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到这些“逆天”文物,差点真相信有人会穿越,制作工艺太震撼!

 浩然文史 2021-11-07

故宫博物院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泱泱上下五千年,真可谓是历史悠久,老祖宗留下来的文物数不胜数,其中有些绝对可以称的上是“逆天”,材质独特,制作精美,造型古朴大气。由于有些制作工艺已经失传,更是成了现代难以复制的无价之宝,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二。

一、蛋壳黑陶高柄杯

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于山东日照,产于新石器时代,造型别致,表面透着黑色光泽,散发着一种神秘且诱人的魅力。蛋壳黑陶高柄杯胎壁厚度仅在0.5~1mm左右,最薄处更是低于0.5mm,仅有0.2~0.3mm,像蛋壳一样薄,这也是它名字中“蛋壳”的由来。这件文物的“逆天”之处则在于在胎壁堪称轻薄至极,质地却是异常坚硬,即便是现代工艺也难以做到。

蛋壳黑陶高柄杯(收藏于山东博物馆)

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数量极少,仅存于大中型墓葬,是毁一件少一件的珍贵文物,倘若能够破解它的制作工艺,中国的工艺技术兴许都能更上一层楼。而在生产力不发达、工具简陋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却可以达到现代工艺都无法取得的水平,难道不是“逆天”吗?

二、战国水晶杯

20世纪90年代初,杭州文物考古所正对杭州市半山区一座战国古墓进行发掘,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只造型与现代玻璃杯别无二致的杯子,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哪个盗墓贼在盗墓时随意丢弃的喝水杯子,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在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这只杯子随同其他文物被送往北京鉴定。结论令人大吃一惊:这只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的杯子竟来自距今2300多年的战国,由一整块纯度很高的水晶加工而成。

战国水晶杯(收藏于杭州博物馆)

这可真是太“逆天”了,将水晶制成杯子,在战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加工工艺尚未得知,有许多人对这件文物存疑,认为这是杭州博物馆的虚构。也有人认为水晶杯和时空穿越有关,将其与新莽时期的卡尺一起列为穿越者真实存在的证据。现如今,战国水晶杯已成了杭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前去参观的游客都很惊讶,倘若不看讲解牌,大多数人都还以为它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随手放的水杯呢。由于材料特殊,水晶杯还被禁止出国展览。

三、“见日之光”铜镜

当第一眼看到这面铜镜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只是一面普通镜子,和“逆天”搭不上边,但当有光线照耀镜面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这也是“见日之光”铜镜的“逆天”之处:如果有阳光或者平行光照在镜面上,铜镜背面的铭文就可以显现出来,就好像铜镜是用透光玻璃制成的一样。

“见日之光”铜镜透光效果图

“见日之光”铜镜制于西汉,整体净重约50g,因在背面花纹外侧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故将其命名为“见日之光”铜镜。

光线从铜镜之中穿过,这种镜子在古代被称为透光镜。到宋代,透光镜的制作工艺不慎遗失。一千多年来,有许多学者都在探究透光镜的制作工艺,却无一成功。直到21世纪初期,通过文物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的合作,终于解开了透光镜的谜团,我们才知晓了“见日之光”的制作工序,实在幸运。

四、西汉素纱襌衣

一件衣服居然可以装进火柴盒里,这不是传说,这是事实!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件衣服来自遥远的西汉,它就是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墓的素纱襌衣(音dān)。衣服的主人也很有名,是长沙国国相利苍的夫人辛追,历经两千余年,尸身不腐,依旧充满弹性。

辛追夫人复原象

素纱襌衣衣长132cm,通袖长181.5cm。衣服面料是纱,没有颜色,故被称为素纱。“襌”字则来自于《说文解字》:“襌,衣不重。从衣,单声”。   素纱襌衣的“逆天”之处在于它的重量,仅为49g,连一两不到。湖南省博物馆曾尝试找人复制素纱襌衣,但起初复制出来的衣服重量却超过了80克。又经过13年研究测试,才复制出一件重49.5g的素纱襌衣。有人认为是现代蚕宝宝吃的比较好,吐出的蚕丝比较重的缘故。

素纱襌衣(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素纱襌衣薄如蝉翼,说它是古代最“清凉”的衣服并不为过。素纱襌衣的用处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辛追夫人为了取悦丈夫而特意订制的,也有人说这不过是一件装饰用品,用来凸显主人的尊贵地位,毕竟这也不是每个贵族都能消费起的衣服。素纱襌衣价值极高,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它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丝织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清象牙席

我们都知道象牙制品有很多种,如牙雕、假牙、骰子或者钢琴键等,但你听过象牙席吗?根据清代档案记载,象牙席共有五张,如今仅有三张存世。其中两张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张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皆是雍正时期的制品。

象牙席的“逆天”之处在于它的制作过程。象牙很容易损坏,稍有不慎,就会毁掉,更何况是将象牙抽成丝儿编成席呢?制作一张象牙席需要数百根象牙,耗费巨大。正因为太过奢侈,雍正皇帝便下旨禁止制作并采买象牙席,其制作工艺也就渐渐失传。

象牙席(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象牙席,经历非常独特。溥仪退位后,起先仍居于紫禁城,但宫内偷盗成风,可能是哪个太监想要把象牙席混入普通草席,准备偷运出宫,后来没有机会,就不了了之了。直到1978年,故宫博物院进行文物清理,工作人员无意中在一个霉烂的席筒中发现了这张象牙席。我们才有机会一睹它的真容。   象牙席制作工艺失传固然可惜,但反过来想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一张象牙席要耗费数百根象牙,而失去象牙的大象很可能也会死去,这种以动物鲜血制成的享受,不要也罢。

文史君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些“逆天”文物的制作工艺正慢慢被我们拾起,古代匠人的智慧也能够再现,我们也可以通过吸收这些技术去改进现代工艺,使其为更多人服务。也许就在这些“逆天”技术中,我们也能够找到通往理想的世界的钥匙。

参考文献

1、李海:《战国水晶杯》,《东方博物》2004年第1期;

2、刘岳:《象簟微凉生,御苑夏日长——清宫藏象牙丝编织席浅谈》,《紫禁城》2006年第7期。

(作者:浩然文史·套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