》'整天在关内流浪'之后,提出了'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的责问,以'心的颤动''灵的叫喊',向千千万万的同胞发出民族危难的警报。

图片

张寒晖(1902——1946)

张寒晖,男,河北定县人,“九一八”事变后来西安省立二中(今陕西师大附中)执教。曾在北平人艺剧专学习。1925年加入中共,1930年加入左联,组织剧社等。他耳闻目睹西安街头,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他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他的友人姚一征说:“当歌曲写完后,我们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时,竟呜咽地哭了。”

《松花江上》先在省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张寒晖还参与省民教馆组织的救亡宣传,成立实验剧团、铁血剧团,自导自演,演出了《不识字的母亲》等许多话剧。编辑出版《老百姓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1941年8月,他到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委员等职。1946年3月11日病逝延安,时年45岁,长眠于宝塔山麓。

图片

刘雪庵(1905~1985)

刘雪庵,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四川(今重庆)铜梁人。幼时受其兄影响爱好音乐。1926年入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小提琴和作曲并学唱昆曲。1929年转入上海私立中华艺术大学。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萧友梅、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理论作曲,师从黄自,与贺绿汀等被称为“黄自四大弟子”。

“九·一八”事变也惊破了刘雪庵悠悠扬扬的抒情乐曲,他不再歌吟风月,代之而起的是铁与血的呐喊。他先后创作的《出发》《前进》《前线去》等歌曲,向千千万万的同胞发出的抗战号召。空军歌、海军歌、我是军人等歌曲,成为激励军人英勇抗战,奋勇杀敌的战歌。但在抗战歌曲中,最为激动人心的,还是他的《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以及《长城谣》,这三部歌曲可称当时的扛鼎之作。著名音乐家刘雪庵因《何日君再来》一曲蒙冤数十年,《流亡三部曲》便一直“残缺”了三分之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