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因为一些事情一旦学会,便会成为另外一番样子。一旦学会了开车,活动半径就无限延伸;学会了做饭,生活就有了无穷的乐趣(翻车);学会了办公软件里的快捷键,效率自然成倍增加;学会了打字,输入和输出也能更加便捷。 学习同样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情,因为同样是学习,也有高效和低效之分。低效学习诸如大部分人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失败经历,高效学习诸如我这样在某一天网络聊天的时候突然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高效学习的定义是什么?一定不是为了简简单单的一次考试,而是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许岑在他的专栏里对高效学习做了一个定义,高效学习是适合自己的,带着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刻意训练,甚至需要向老师求助。 他把学习分成了两大类方法,一类是诸如学习语言、乐器、书法这样的主要靠模仿进行大量训练的学习方法,也叫做自然学习法。另外一类是诸如学习理工科知识,需要掌握底层规律和原理的,需要去创造的学习方法,也叫做结构学习法。 这两种学习方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重视量,后者更重视质。自然学习法只要通过大量的模仿训练,就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而结构学习法需要了解本质,这样才能进行创造。 以我自己为例,我要想写一手好看的字,那就属于自然学习法,要学习设计PPT,那就属于结构学习法,因为PPT的逻辑和设计,光靠模仿是模仿不了的。 知道了学习方法需要进行区分,可以解释一些学习上的困惑,但是解释不了另外一个问题,都是学习英语,怎么有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有的人就是学了十几年都还是看不懂英文文章,无法跟英语使用者交流呢? 这就涉及到高效学习者与低效学习者的另外一个维度的区别:驱动力不同。这个明天接着复盘。
|
|
来自: 新用户4137UVw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