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果思维——洞悉因果,好运才会喜欢你

 衆妙之門 2021-11-07

好运对成功很重要,不过,好运并不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平均分配,而会对洞悉因果的人特别偏心。

你要做成一件事,这件事的成因有若干个,只要你完全洞悉这些成因,并且促使这些成因全部发挥作用,那么,这件事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文章图片1

01

所谓因果思维,指的是——尽可能洞悉万事万物的因果关系,根据事物的因果定律办事,不断提高成功概率,让好运成为你的好朋友,一辈子对你恋恋不舍,不离不弃。

当你洞悉某个领域的因果关系时,按照相关的因果定律办事,你就会好运连连。

元朝末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朱元璋,所面临的最大敌人是陈友谅。朱元璋与陈友谅打的第一仗,就是根据一连串的因果定律来打的。

当时陈友谅的大型水军舰队,堪称全球顶尖水平,阵容庞大,威风凛凛,每艘铁舰足足有三层楼那么高,甲板上可以跑马,在江湖里行进时,简直就是一群移动的大山,把敌方的士兵吓得心惊胆战,两腿发软。

文章图片2

朱元璋和军师刘伯温商议,陈友谅的优势是水军,要避开他的优势,把他引诱到陆地上来打。

刘伯温献计说:我们这边有一个叫康茂才的人,曾在陈友谅手下当差,一直与陈友谅关系不错,我们就让康茂才邀约陈友谅里应外合,说自己保证可以在约定时刻把关键的障碍设施破坏掉,让陈友谅的水军进入秦淮河直抵应天城下,然后把朱元璋的老巢一锅端。

朱元璋问:你怎么知道陈友谅会相信我们设置的圈套?刘伯温回答:因为陈友亮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一定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哪怕这个机会有风险,他都会千方百计说服自己,相信没有太大风险。

果然不出刘伯温所料,陈友谅对康茂才的里应外合建议喜出望外,真的往朱元璋设计好的陷阱里跳。好玩的是,陈友谅走的每一步棋,几乎都被刘伯温算准了,从发现被忽悠到被迫登陆作战,一直到撤退路线,都被朱元璋层层夹击,最后损失惨重,大败而逃。

02

假如你对某一领域的因果关系糊里糊涂,没有按照相关的因果定律办事,你就容易变成一个倒霉蛋。

比如,刘伯温在政治和军事谋略领域堪称超级大神,是辅助朱元璋打下明朝江山的第一功臣,而在情商领域,却漏洞不少。

文章图片3

你看,他既然选择了为朱元璋打天下服务,那么,就应该让朱元璋永远觉得他是一个忠诚靠谱的人。可是,他却时时处处高调表现出自己比朱元璋更高明的做派,让朱元璋很不爽。

而且,刘伯温恃才傲物,对朱元璋周围的权臣基本上都瞧不起,做事经常不给他们留情面,使很多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结果,刘伯温做的是一等功臣的事,享受的却是三等功臣的待遇,而且最后不得善终,死于非命,让人扼腕叹息!

再比如,和李云迪走霉运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他们没有按照做人的因果定律行事。

做人的其中一条重要因果定律显示:和平年代,草根应该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高歌猛进,横冲直撞、野蛮生长,争取出人头地;而大咖应该低调谨慎,严于律己,多做慈善,无事偷着乐。

03

在万事万物的因果关系中,原因总是出现在前,结果总是出现在后,因此,人们往往容易误认为经常一前一后相继出现的两件事存在因果关系。

其实,因果关系一定有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比如,每当冰激凌销售快速提升时,游泳溺水的事件就会同步增多,但是,销售冰激凌并非游泳溺水的原因,它们之间只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造成它们形成正相关关系的一个共同变量是季节气候。

你看,夏天气候炎热,大家爱吃冰激凌,导致冰激凌销量激增,同时,去游泳的人也在急剧增多,造成溺水事件同步上升。

文章图片5

还有,有些研究人员将人群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常喝咖啡的,另一种是基本上不怎么喝咖啡的,然后,大规模统计这两种人的平均寿命,发现经常喝咖啡的人群,平均寿命比基本上不怎么喝咖啡的人群明显延长,最后,得出因果结论:喝咖啡可以明显延长寿命。

文章图片6

其实,这个因果结论是不够严谨的。你看,经常喝咖啡的人,往往是比较有钱有闲、有情有趣的人,而基本上不怎么喝咖啡的,往往比较穷困潦倒、捉襟见肘,那么,正确的因果结论可能是:有钱有闲、有情有趣的生活状态可以明显延长寿命。

04

有时,你可以从一件事的结果,推断出原因,也可以通过观察一件事的原因,推断出以后会出现的相关结果。

比如,一位小学老师想知道她的那班学生,谁会在做功课的时候偷懒,于是,她布置了一次特殊的功课: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把一个一块钱的硬币抛200次,并仔细记录每次落下来之后,所呈现的是正面还是反面。

文章图片7

有些学生确实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功课;而一些学生并没有老老实实把硬币抛200遍,而是想当然写上200次结果应付,比如:正、反;正、正、反;反、反、正;等等。

可是,这种偷懒的学生很难逃脱过老师的眼睛,因为,实验显示:只要你抛硬币达到200次,就一定会出现连续5次以上正面或反面的状况,而想当然完成功课的学生,一般不知道这条因果定律,所以,他们的记录当中没有连续5次以上正面或反面的状况。

清代著名商家胡雪岩,曾经用这条因果定律测试手下员工是否忠厚老实。有一次,他让一名手下将一笔钱送达一家商户,暗中多放了一点数量,结果,这名手下把这多出来数量,归还给胡雪岩。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名手下被委以重任之后,忠实靠谱,业绩突出。

二战期间,盟军发现在空战中返航回来的飞机,中弹最多就是机翼,那么,假如有人提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那就会落入幸存者偏差的认知陷阱,大错特错了。这是因为:

1、 统计到的弹孔位置全部来自于平安返航的战机;

2、 机翼被多次击中,似乎并不影响战机安全返航;

3、 德军火力密集,战机每个部位都应有损伤,因此幸存战机完好的位置,才是最致命的要害,那些被击中要害的战机,都无法返航了。

最后,盟军在飞机身上真正致命关键部位安装加厚金属甲板,果然大大减低了飞机的损耗。

文章图片8

有一位25岁的公司白领美女,与该公司副老总关系密切,在交往过程中,白领美女发现这个副老总玩电子游戏时,不但没有尽义务保护好应该全力保护的人质角色,还经常无缘无故以射杀人质取乐。

白领美女把这一情况告诉自己的女同学,女同学警告她:这个男人心理变态,是一个危险人物,要尽早远离!

文章图片9

可是,白领美女在职场利益、金钱、名誉、情感等方面仍然与副老总纠缠不清,矛盾不断发酵和激化,最后,副老总通过一套高级VR动感游戏设备,让带着特制眼镜的美女白领疯狂投入游戏,然后偷偷拉开豪宅天台的挡板,故意让这个白领美女失足坠楼而死。

文章图片10

05

大量统计数据显示:学历与收入成正比,学历越高,收入越多。社会上不少人质疑这可能只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你看,那些能够获得高学历的人,当然比一般人聪明,而聪明人的平均收入肯定比一般人更高。而且,富豪榜上的富豪,几乎都是聪明人,而并非都有高学历。那么,正确的因果关系可能是:聪明人收入更高。

诺贝尔奖获得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思路值得效法,他们选择了一个神奇的工具——变量,也就是一个人的出生季节或月份,把多读一年书对未来收入造成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的作用区分开,从而清晰地识别因果效应。

美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只要当年年满6岁的儿童,都需要在该年9月份入学。 只有年满16岁,青少年才可以离开学校,辍学回家。

平均而言,出生在第一季度的孩子,入学时大约是6.45岁。 而出生在第四季度的孩子,入学时的平均年龄大约是6.07岁。

再根据辍学条件,教授把在16岁辍学的孩子分成了两组: 一组是生日在一年当中比较早的那些孩子,为A组; 一组是生日在一年当中比较晚的孩子,为B组。

由于B组的孩子比A组要多上一段时间的学,所以,对于研究多读一年书所带来的收入差异来说,这就形成了非常好的比对条件,尽可能使因果关系非常清晰明了。

文章图片11

对于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少上了0.126年学,教育回报率要低0.7个百分点。

对于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少上了0.109年学,教育回报率要低1.02个百分点,接受12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的收入增加12%。

06

你运用因果思维模型解决问题时,有时也可以同时运用上游思维模型。心理才子发布过文章《上游思维——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跨界通用方法》。文章指出:

”未病先防病、防患于未然、把负面结局消灭在发生之前”的思路称为上游思维。

文章图片12

如果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你再手忙脚乱的去补救,那就是下游思维。

下游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上游的问题不容易被看出来。下游问题的责任非常明确。而上游问题似乎没有明确的责任人。下游的问题都比较紧急,而上游的问题常常是重要而不紧急的。

中国古代有一个很厉害的医生叫做扁鹊。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高明?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最高,他总是在别人还没发病的时候就把病治好,所以他的名气只限于我们的家族范围。我二哥的医术次之,他能在症状初发的时候遏制住病情,所以他在我们村里有些名气。我的医术其实最差,我都是看人病情很严重了才开始治,用的都是猛药,结果我的名气反而特别大。

文章图片13

有一种假成功叫做涨潮式成功。只要跟对了大势,你不需要有什么大本事就能成功,比如,在股市大牛市当中,连傻子都能赚大钱。第二种假成功叫做指标式成功。你用指标考核我,我就千方百计用各种办法让这个指标变得好看。

很多公司都有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没有困难也可以创造困难,每年初都会把大量的困难故意暴露出来,让所有人看到形势岌岌可危,然后到了年中就刻意隐瞒掉一些重要问题,到年底一算,刚好达标!你看,导演得多么精彩!这样一来,大家就觉得,你是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因为你像名医扁鹊一样,会治大病啊!

为了造出一个良好的数据,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假如每一个交通警察都有罚款指标,那么,他们就容易滥用权利,胡乱罚款。如果用手术的成功率来考核和评价外科医生,那么外科医生就会刻意避免给疑难杂症和重症病人做手术。这样一来,医生提高了自己的手术成功率,但代价是有更多的重症病人得不到救治。

06

作为公众号“学习与智慧齐飞”的作者,心理才子研究因果思维,与大家分享一些跨界通用大智慧原理:

1、你要做成一件事,这件事的成因有若干个,只要你完全洞悉这些成因,并且促使这些成因全部发挥作用,那么,这件事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2、所谓因果思维,指的是——尽可能洞悉万事万物的因果关系,根据事物的因果定律办事,不断提高成功概率,让好运成为你的好朋友,一辈子对你恋恋不舍,不离不弃。

3、当你洞悉某个领域的因果关系时,按照相关的因果定律办事,你就会好运连连。

4、假如你对某一领域的因果关系糊里糊涂,没有按照相关的因果定律办事,你就容易变成一个倒霉蛋。

5、做人的其中一条重要因果定律显示:和平年代,草根应该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高歌猛进,横冲直撞、野蛮生长,争取出人头地;而大咖应该低调谨慎,严于律己,多做慈善,无事偷着乐。

6、在万事万物的因果关系中,原因总是出现在前,结果总是出现在后,因此,人们往往容易误认为经常一前一后相继出现的两件事存在因果关系。其实,因果关系一定有相关关系,但是,相关关系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7、有时,你可以从一件事的结果,推断出原因,也可以通过观察一件事的原因,推断出以后会出现的相关结果,明察秋毫,先知先觉,见微知著。

8、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因果关系问题的研究思路值得效法,他们选择了一个神奇的工具——变量,把关键要素与其他要素区分考察,从而清晰地识别因果效应。

9、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素与其他要素区分考察,从而清晰地识别因果效应。

9、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