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道 | 《道德经》教我们修身之道

 道德经学用 2021-11-26

1.“修身”的要求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说品德高尚之人不认为自己有德,才是真正有德——要求我们成为上德之人。

什么是上德呢?《道德经》第10章中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也就是说让天下万物自然生长繁殖,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造福万物而不自以为是,领导万物却不加主宰,这就是伟大深远的德行。——玄德即上德。用一句现在的话说: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就是上德。上德之人例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

“修身”的层次:《道德经》第54章中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其中“修身”是第一位。儒家经典也把“修身”摆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首。上德是修炼即学习而成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2.“修身”就要内观自己

“修身”的基本内容:《道德经》第46章中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也就是说最大的罪过是“私欲”。“修身”就是把“可欲”、“欲得”、“私欲”修掉。

如何“修身”?《道德经》第48章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就是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忏悔”。损一次不行,要“损之又损”,要不断地“损”,经常地“损”,把那些别人不知道的、看不见的,甚至见不得人的“可欲”、“欲得”、“私欲”都损掉。就是要内观自己,不要外观他人,才有希望成为“上德”之人。有人说这不容易做到,是不容易做到,不然大家都成为“圣人”了,但只要向这个目标努力,就有希望成为“上德”之人。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合适的温度与湿度会使鸡蛋孵出小鸡,但不能使石头孵出小鸡。这是因为石头没有孵出小鸡的内因。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也是内因在起作用。

3.“修身”的第一要求:慈——博爱心

《道德经》第67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首先要有慈爱、慈祥、慈悲、慈善的心,只有有了爱心,才能在世界上立足,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不爱别人,也没有人爱你,你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

佛教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没有条件的爱,不是男女之间或朋友之间的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而是你即使对我不好,我也对你好。“善者我善之,不善者我亦善之,德善”。这个没有条件的爱要如何体会呢?就像慈祥的母亲对待婴儿(赤子——光屁股小孩)那样疼爱他,拉到你身上,尿到你身上你都哈哈大笑。所以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没有条件的,他们只希望子女能够长大成人,能够自食其力,能够生活好一点。他们并不祈求孩子对自己有什么回报,他们只希望孩子不要忘记他们,平时给他们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去看望他们一下,他们在生病的时候,能够帮助他们一下。因此,孝顺父母是做人的根。

父母如此疼爱我们,我们长大成人了,父母年老体衰了,就要疼爱父母,孝顺父母。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以等待,唯独孝顺父母不能等待。一个人修身修得如何,第一个检验标准就是看他对父母的态度如何。如果一个人连生我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能爱天下人的父母吗?因此“修身”的第一个检验目标就是看他有没有“孝心”,有没有“博爱心”,这是《道德经》告诉我们的“道德”两个字的根。没有“孝心”的“道德”,是没有根基的假“道德”。

4.“修身”的第二要求:俭——敬畏心

就是节俭、俭朴、俭约、俭养之意;俭就是惜物爱物、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的广厚基石;俭能无中生有,有中节约,所以是微明玄通、不肖万有的广大富足法则。

“俭以养德”“成由勤俭败由奢”,是祖宗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5.“修身”的第三要求:谦——谦卑心

“谦”就是“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当群众的尾巴,遇事畏缩不前,而是尊重群众创造精神的大智,是成就大业的风范,也是无私无畏的写照。就是不争之德。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有谦卑才能有进步,只有谦卑才能有团结,只有谦卑才能有成就,只有谦卑才能有“无为而无不为”。试想,如果一个装满东西的器皿,外面再好的东西还能装进去吗?就是这个道理。

“不敢为天下先”是表示在荣誉、地位、报酬、享受等方面不敢抢在别人的前面。在他人遇到困难、危险和需要帮助、奉献的场合,要无私无畏,挺身而出走在前面。这就是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这种精神熏陶下,他的两个儿子精忠报国,也当上了宰相,子孙八百年不衰。辛亥革命时期,范仲淹的子孙仍能守住家风,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长久地具有客观宽容、大公无私、全寿全能、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长地久的六大品质的家族不多。没有沉浸在享受作乐中,而是把自己的福份拿去让别人分享,与天下人分享,后福就无穷了,这就是范仲淹家族幸福长久的原因。

人贵有自知之明,低调做人,精心做事,水到渠成。有些时候,有的人想当然地自以为是,而不是去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估。殊不知,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山更比一山高。只有虚心才能保持冷静,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地修炼自己,进一步充实和丰富自己;只有虚心才能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摆得正自己的位置,赢得和谐,避免纷争。老子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往往是那些谦虚上进的人,容易成为伟大高尚的人。正所谓“越成熟的谷穗,头垂得越低”,越是有才华、有能力、有功绩的人往往越谦虚谨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6.“修身”的第四个要求:诚——忠诚心

“忠诚心”就是对祖国忠诚,对组织忠诚,对事业忠诚,对配偶忠诚。如果对祖国不忠诚,一旦国家受到外敌入侵,就可能当汉奸;如果对组织不忠诚,遇到危险,就可能当叛徒;如果对事业不忠诚,遇到困难,就会半途而废;如果对配偶不忠诚,遇到诱惑,就会腐化堕落,造成家庭破裂,给配偶和子女带来痛苦。忠诚心比喻金子,胜于金子。

7.人生最大的资本是道德

在一本养生杂志上曾刊登过一个故事。

德国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不慎把皮包丢在一家医院里。商人焦急万分,连夜去找。因为皮包里不仅有十万美金,还有十分机密的市场资讯。当商人赶到那家医院时,他一眼看到,清冷的医院走廊里,靠墙角根蹲着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瘦弱女孩,在她怀中紧紧抱着的正是妻子丢的那个皮包。

原来这个叫希亚达的女孩,是来这家医院陪病重的妈妈来治病的,相依为命的娘儿俩家里很穷,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凑来的钱还是仅够一个晚上的医药费,没有钱明天得被赶出医院。晚上,无能为力的西亚达在医院的走廊里徘徊,她天真地想求上帝保佑,能碰上一个好心人救救她妈妈。突然一个从楼上下来的女人经过走廊时腋下的一个皮包掉在地上,可能是她腋下还有别的东西,皮包掉下竟毫无知觉。

当时走廊里只有西亚达一个人,她走过去捡起皮包,急忙追出门外,那位女士却上一辆轿车扬长而去了。西亚达回到病房,当她打开那个皮包时,娘儿俩都被里面成捆的钞票惊呆了。那一刻,她们心里都明白,用这些钱可能治好她的病。妈妈却让西亚达把皮包送回走廊去,等待丢包的人回来取。

妈妈拿出一本德文版《道德经》对女儿说,这是一本人生最宝贵的智慧书,她告诉我们,放弃也是另一种美丽。人生最大的资本是道德,现在丢钱的人一定很着急,人的一生最该做的就是帮助别人,急他人所急,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美丽;人最不该做的是贪图不义之财,见财忘义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丑恶。

虽然商人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西亚达的妈妈还是抛下了孤苦伶仃的女儿。她们俩不仅帮商人挽回了10万美元的损失,更主要的是那份失而复得的市场信息,使商人的生意如日中天,不久就成了大富翁。被商人收养的西亚达,读完了大学就协助富翁料理商务。虽然富翁一直没委任她任何实际职务,但在长期的历练中,富翁的智慧和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使她成了一个成熟的商业人才。到富翁晚年时,他的很多意向都要征求西亚达的意见。

富翁临危之际,留下一份令人惊奇的遗嘱,这份遗嘱写道:在我认识西亚达母女之前我就已经很有钱了。可当我站在贫病交加却拾巨款而不昧的母女面前时,我发现她们最富有,因为她们恪守着至高无上的人生准则——正义之道德,这正是我作为商人最缺少的。我的钱几乎都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得来的,是她使我领悟到了人生最大的资本是道德。我收养西亚达既不是为知恩图报,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请了一个道德的楷模。

我的书架上的书不多,其中一本就是德文版《道德经》,我最喜欢的一本著作就是老子《道德经》。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我会时刻铭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这也是我后来业绩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我成了亿万富翁。我死后,我的亿万资产全部留给西亚达继承。这不是馈赠,而是为了我的事业能更加辉煌昌盛。我深信,我聪明的儿子能够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富翁在国外的儿子回来时,仔细看完父亲的遗嘱,立刻毫不犹豫地在财产继承协议书上签了字:我同意西亚达继承父亲的全部资产,只请求西亚达能做我的夫人。西亚达看完富翁儿子的签字,略一沉吟,也提笔签了字:我接受先辈留下的全部财产——包括他的儿子。

这是“道德”的力量!“上德”的力量!道德最主要的就是显示在“博爱心”、“忠诚心”、“谦卑心”,“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彰显的就是《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说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道理,是我们修身的要诀。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 | 星火编辑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