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郡女子孙悟音

 苏迷 2021-11-06
《苏州日报》2021年11月05日 A12版

  □鱼丽

  民间制谜,颇有意趣,其中有一款为:“大圣闻声腾空去(打一近代女画家)。”略微慧解,便知是海上女画家孙悟音。

  偶尔去福州路闲逛,书坊间觅得《海派绘画识真》一书,内有一两幅孙悟音的绘作,一幅花鸟,一幅工笔牡丹。一款“悟音之印”的白文方印钤于画上。花鸟画这幅用笔工整细腻,花卉设色艳丽,小鸟顾盼生姿,春意盎然,不失生机。工笔牡丹那幅还题有“七十六岁吴县女子孙悟音作”。笔墨精到,工丽秀雅。

  孙悟音,又名汝。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1952年后从江寒汀习工笔花鸟。无论花鸟还是虫鱼,生气盎然,恬静娇艳,如其人一样明净,有韵味。

  这位苏州才女,总是听耄耋老画家顾秉松老师提起她,说她聪颖灵秀,为人温煦亲切,也可算是他绘画之途的引路人。旧事中的巾帼墨韵,也历历可见。

  年轻时,顾秉松曾师从张大壮、王个簃两位先生学画,尤为勤奋。在1951年、1952年这段时间,他赋闲在家,曾参加过孙悟音女士召集的一个绘画创作组,大家经常聚会,一周一次。一个季度搞一次评析,分组评议。他所在的这个小组有十几位画家。在孙悟音的家里,他经常可见钱瘦铁、唐云、张聿光等人。孙悟音生于1916年,比顾老师大十五岁,在当时算是画坛中坚。尤值一提的是,在1956年画院筹备之初,吴湖帆提名的女画师中,孙悟音与徐伯青、王青之、乔木、沈思明、凌虚、曹简楼、田军、汤翠雏、江圣华、郁慕洁、郁慕娟、童月莲、杨绮云、钱悦诗、钱惠翔、陆秀平、陈慧贞、潘贞则、叶尔莹、张雪芝等21位女画家被列为“年较青而可进者”。她于海上画坛的位置可窥一斑。年轻时的顾秉松性情腼腆,与女性打交道不善言辞,在他的印象中,作为召集人,孙悟音态度落落大方,让他在逝水流年里记忆犹新,在年届九十高龄之际,犹对孙悟音其人念念不忘,时时提及。

  在延庆路的孙家,创作组的成员雅聚评画,不亦乐乎。有一次,一位画家带来不少画,在客厅里如开展览会一般,摊开来,让大家评头论足。让顾老师印象深刻的是,这位画家画作中有只鸡,鸡嘴不能合起来,形象不太谐调,看着不舒服。他想起老师张大壮曾经强调过,画鸡嘴巴一定要合拢,要协调,否则就不像。但他又不敢说,只是暗自琢磨。还有一次,张聿光带来一幅自画像。大家纷纷围上前,看后皆啧啧称叹。这幅自画像尺幅颇大,脸部轮廓涂的颜色是赭石,所绘颇为巧妙,尤其额头处较亮,下巴处较暗,颇有西画的透视效果。大家就特别想了解是如何画出来的。张聿光也颇为自得,就告诉大家,需先将笔洗清爽,用胶水蘸颜色,笔尖的颜色较重,然后从头颈处起笔画,一直画到额头处结束,这样一气呵成画完的脸部轮廓,就呈现出下巴处颜色较深,额头处颜色较浅,像被光照射到一样。关键是要一笔完成,不要涂涂抹抹。这种不落陈套的创作,顾老师印象尤深。当时,顾老师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青年,在他的心目中,创作组的成员都是名成功就的大画家,所以每次参加创作组的聚会,他也不大说话,只是多听多看,在孙悟音处的这些前尘往事,让他自有会心处、感动处。

  这位吴郡女子,曾师从汪声远,后从高峻习写意花鸟,20世纪50年代又从江寒汀习工笔花鸟。可谓勤于绘事,颇有自己的绘画风格。她的红牡丹、紫牡丹、绿牡丹、黑牡丹、白牡丹、工笔牡丹、富贵牡丹、玉兰牡丹皆有韵味,落笔素雅,敷色风神。1956年和1957年,孙悟音的双牡丹和张充仁的水彩静物画、崔预章的月季瓶花油画、陈之佛的春鸟画、吴青霞的游鱼图、江寒汀的双鸭、蒋风白的春梅黄莺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印上贺年片,发行数百万份,影响极大。顾老师因师从张大壮先生,对牡丹绘事颇为擅长,他对孙悟音的牡丹画也颇为称赏。

  据顾老师回忆,孙悟音有时会组织大家去公园写生,他年轻好动,喜欢东溜西窜,到处看画家作画。那次,他看见孙悟音对着茶花的叶子写生,用毛笔勾线,笔法细致,画作工稳,很是喜欢。顾老师当时画的是月季,拿一根竿子撑在那里,画了一棵幼苗,就像在马路边所见的样子。孙悟音还对他进行了指导。兰言慧语,心迹双清,那段学画的青涩时光让他怀念。

  卖花人去路还香。画家李磊先生打捞艺坛传奇,曾采访过孙悟音的女儿孙总青,介绍她于20世纪40年代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作品屡次参加画会举办的各类展览,并举办个人画展。虽史料阙如,不知她在女子书画会期间如何抒绘画才情。但可知她后来创作的执着与勤奋,不忘薪火传承。

  “文为心声,画亦心声”,艺术作品实为女画家内心精神世界的写照。那些秀润的慧笔,洗涤着人们日趋凝固的意识。从孔夫子旧书网买来一册《孙悟音画集》,书名为程十发题签,晚清秀才、百岁老人苏局仙题跋。戊午年(1978)春,苏局仙称赞道:“南楼虽去留余韵,六法钦能教后生。”将其比作南楼老人陈书,苍老遒劲的墨笔中,道尽孙悟音风神简古的画作情韵。

  孙悟音笔下之花鸟鱼虫,格调高雅,工美秀逸。除有莲叶翠鸟、篁竹小鸟、大丽花、扶桑、蝴蝶兰、白玉兰等各类花鸟外,她还善绘鱼,鹤顶红、鲤鱼、龙睛、鱼乐图、金鱼睡莲、白藤金鱼……方头圆肚,逍遥于水草间。画家笔下的游鱼之乐,自是夜间灯下的萧闲意趣。细细欣赏之余,忍不住将之拍照,发到微信朋友圈,纸墨飘香,竟引起海上画家恽甫铭先生的关注,问是谁的作品,说他很喜欢女画家来去舒迟的笔墨情趣。

  孙悟音笔下的水墨游鱼,笔致轻灵,墨彩澄碧,格调高雅,颇有庄子濠上观鱼自然而然、追求人性中的自由之乐的感悟。上海工艺美校老校长朱孝岳深具丹心,颇能体会女画家笔下至乐:“孙先生爱养金鱼,也爱画金鱼,她的没骨金鱼声誉卓著。没骨画只是以色块和墨块成形,不用线作轮廓……然孙先生不驻工笔而以没骨画金鱼,则别有一番惨淡经营。观金鱼如观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画金鱼亦然,要捕捉住金鱼摇曳生动之姿,似乎没骨较之工笔更富自由天地。孙先生笔下的'龙睛’,那娇憨十足的表情,几条透明若有若无摆动着的尾鳍,似舞蹈家,似贵妇人,别有一种雍容华贵之态。安知孙先生此处画的是鱼耶?抑或人耶?”

  孙悟音与顾飞,均是“海上闺秀”,两人均长期在上海工艺美校任教,是屈指可数的骨干人物。《海上闺秀》称孙悟音与顾飞一样,虽未入画院,却画艺不俗,比画院的职业画家毫不逊色。书中除“鱼乐图”,还收有孙悟音的“花鸟成扇”一幅,疏枝梅花,啁啾小鸟,粉本天然。想孙悟音闲暇时,沉浸于绘事,对古今名迹,任意追摹……“如郭河阳之悟夏云而得个中三昧”(《民国书画家汇传》,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

  她还善治印,一枚“吴郡女子”款印,或为她亲手所刻,钤在画作中,自是虽客居海上而不忘故里之意。

  孙悟音年轻时,明眸皓齿,颇为温婉俏丽,有苏州美女的韵味。遥想这位吴郡女子当年,能诗善画,兼精丝竹,又能以高歌为乐,当她用吴侬软语召集画家雅聚,那是很得人心的。她晚年在家以作画自娱,淡泊处世。这在尘嚣喧哗的俗世中,有简约隽永的韵味。再想起她笔下的没骨游鱼,让人体会到女画家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超然深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