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子报告8-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环境约束条件V4.0-
2021-11-07 | 阅:  转:  |  分享 
  
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的环境约束条件



目录



0导论 2

0.1吴淞工业区的概念规划和整体计划 4

0.2吴淞工业区发展目标及主要标志 5

1生态理念的要求 7

1.1绿色经济理念 8

1.2绿色环境发展理念 8

1.3生态空间划定 9

2吴淞工业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形成的约束以及应对策略 11

2.1吴淞工业区的环境总体现状 11

2.2主要环境指标方面的问题形成的约束 11

2.3企业污染物排放形成的约束 15

2.4土地使用情况 16

2.5厂中厂问题形成的约束 16

2.6道路和排污纳管方面的约束 17

2.7对环境约束条件的整体认识 20

2.8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环境政策和战略的制定 21

3吴淞工业区的环境准入要求 25

3.1环境质量提升要求 25

3.2城市节能要求 28

3.3吴淞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29

3.4产业选择清单 33

3.5结合吴淞工业区的建设规划,改善工业区环境条件 44

0导论

目前老工业区的转型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经济转型,二是生态转型,三是社会转型。

经济转型从区域经济体系或者城市整体经济结构出发,以经济复兴为目的,以信息、高科技、商业金融、服务业等为主导,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老工业区的功能转型。一种观点认为积极调整、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是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关键,因此,应结合老工业区自身优势和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优势、用高新技术进行传统产业改造,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倾斜。另一种观点认为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产业结构调整应既谋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又要通过高技术化和全球化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等措施来提高老工业区的产业竞争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行之有效的力一式。因此,应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加快区域一体化步伐,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老工业区的全面振兴。

生态转型以环境污染治理达到规定标准、生态系统部分恢复自然状态为目标,通过发展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改善老工业区的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工业是实现老工业基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工业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综合再生利用等为特征,生产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生产废物,所有的废弃物和消费后的物品均可以重返生态系统,加入生态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理论,通过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物质闭合循环,将高能耗、高污染的老工业基地打造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整体循环的生态工业园区。

社会转型以维护社会公平、建设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为目标,增加新型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结构重组,避免出现人口贫富分化、居住空间分离、社会待遇不公等新的社会问题。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必然导致就业结构的调整,很多老工业企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被迫停产,大量的失业人群、生活困难人群以及离退休人员无疑将是老工业基地振兴道路上的阻碍。要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减轻企业政策性负担,解决职工再就业问题。就业必须提前进行,解决新进入就业人群的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同时建立科学、系统的职业培训系统;转变就业体制,建立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构建社区型社会保障模式,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

吴淞工业区占地23.6平方公里,面积较大,区内工业项目种类繁多,运营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具有复杂性、累积性和叠加性,若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产生一系列直接或者间接、短期或者长期的影响。为了减少吴淞工业区在转型期和未来的运营期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当在工业区转型规划阶段就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从宏观和长期的角度对工业区的产业结构、规模等进行可行性论证,从源头把不利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吴淞工业区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疏散中心城区人口、解决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但其产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却不能承担这样的重任。因此吴淞工业区亟需通过政策扶持和转型发展,提升产业环境与生活环境标准,继续吸引新的投资,激活区域的发展。

树立“环境优先、持续发展、绿色文明”的理念,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为最高目标,以生态绿化建设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地率,创造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及城市空间环境。充分利用区域发达的水系,结合自然河道,还原自然生态环境,创造亲水性绿化空间。

为更好地指导宝山区域长远发展需要,确定区域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指导区域各项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宝山区规划局制定出《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用来指导本区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规划、新城规划、新市镇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吴淞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也应当以此总体规划为指导。

0.1吴淞工业区的概念规划和整体计划

吴淞工业区有近24平方公里的面积,集中了大量工业及物流仓储企业,是上海传统的重工业基地。通过产业调整、加快与滨江地区联动发展,变身为融创意研发、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集聚区。按照“吴淞工业区的调整转型要树一面旗帜,成为上海面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市发展的一个空间”的要求,吴淞工业区须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重点规划。

(1)明确顶层设计目标。顶层设计须以绿色、节能为主,既注重绿色观念引领,又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进而展开全面系统的决策部署,构筑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体系。

(2)建立组织机构。在建立市区两级领导小组基础上,加快推动成立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管理委员会,落实“市区联手、以区为主”工作机制。

(3)深化功能定位。围绕26平方公里空间,基本完成结构规划编制,突出“中心聚集、功能复合、空间开放、产城融合”,努力打造我国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创新示范区。

(4)创新开发模式。市区企联手,加强与宝钢集团、华谊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国有大企业合作,探索成立市场化、多元化开发主体和机制。

(5)推进先行先试。在前期建设的玻璃博物馆等项目的基础上,启动条件成熟区域论证,加快形成吴淞工业区的转型态势。

0.2吴淞工业区发展目标及主要标志

至2020年,把吴淞工业区建设成现代生产服务业集聚区和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现代化的生活园区。吴淞工业区的主要发展标志如下。

(1)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和宝山特点的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和空间形态。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营造气净、地绿、水清的区域空间环境。

(3)形成较完善的教育、文化、卫生等为主体的社会发展体系,建设布局合理、配套齐全、洁净舒适、交通便捷的现代生活区。

1生态理念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1绿色经济理念

“绿色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经济要环保。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经济活动不仅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要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另一方面,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的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将维系生态健康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在绿色经济理念指导下,吴淞科技新城的滨水绿带、中央公园、工业遗产公园等政府主导的开放空间以提高环境质量为前提,重点营造出良好的工业区生态环境,从而带动沿线和周边的市场导向开发项目。声誉良好的旗舰项目(如商业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研发中心)和富有魅力的文化项目(如主题博物馆、工业遗产公园)能够产生“针灸效应”,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促进所在片区环境质量的联动治理和提高。

1.2绿色环境发展理念

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在绿色环境的营造方面,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重点治理吴淞科技城比较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

道路环境,主要包括道理的扬尘、路边绿化和堆场状况等;

河流环境,主要包括河流的清洁程度、河流上有无排污管道以及排污管道的数量、排入污水量等;

码头环境,主要涉及码头道路硬化、出入车辆清洁程度以及扬尘状况。

其次,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注重加强和营造绿色生态环境,包括以“生态绿心+绿脉”为基础的城市形态结构和绿化系统,营造气净、地绿、水清的区域空间环境。

再次,注重绿色文化发展理念。绿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以绿色文化为主题,吴淞科技城应充分挖掘沿江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继承以及城市现代居住区与传统风貌的高度协调,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和发展绿色文化科技、休闲旅游、综合体育等功能,加快建设上海城市文化功能汇聚区。

最后,注重绿色社会发展理念。在吴淞科技城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环境优先、持续发展、绿色文明”的理念,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为最高目标,以生态绿化建设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地率,创造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及城市空间环境。

1.3生态空间划定

(1)生态安全保障需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生态安全保障主要采取保护现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区域的方式,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即对前述保护区域和保护范围的划定。

(2)人居安全防护需求――划定污染防护带、生态隔离带

针对存在产居矛盾问题的区域,采取划定防护隔离带,增加局地防护功能的方式。在居民区与工业园区之间构建防护隔离带;在居民区与重要基础设置之间构建防护隔离带;在规划交通干线、铁路两侧构建防护隔离带。

(3)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划定污染防护带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污染防护、过滤、净化作用。对堆场、交通干线构建防护林带,并与生态廊道建设相结合;在主要河道两岸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

(4)生态服务功能提升需求

扩大生态空间面积,并达到一定规模;在生态空间分布空白区构建生态节点;考虑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定位,增加个别区域生态用地比例;在缺少生态空间布局的居住集中区附近加强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和新增生态岸线和生活岸线。

(5)生态结构优化需求――景观安全格局

从景观生态学理论出发,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降低生态空间破碎度,提高生态空间的连通性。在生态节点的构建方面,充分考虑地理及空间区位优势,同时保证生态节点具有一定的规模,生态廊道达到一定宽度。

2吴淞工业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形成的约束以及应对策略

2.1吴淞工业区的环境总体现状

根据宝山区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分析,吴淞工业园区空气质量较差,SO2、NO2、PM10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杨行地区的超标率最大,SO2、NO2年均度也已经超标;地表水质量在常规监测的7项水质指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说明区域地表水已受到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严重影响;在声环境质量监测中,吴淞工业园区特别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交通噪声污染较大,并有少数生产型企业的厂界噪声有超标现象。总体来看,吴淞工业园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还存在很大不足。

对策:

对于吴淞工业园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存在的以上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通过加强清洁能源的使用调整排放和时间建立大区域减排监控管理工作常规项目监测管理绿化带降低噪声

2.2主要环境指标方面的问题形成的约束

基于吴淞工业区的空气、地表水、土壤以及噪声等方面的历史数据和现状数据,如下

从2014年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来看,其首要污染物是NO2,全年有80天左右出现污染状况;SO2和CO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从2001年至2013年工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历史情况来看,其首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从变化趋势来看,空气质量各监测因子的污染情况有逐渐减轻的趋势。



(2)吴淞工业区内主干河流支流地表水中氮磷营养盐超标非常严重。在抽查的所有支流河段中出现明显的重金属铜和锌污染,条支流六价铬超标严重,并且其中一条还存在严重镉污染。主干河流水体中基本没有出现重金属污染。历史数据趋势分析,各监测因子的浓度大部分河流都呈现减少的趋势。

3)按照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中工业用地标准来看,重金属中只有长江路555号样地铬超标蕰藻南路1号锌超标铁力路宝杨路锌超标;在半挥发性有机物中,只监测出同济路333号和铁力路58号采样点中含有荧蒽和芘,水产路1298号采样点含有咔唑等三种物质,但均未超出第二级标准值中工业用地标准。即使采用二级标准中的居住用地的标准,仅增加了兰岗路9号采样点铬超标和铁力路58号采样点的汞超标。因此总体吴淞工业区被抽查监测的土壤环境并未出现明显的污染。



(4)吴淞工业区昼间噪声基本都能达到国家3级标准。夜间噪声值存在区域性差异,最近5情况比以前有好转。噪声值趋势分析可见,除颜家宅昼间夜间噪声值略有上升外,其余监测点的噪声值均降低的趋势。

的中的污染物氮氧化物严重富营养化和重金属超标土壤重金属超标夜间噪声超标严重四。对老工业区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在新一轮转型中对策提升加强清洁能源的使用,严控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从波动性变化也可见气候对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起到非常的作用,可以根据周期性调整排放和时间等;空气质量的优劣还与大环境相关,与区其他区域甚至整个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区域工业区的联动建立大区域减排监控管理工作

(2)继续完善雨污分流纳水管网建设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机制所有污染物几乎出现相同的变化,这说明监控管理排污关键作用目前首要采取工程和生态措施对所有进行治理富营养化现象,应考虑河流是开放的水体底泥的扰动等特点,与相关单位进行协同治理;的重金属粪大肠杆菌等纳入到常规项目中进行监测管理因为水体重金属污染危害严重治理困难。

今后对工业区土壤环境的治理方面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目前产生污染的区域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工程另一方面对在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土壤污染各个评估,并有效的监管工作,上杜绝污染的发生。

4)吴淞工业园区声环境评价结果交通运输例如工程车和大货车等,绿化带的增加也是降低噪声的一种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善

2.3企业污染物排放形成的约束

目前吴淞工业区的工业污染有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气以及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最大的是大型工业企业,因此如果能有效解决大型工业企业的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问题,吴淞工业区的固体废物污染将能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大企业的污染排放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企业仍是污染主要来源在吴淞工业区,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量最大的单位仍是大工业企业,其排放量占总体排放量的85%以上。此外,目前这些大企业虽有环保设备可以处理产生的工业污染物,但是由于成本原因,大企业仍不能完全在企业内部处理产生的污染物。

(2)

(3)

2.4土地使用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吴淞工业区缺少总体规划,用地混乱,居民住宅与企业混杂相处。工业区土地的闲置现象也比较明显,主要是企业结构转型调整留下的历史问题,由于企业关闭,而下一步的规划尚未确定,出现了厂房及土地闲置。

2.5厂中厂问题形成的约束

厂中厂现象主要是企业结构调整的遗留问题,尤其在企业的闲置厂房未得到规划和有效开发时,企业就将其分割出租,出现了厂中厂现象。截止2014年,共有17家关停或减少业务的企业形成厂中厂。这类厂中厂企业的租期一般都很短,有的一年一签,流动性很大,不利于长远发展和管理。17处厂中厂地址中容纳了55家厂中厂企业,总占地面积707.6亩,每家企业的平均占地面积12.9亩。厂中厂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2)

(3)

2.6道路和排污纳管方面的约束

工业区内的道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占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例如以泰和路和宝杨路为代表的主干道的集卡通行量大,从而造成损坏,还有部分道路因管理和维护不善形成占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例如泗东路部分路段的环境问题。工业区内公共纳管尚未全面覆盖,企业纳管工程尚未完全达到目标。部分企业向河道中直排污水,例如在泗塘河段,宝钢冷轧薄板厂向河中直排污水。

上述问题必然对工业区的转型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包括影响工业区的市容、交通的通畅情况以及工业区内就地取水的工作。

关于应对这方面的问题

对策:

倡导绿色交通理念打通交通阻塞。绿色交通理念的核心是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创建以绿色交通系统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的紧密结合;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出行比例,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创建低能耗、低污染、低占地,高效率、高服务品质、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典范。因此减少机动化出行需求是实现生态城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而尽可能地实现职住平衡是减少出行需求的首要途径。

为了实现“以人为本”、贯彻健康环保理念,应将非机动车作为最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并将非机动车出行时的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作为工业区重点考虑的内容,为此建立了一套非机动车专用路系统,包括休闲健身道路(滨河或环湖设置,满足城市居民散步、跑步或骑自行车等休闲健身活动)和通勤道路(城市居民日常非机动方式出行的道路)。

全面深入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界定政府与排污主体的责任,严格政府监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排污行为进入正轨的保障。(1)强化环境保护推进机制。深入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研究成立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委员会,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绩效评估和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环境执法力量向基层、城乡结合部等倾斜,构建“区-街镇(园区)-村居”环境保护三级监管体系。强化环保专业执法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联动,构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2)实施生态红线管控。以保障城市生态空间底线为目标,根据上海市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建立区级管理机制和综合协调平台,明确相关监管措施,按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出禁止、限制产业名录。立足各类主体功能定位,把握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的特征、承载力和突出问题,实施分类环境管治。明确不同区域的环境功能定位、环境准入条件和环境管理要求,实施分区管理、分类指导。(3)严控准入与严格执法。控制钢铁产能规模,落实宝钢钢铁产能削减和技术升级措施。加强区域行业准入限制,严格控制“三高一低”项目准入和产能规模扩大。把环境规划和环境评估作为参与宏观决策、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调控倒逼手段,严格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对未按时完成治理任务等情形的区域和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实施限批。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加强市、区环保执法联动,强化环保、水务、交通、公安、质监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建立权威统一的环境执法体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建立标准化工作手册,完善移动执法系统建设,继续加强本区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4)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利用“1+9”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业污染防治等专项工程的扶持力度,优先对污染治理示范项目予以支持和引导。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等多种手段,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和第三方治理等环境保护市场化模式。

2.7对环境约束条件的整体认识

在吴淞工业区的企业就地治理阶段,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结构转型后,企业缺乏重新规划,出现厂中厂问题,在没有实现整体规划前,厂中厂现象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大企业的环境治理进度较慢,尚未达到既定目标;工业服务企业以粗放经营为主,以工业物流业为代表。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发达国家传统的老工业区几乎都走过了一条创建、发展、繁荣、衰落、改造之路。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的环境污染是最大的问题,治理难度也相当大。与其它性质的区域相比,老工业区在转型发展中有诸多约束条件,尤其是环境约束条件。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这些约束条件,并努力加以克服和转化,乃至将约束转变成机遇,促进吴淞工业区的顺利转型与发展。

老工业区改造一方面需要解决城市景观败落、服务设施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建设问题,另一方面必须面对经济职能衰退、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加剧等社会经济问题,同时还必须考虑工业厂房利用、地方特色保护等文化资源问题。面对如此复杂的综合课题,需要从城市乃至区域全面、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战略性地确定老工业区改造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资源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物质环境建设本身,一定要做好从功能定位、空间规划、实施策略三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吴淞工业区需要积极应对国际产业结构和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积极调整和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加快产业改造与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宝山区城市规划和定位为指引,通过工业区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综合实力强、产业能级高、工业区环境优美的产业转型示范区。

2.8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环境政策和战略的制定

一般而言,传统工业区大多占地规模大、涉及人员多,且因城市空间不断扩大而在城市中占据重要空间区位,其转型发展不仅会对自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城市和地区的长远发展,因此被视为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实现城市振兴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吴淞工业区的情况即如此。

(1)制定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是工业区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制定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总体规划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规划的工作。在满足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探索符合本工业区转型发展的环境保护规划,制定降低或减少环境影响因子(如废气、废水、废渣、废液及噪声等)的有效措施。

(2)开展工业区规划环评

结合工业区未来发展格局,使工业区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从决策源头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推行行业规划环评,深入论证行业发展规模和发展布局的合理性,使重点行业在环境承载力的硬约束条件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

(3)制定环境准入标准

从严从紧把好准入门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把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一方面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严格限制不符合排放标准、不符合减排要求、不能保证环保投入和治污工艺不成熟的“四不”项目,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对工业区环境敏感区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导向目录,包括准入项目类型以及限制和禁止的企业类型,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一是通过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落实“等量淘汰(置换)或减量淘汰(置换)”制度,对未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予环评审批;二是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实施《关于淘汰高污染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导向标准》,加强污染整治力度,通过限期治理、吊销排污许可证、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等手段,加快重污染企业的淘汰,推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实施污染物资源化和减量化,一是推广废弃物回收评价认证;二是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三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提升环境承载力,一是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建设;二是推进绿道网工程建设;三是加快水体自净能力工程建设。

(4)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①装备制造产业的清洁生产

机械行业的清洁生产以发展“绿色制造”为重点,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及柔性制造系统技术应用为重点。采用数控技术、网络技术进行改造,优化产品设计、生产工艺。采用激光加工、先进热处理、清洁生产等先进制造技术,使耗能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选择清洁能源与材料,在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和工作可靠性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易加工、低能耗、少污染、可回收和相容性好的材料。减少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强化内部管理,对生产过程、原料储存、设备维修和废物处理各个环节进行强化管理。具体实施手段有物料装卸、储存的管理优化,改进操作方式,合理安排操作秩序,改进设备设计与维护,预防泄漏的发生;积极进行原料综合利用,不断开发和引进技术含量高的新工艺,并实行废料再利用;建立清洁生产奖励机制等人事管理措施等。

②现代物流行业的清洁生产

现代物流业提出发展绿色物流、绿色仓储理念,在工业区物流规划中充分考虑环保问题。通过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体系、提高物流体系的可依赖性、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引进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上各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重视逆向物流的发展。逆向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失去了明显使用价值将作为固体废弃物丢弃的物品,将这部分物料回收,挖掘其潜在价值再次回到企业物流活动中来。绿色逆向物流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节约和利用资源与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3吴淞工业区的环境准入要求

3.1环境质量提升要求

(1)构筑良好生态体系,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构筑绿色网络框架体系,改善工业区整体环境质量,启动蕰藻浜沿岸生态景观廊道的建设。

(2)构筑城市特色景观体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主要道路沿线景观:重点建设友谊路、宝杨路道路景观整治与形象建设。滨江特色景观:重点塑造蕰藻浜沿岸景观特色,并结合宝山区域河网水系的整治,建成具有良好休闲景观的生活岸线。特色城镇景观:充分挖掘宝山历史文化底蕴,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功能定位、经济基础、生活方式和特定环境优势,建成大都市郊区具有新城区景观特色和传统江南特色风貌的景观特色。

现代工业景观:塑造现代工业生态型的景观特色。工业遗址的创造性利用的开辟者是德国鲁尔区,在这之前如何处置老工业区废弃的机器和厂房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鲁尔区政府投资将工厂和矿山改造成为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变成旅游资源,成为当地的著名风景线,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减少了拆迁所带来的工业垃圾的污染,而且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丰富的资源,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此,很多工业区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纷纷效仿这种做法。吴淞工业区在改造的过程中也面临废弃机器和厂房处置的问题,这种处理方式同样值得借鉴,所以就诞生了半岛1919、节能环保园、玻璃博物馆等景观。

(3)提升地表水质量本地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如表1所示。

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

序号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H值(无量纲) 6-9 3 溶解氧≥ 饱和率90%(或7.5) 6 5 3 2 4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COD)≤ 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3 3 4 6 10 7 氨氮(NH3-N)≤ 0.015 0.5 1.0 1.5 2.0 8 总磷(以P计)≤ 0.02(湖、库0.01) 0.1(湖、库0.025) 0.2(湖、库0.05) 0.3(湖、库0.1) 0.4(湖、库0.2) 9 总氮(湖、库,以N计)≤ 0.2 0.5 1.0 1.5 2.0 10 铜≤ 0.01 1.0 1.0 1.0 1.0 11 锌≤ 0.05 1.0 1.0 2.0 2.0 12 氟化物(以F-计)≤ 1.0 1.0 1.0 1.5 1.5 13 硒≤ 0.01 0.01 0.01 0.02 0.02 14 砷≤ 0.05 0.05 0.05 0.1 0.1 15 汞≤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18 铅≤ 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0.005 0.05 0.2 0.2 0.2 20 挥发酚≤ 0.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 0.05 0.05 0.05 0.5 1.0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0.2 0.2 0.3 0.3 23 硫化物≤ 0.05 0.1 0.2 0.5 1.0 24 粪大肠菌群(个/L)≤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4)提升土壤质量本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如表2所示。

表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单位:mg/kg)

土壤项目 级别pH值 一级 二级 三级 自然背景 <6.5 6.5~7.5 >7.5 >6.5 镉≤ 0.20 0.30 0.30 0.60 1.0 汞≤ 0.15 0.30 0.50 1.0 1.5 砷水田≤ 15 30 25 20 30 旱地≤ 15 40 30 25 40 铜农田等≤ 35 50 100 100 400 果园≤ - 150 200 200 400 铅≤ 35 250 300 350 500 铬水田≤ 90 250 300 350 400 旱地≤ 90 150 200 250 300 锌≤ 100 200 250 300 500 镍≤ 40 40 50 60 200 六六六≤ 0.05 0.50 1.0 滴滴涕≤ 0.05 0.50 1.0 注:①重金属(铬主要是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125pxol(+)/kg的土壤,若≤125px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②六六六为四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四种衍生物总量医学教育网整理。

③水旱轮作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砷采用水田值,铬采用旱地值。

3.2城市节能要求

加快循环经济建设,引导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调整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行业、企业和工艺,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深入推进工业节能,所有新建工业项目必须进行能源审计评估,单位工业产值能源消耗逐年下降。加强服务业节能,重点对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10000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进行节能诊断、改造和考核。强化建筑节能,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筑全面实行65%的节能标准,进一步加大“四新”、“四节一环保”技术集成应用。加强交通节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工具。对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区建设,加大培育和发展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服务业。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继续推进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置设施建设,实现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达到25%以上。

推进节水型社区建设。加大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市政公用行业的节水力度,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执行严格的产业投资能效评价准入制度,完善节能减排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对重点企业、单位的能源审计。

3.3吴淞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1)产业选择模式

①以产业升级为主的渐进式产业发展定位

此模式主要以产业升级为主,升级传统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兴替代产业。国外的老工业区的产业升级主要有以下几种产业定位。

A以德国鲁尔工业为代表:以传统工业为基础,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注重开发工业传统资源,加强科技转化能力,拓展区域产业新功能。

B以日本九州工业区为代表:采取循序渐进政策调资源型产业,结合区位优势发展新兴替代产业,推广新型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

C以法国洛林工业区为代表:高起点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应用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整体转型。

渐进式的工业升级产业定位是指在老工业区转型发展过程中以产业升级和经济复兴为目标,以实现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升级为核心,改造传统产业与引入新兴技术产业并举,最终实现老工业区工业升级。

国际上采用这种定位模式取得成功的典型的案例有美国的“锈带工业区”、德国的鲁尔老工业区、法国的洛林老工业区等都是采取这种模式实现了成功转型,这三个老工业区转型前的工业结构都是以钢铁、煤炭、机械制造为主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工业,转型后工业结构多以集成电路、汽车研发与制造、电脑与电子制造业等为主的新兴替代产业。

②以功能转型为主的变革式产业发展定位

此模式以功能转型为主,“退二进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国外老工业区改造的功能转型变革式产业发展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A以德国汉诺威工业区为代表:大胆放弃工业制造,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形成国际品牌效用,同时带动商业、金融表现共同发展。

B以德国埃姆歇元工业区为代表:放弃污染严重的采矿工业,大力发展工业遗迹旅游,生态居住住宅,文化体育产业等第三产业。

C以西班牙巴塞罗那PortVell港口工业区为代表:放弃原有工业产业,以环境改善为目标的娱乐休闲定位,打造地区商业、文化和活动中心,发展成为滨海娱乐休闲港口。

D以澳大利亚岩石工业区为代表:注重以历史文化保护为目标而非商业利润,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保护性开发,发展成为集历史、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滨海新区。

变革式功能转型的产业发展定位是指在原有的老工业区上采取全部或者大部分的用地调整和功能置换,特别是资源枯竭、高耗能污染及效益低下的滨海型的老工业区,将原有的生产制造为主要功能的老工业区建成为全新的新型产业聚集区,如第三产业集聚地、城市商业中心、旅游景点等,最终实现老工业区地区功能根本转型。

国际上也有许多地区采用这种模式获得了成功,经典的案例如下。德国的汉诺威工业区,过去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地区,现在已经发展成以会展业为核心,商业、金融、保险也交相辉映的专业化功能突出的样板地区。英国的曼彻斯特工业区成功从工业型地区转变为服务经济区,金融服务业、商业服务业、创意产业也彻底取代了传统的钢铁、纺织等成为主导产业。西班牙巴塞罗那PortVell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为契机,依托滨海资源,将货物港口转变为景观区,进而打造成娱乐休闲综合区;在和谐统一的港口景观的基础上,实现丰富多彩的商业服务功能分区。美国巴尔的摩市内港改造为典型,以商业、旅游业为核心载体,以吸引本地、外地游客为目标,在商业中心区周边布局包括旅游、办公、零售和住宅区的综合性项目。再开发产业布局抛弃了重工业,着重发展医疗、生物科技,以及金融服务业、会展业、商业服务业等现代化服务业,从而实现了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转变。

以上两种产业发展定位是课题组分析国外老工业区转型案例后归纳出的两种最常用的两种定位模式。在老工业区转型开发的具体实践中,两种产业定位模式往往会交叉使用,形成综合发展模式。

(2)对吴淞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目前我国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传统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已进入高发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面临后金融危机影响的外部压力和上海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方式必须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要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方式要突出“富民、惠民”导向,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城市发展模式要突出功能塑造和集聚发展,产业发展与城市生活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

环境工业区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吴淞工业区转型发展规划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规划的工作。满足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探索本工业区转型发展的降低或减少环境因子如的措施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又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持之以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工业区未来发展格局,使工业区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协调,从决策源头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推行行业规划环评,深入论证行业发展规模和发展布局的合理性,使重点行业在环境承载力的硬约束条件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

3.4产业选择清单

依据上海市经信委发布的《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2014)》和《上海市部分行业限制类、淘汰类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以“负面清单”产业管理模式面对工业区的环境约束。在行业调整方面,实现部分行业和领域整体退出或产能压缩;在重点企业调整方面,大刀阔斧淘汰“三高一低”劣势企业。全力在“压、减”与“新、增”结合上做文章、下功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1)基于上述环境约束条件分析,不适合吴淞工业区发展的生产项目包括:

①屠宰、制革、化工、冶炼、热电(天然气除外)、化学合成药品、化肥、农药项目以及使用煤和重油为燃料的工业项目

②含氰电镀工艺

③纸浆、印染项目

④铅酸电池、镉镍电池、锌锰电池,含汞扣式氧化银电池项目

⑤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

⑥水泥项目

⑦实心砖、含铬质耐火材料、粘土空心砖



①禁止重污染、高风险项目:新建钢铁、有色、建材、焦化行业的高污染项目;新建、扩建、扩能石化化工产业、以及化学类新材料、医药原药、中间体生产等化工产业项目;新建、改建、扩建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印染业、皮革行业、各类燃煤用煤设施、燃重油、渣油或者直接燃用各种可燃废物、生物质的锅炉和炉窑。

②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各类露天堆场。

③除五钢公司的特种钢项目外,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其它三类工业项目、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的二类工业项目。

④二类工业用地不得建设三类工业项目;一类工业用地(或未明确工业用地类别的地块)不得建设二类、三类工业项目。

⑤未按要求落实环境防护隔离带(《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详则》规定,二类工业用地与周边城市建设区之间应设定50~300m的防护距离,三类工业用地与周边城市建设区之间应设定不小于500m的防护距离,并应满足相关防护距离标准、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提出的防护距离要求)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工业园区、产业基地,暂缓审批其新建相应的二类、三类工业项目。

⑥工业用地、工业用地的环境防护距离范围、以及工业企业和市政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的环境和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禁止建设住宅、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环境敏感建设项目。

⑦禁止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仓储物流项目,禁止涉及重大危险源、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项目。

⑧全面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十小企业。

⑨全面淘汰手工电镀工艺、镀铅工艺、铸/锻件酸洗工艺等生产企业。

⑩新建、改建、扩建列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项目。

(2)吴淞工业区未来可集中力量发展

①节能环保产业

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③生物产业

④高端装备制造业

⑤新能源产业

⑥新材料产业

⑦新能源汽车产业

⑧健康产业

⑨现代服务业

(3)在产业转型中考虑氮氧化物的削减

吴淞工业区空气中的污染物氮氧化物

(4)在产业转型中考虑控制扬尘

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工业项目。对高污染重点行业实施脱硫、脱硝、颗粒物治理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建议大力发展清洁产业、高技术产业等,严禁未取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不符合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的项目建设。

(5)促进钢铁延伸产业发展

传统工业成功转型升级,会为宝山提供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提升抗风险能力,也会为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钢铁行业是宝山的第一工业,也是吴淞工业区的主导工业。吴淞工业区应该积极围绕钢铁延伸产业做文章,做大做强钢铁衍生业。

工业区要将钢铁服务业细分出钢材贸易、原料采购供应、物流配送、工程设计、科研教育、会展旅游、期货交易、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结构安装、融资担保等,分别加以研究和推进,要积极吸引国内外钢铁服务企业落户工业区。

继续保持和加快钢铁业下游的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充分重视钢铁工业废旧物的利用。以钢铁工业废旧物为代表的资源再生业是钢铁延伸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但可以提高企业效益,还可以实现废渣零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对宝山的工业转型及生态建设都起到助推作用。工业区要对于冶金固体废弃物、气体副产品等收集和利用技术加大投入,利用宝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企业和高校的技术优势,力求在钢铁循环经济上拔得头筹,推动钢铁延伸产业深度发展。同时,宝山的钢铁从业企业应加大废旧物利用率,效仿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废物利用方法,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理论研究,促进钢铁废旧物的最大化利用。

(6)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能大大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发展,这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其中,智能制造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对加快吴淞工业区乃至宝山和上海的工业转型升级都具有强大的引擎作用。

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智能机器人产业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智能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快速发展的产业,已成为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扶植重点,其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所以,工业区应加大科技创新,利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科技实力,加强与国际先进机器人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加大政策倾斜,引进和培养高端产业人才,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将吴淞工业区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之一。

航空工业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联带效应强,能引领新型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对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宝山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带动作用。上海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航空发动机及配套产业的发展前景乐观;宝山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先进的装备制造水平又为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吴淞工业区一定要抓住国产大飞机配套工业在沪布局的机遇,与上海各大航空产业基地加强联系与合作,加大技术创新,形成航空配套材料与特种零部件研究、设计、试制基地;初步培育飞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租赁、航空金融等相关服务业,共同建设上海航空产业发展大格局。

(7)打造现代旅游服务配套产业

以旅游业为支撑点,打造特色旅游新区,推动第三产业优化升级是吴淞工业区未来的又一特色发展道路。与发达国家比较,宝山非常缺乏为现代旅游产业配套的服务区域。可以利用吴淞工业区的纵深腹地,积极打造类似的文化休闲、养生娱乐的旅游配套服务产业,不断注入中国文化元素,以及国际综艺文化、国际综合商业和免税服务,让他们有了一次独特的旅游体验,从而为留住更多高端顾客,并且吸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游客。

(8)大力发展信息与互联网产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征及其对全球产业的影响已经彰显了信息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上海已经提出围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重点实施云计算、物联网等专项。近年来,上海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的事实也预示着信息与互联网产业将成为上海未来产业体系的主导性产业。

吴淞工业区应当把握时机,应鼓励扶持各类信息与互联网企业落户工业区,通过形成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和北斗卫星导航等产业集群来发挥信息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加快用信息技术加快提升工业区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制造技术,进一步提高工业区企业的制造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通过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为工业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创新创业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政府可以调整老工业区的政策,减少对处于衰落期的重工业的资助,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改造、废旧厂房利用等方面的资助力度;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扶植当地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9)大力加强文化基础建设

在由传统工业转为新业态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例如利物浦为申办“欧洲文化之都”,2008年投入40亿英镑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史无前例的投资和建设计划成为利物浦复兴的催化剂,造福地方经济,促进城市发展。再如,匹兹堡市在转型之初颁布了拆迁法令,明确了拆迁改造的具体分类,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古建筑群。不仅如此,政府还划定区域,开发一部分古建筑商用以招揽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10)依托大学加强研发,培育新兴产业

依托名牌大学大力发展技术研究,吸引高科技人才,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例如在转型的过程中,匹兹堡政府为高校设立了专项研究基金,新技术开发不仅为匹兹堡带来了大量的投资,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1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传统产业一般不需要太高的生产技术,基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竞争形势比较严峻,而且对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污染。可通过产业转移、品牌打造、技术提升等途径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走品牌化、科技化以及集约化发展道路。首先,落后的传统产业一般需要较高投入,且投资回报率也低,对环境污染程度较大,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极其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加快对其转移淘汰的进度,以便为新型环保产业提供更多的资源空间。其次,对传统优势产业来说,一方面要积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则是要优化产业链,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实力,推动企业向科技化、生态化、品牌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12)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支柱产业也面临着技术升级、节能减排以及集约发展等诸多转型升级的压力,吴淞工业区的支柱产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①“制造+服务”模式:通过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效结合,使生产制造业向生产服务业的方向发展,引导企业由以前单纯重视产品生产环节的“橄榄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视产品的研发、物流、销售的“哑铃型”发展模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进而带动整个价值链的提升。

②“制造+技术”模式: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着先进制造业的方向转变。

③“制造业总部经济”模式:通过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企业向高端环节进行战略转移,保留产品的研发环节、销售环节、结算环节等关键环节,转移生产、物流等非关键环节,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④“制造业龙头带动”模式:通过创建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13)新兴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工业区要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实力,必须重视扶持和培养新兴产业。新兴高科技产业一般拥有核心技术,可通过以下模式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①“地产+科技+人力+产业+金融”的融合模式:充分发挥高科技企业在人力、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并与土地、金融以及产业等方面的资本结合起来,使企业在资本融合过程中迅速壮大起来。首先,可以通过并购的手段整合产业链上的企业,使新兴产业在短时间内壮大起来;其次是通过上市融资的手段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最后是通过风险投资、信贷担保等渠道,设立天使基金、创业投资担保基金,并结合政府的引导基金构建起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新兴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充足的资金。

②“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模式:在充分分析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使企业得以发展壮大。企业在种子阶段,可采取项目性资金和权益性资金的支持,使企业无需承担利息压力;在创始阶段,进行中试费用的资助或补贴,提供风险资金支持和孵化器场地;在高速发展阶段提供技术更新及贷款担保的支持等;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之后,推动企业向着集群化、品牌化发展便成为扶持重点。

(14)对工业区与居民区融合区域的产业调整与管理

在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可能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中国各地城市会发生如此巨变,人口会如此大规模增长。当初在规划吴淞工业区时,基本都把地址选在了城市的边缘区域,集中着大量工业及物流仓储企业,是上海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城市版图不断向外扩张,现在已形成了当时始料不及的居民区包围工业区的局面。

这种局面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这些被居民区包围的企业使居民们与污染为伴。例如最近媒体报道的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而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学生们的身体异常情况疑与化工厂“毒地”相关。此类事件在吴淞工业区产业调整时应予以重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处于居民区旁边,工业生产不免影响居民的生活,例如某些产业(如卡丁车、赛车、娱乐)对居民区的噪声污染。以外地的溧水万驰赛为例,它对居民区的尾气和噪声污染已造成附近居民生活中的极大痛苦。为促进工业区与居民区的和谐相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在与居民区融合的工业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竞争形势比较严峻,而且对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污染。可通过产业转移、品牌打造、技术提升等途径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走品牌化、科技化以及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产业调整、加快与滨江地区联动发展,变身为融创意研发、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集聚区。

②对于还未进行工业区与居民区融合的地方,政府部门应做好规划,为了居民的健康和美好环境的建设,尽量将工业区与居民区分开,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做好控制工作,大力扶持和培养新兴产业,培育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液晶显示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生物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既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又能促进工业区与居民区的和谐相处。



基于上述环境约束条件分析,吴淞工业区在转型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四大优势,即区位优势、工业文化底蕴优势、现有存量土地资源优势、大企业大集团产业转型优势。大力吸引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链集聚,成为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基地。以“全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所有制”的发展理念,既体现国际产业发展的最新领域,也包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即:产业研发、节能环保、专业服务、信息科技、三游服务、文化创意,形成“要素融合、空间融合、产城融合”的产业集群。

3.5结合吴淞工业

(5)土壤环境质量改善措施本工业区土壤质量并未出现明显的污染,但从监测结果显示也出现个别重金属元素超标的情况。基于的情况,还需要加强土壤污染的,即废渣废液。按照废渣和废液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严防乱堆乱排现象。



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要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

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以南大、吴淞等重点污染场地的土壤治理和修复为主体,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强化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行为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转运污染土壤的,有关责任单位要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向所在地和接收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工程施工期间,责任单位要设立公告牌,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要对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

监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单位要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关报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进展,并接受其督导检查。由第三方机构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

(6)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吴淞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与改造的成效是影响和制约宝山区域整体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所在。按照“消烟尘、水治污、路保洁”的方针,加大对吴淞工业区的整治和控制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现代物流为基础,限制工业用地的扩展,加速产业升级换代,切实推进泗塘河东侧地区产业“退二进三”,实现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城市整体功能转换,逐步实现产业转移,一部分主导产业转移至北部精品钢基地预留用地中,一部分则以“退二进三”的原则融入新城整体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围绕工业区发展的不合理格局,彻底改善工业区的环境面貌和城市形象。

在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方面7)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治理方面,构筑良好生态体系,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快污染企业关停;重点建设外环线和郊环线500m防护绿带和蕰藻浜沿岸生态景观廊道。构筑城市特色景观体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塑造现代工业生态型的景观特色,结合其地方文化特色、功能定位、经济基础、生活方式和特定环境优势发挥特色风貌,建成大都市郊区的新镇区。

居住区、医院、学校、养老院等与现状和规划工业用地之间的距离应满足规定的防护距离要求。《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详则》规定二类工业用地与周边城市建设区之间应设定50~300m的防护距离,三类工业用地与周边城市建设区之间应设定不小于500m的防护距离,并应满足相关法规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规定的防护距离要求。工业用地内、工业企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环境和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禁止建设住宅、学校、医院、养老设施等环境敏感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敏感设施的距离不满足规定的环境或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地块,不得建设相关类别的工业项目。

(8)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议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依托各有关部门的观测资源,提高环境立体监测水平,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及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健全污染源、环境质量状况等各类数据库系统。通过信息整合联网等方式,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管理体系,提高科学监控水平,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9)建立环境预警系统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重污染分级预警系统及管理机制,预报未来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在可能出现重污染情况时,发出预警,及时提醒公众特别是敏感人群做好防护。同时根据重污染过程的类型及成因,科学选择部分污染源实施临时减产、停工等减排措施。

(10)加强企业员工及居民环境教育保护意识融入到企业和社区中“退二进三”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的经济调整政策鼓励一些没有优势的产品或者濒临破产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从事第三产业。



















11









献花(0)
+1
(本文系黄炜_上海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