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孩子拖垮梦想后,30+的小赵决定让职场再次闪闪发光

 昭德心理官方 2021-11-07

最近,小赵参加了一场面试,一个高校某学院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没怎么大张旗鼓的发布信息,竟然有200多人应聘,小赵参加的同时面试的三组,15人都是女性,并且清一色的985高校毕业,工作经验丰富,不是清华、北大,就是中科院、央企,她们换工作的原因就一个:兼顾家庭。

小赵原来在某高校工作,由于负责的项目多在外地,小赵经常出差,没要孩子之前,小赵一年到处飞,觉得住酒店、跑项目,是一件乐事,她还记得第一次出差,被老前辈用充满醋意的口吻说了一句:这么年轻就有出差机会,真好啊。

小赵觉得去各地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项目,还能忙里偷闲看看各处名胜古迹,接触面很广,应征了一句老话:见多识广

不过,自从去年小赵有了孩子之后,她的想法就完全变了,她开始害怕出差,今年初,在领导的鼓动下,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出了趟远门,公务安排的满满当当,却心里惦记着家里的娃。

小赵所在的妈妈群,之前主要分享宝宝生病了怎么办的信息,最近,却开始分享“产后一年还抑郁怎么办”的文章,甚至有宝妈直接贴出哪家心理咨询室靠谱,哪个心理咨询师有用的攻略。

作为像小赵一样的职场妈妈们,到底应该出差挣钱还是回家带娃?怎么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双平衡?心理学会给我们什么启发?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小赵的故事。

选业务岗还是职能岗?

当了妈之后才知道有这些区别

小赵毕业于985,211高校,入职十余年,好不容易混到了一个中层干部的岗位,各项福利也还算好,尤其是经历了去年疫情元年,她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常常怀着感恩之心,认真对待工作。

业绩好的时候,年薪也能达到小五十万,虽算不上小康,但也算个中农吧。

但是从2019年开始,出差越来越多,想要取得好业绩,一年怎么也得出差个50-60天,小赵的同事阿曼,业绩在全单位都是排名前三甲,一年甚至有一半以上时间都在外地,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他们做的是人的工作,人不见面,怎么联络关系,怎么拓展业务?别人凭什么把单子给你?

小赵看到了出差的红利,于是,也玩命出差,反正坐在办公室也没业绩,还不如跑到客户跟前,混个眼熟。

没成想,小赵这个利器还算有用,在产品还不错的前提下,选产品还真是靠感情。

小赵通过多频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突击,客户黏性增强了,业绩也水涨船高。

不过,当时的小赵虽然结了婚,但是没孩子,就像个光棍一条,走南闯北,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小赵有孩子之前出差频繁,不怕老公跑了,因为她自己也在外面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然而,荣升宝妈的小赵,却母爱大发,对孩子视若珍宝,从怀孕开始,就小心谨慎,生怕一个闪失,出了问题。

小赵的小心翼翼是有回报的,孩子出生各项指标都很好,小赵自己的身材也恢复的很快,身体各项机能也达标了。

孩子在肚子里,担心孩子健康,孩子出生了,担心孩子日常,身为一个年轻的母亲,有一颗老母亲般操碎的心,小赵坐完月子之后,越发觉得离不开孩子,恨不得每时每秒都在孩子身边,眼睛里没有别的,全是孩子的生活与成长。

小赵光是育儿APP就装了三个,她说挂一漏万,都看看,取百家之长。

可是,小赵最近三个月,茶不思饭不想,工作更是怠慢的一塌糊涂,她常常把数据和项目都搞错,尤其对于事务性的工作更是嗤之以鼻,更要命的是,她连和别人说话的动力都没有,能发文字就不发语音,能发语音就不打电话,能贴墙走,就不和别人面对面,避免和同事、客户发生任何交集。

这对于一个销售岗位的同志而言,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她宁愿花时间看孩子,也不愿为工作多贡献一丁点力量。

如果领导知道她现在的真实心理状态,恨不得马上赶她走。然而,成年人还是会伪装,表面看着没啥太大变化。

可是,小赵实在是绷不住了,她觉着这样对工作真的极为不负责任,对自己的未来也堪忧。于是找我聊起了职场妈妈的困境,我是不是应该辞职回家带娃?或者找个能兼顾生活的工作?

现在,小赵终于理解,为什么单位那么多女同志,明明很有能力,却都猫在一个个看似无聊而乏味的职能岗位,即使是每天审合同,每天做表格,每天处理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她们也不愿意待在业务岗,原因只有一个:不用出差奔波,没有业绩压力。

感恩练习?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

鉴于小赵的情况正在不断恶化,我为她制定了“感恩+蜕变”的治疗方案。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故事,都会有不为人知的部分,当我们无法通过正常的交互模式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他人时,我们就会感到沮丧、彷徨、无措甚至陷入深深地无力感。

学生吴谢宇,在密不通风的家教氛围中,冲破层层关卡,顺利考入北大,然而,他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的部分,比如,他会突然间给十多个同学发同一句话:“你好,在干嘛呀”。

这是吴谢宇在人际沟通中的呐喊,他很希望与他人说说自己内心的声音,却害怕这种诉说会打破“完美形象”的外衣,但是,不说不意味着不存在,吴谢宇无法言说的内心,终于在某一天蓄积到爆发的地步,他精心设计,将自己的母亲残忍的杀害。

正是因为吴谢宇日常的完美表现,不仅成绩好,还乐于助人,使得所有人都认为,吴谢宇不需要任何帮助,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殊不知,这种看似完美的外衣像一个笼子,与吴谢宇成长节奏不相符的感情真空与内心无助,夹杂在百密一疏的“好学生”形象中,把吴谢宇打成一个筛子。

小赵最近在看吴谢宇的案例,她很害怕,她说,我现在也是这种感觉,在别人看来,我学业有成,工作顺遂,家庭和睦。

但,谁也不知道,我内心有多无助,我害怕业绩完成不了的尊严压力,讨厌领导事无巨细的管理风格,想到还有很多年这样的日子要过,想到会错失很多孩子成长的美好瞬间,我都要崩溃了。

“感恩”,一个快要被用烂的词,但在心理治疗中,却是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感恩是一种感谢的体验,需要我们把关注点放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的部分。

研究表明,感恩可以保护患者,避免抑郁症的发作。感恩的主要作用,是重构了我们的认知结构,把原本消极的视角切换到积极的视角。

本来已经处于人生较好状态的小赵,遇到了家庭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孩子的出生,让她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变化,这股冲击波的力量较大,把小赵冲的有点无所适从。

我们就像踩着踏板在大海中冲浪的少年,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冲浪让我们体会到刺激和爽快,也有被巨浪淹没的时候,但我们可以在不断的受挫中逐渐熟悉大自然的规律,掌握更熟练的技能。

但是,当我们带着孩子和家人在继续冲浪时,我们希望能把踏板改装成为小船,甚至希望能为这艘船装上避风设备。

但是,“避风”音同“逼疯”,我们想要的更多更好,反过来就会把我们自己葬送在欲望的海洋中。

感恩练习三部曲:

1、选人:选择一个你想表达感谢的人,是真的想感谢Ta,该人与你不能有利益关系,也不能是热恋中的恋人。

2、认真的写一封感谢信,要写清楚何时、什么事情,让你想感谢Ta

3、和Ta约好时间,当面,声情并茂的读给Ta听,并看对方的表现

小赵起初想到自己的领导,她很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下对领导的夸赞,但经过我的引导,她发现,自己感谢领导的动机是希望对方能高抬贵手,随即作罢。

积极转变从感恩妈妈开始

小赵冥思苦想了一晚上,终于想到一个她真心想感谢的人,这个人就是她的妈妈。

小赵觉得难以开口说感谢,甚至和妈妈偶尔还会吵架,有一次,由于育儿观念的冲突,小赵甚至开口喊了一句:你去死吧!

妈妈当时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没有和女儿争吵半句,只是冲出房间,离家出走了一天。

妈妈刚走半小时,小赵就开始后悔了,她觉得自己刚才那句话真的不妥,怎么能对自己的妈妈说这样不孝的语句。

如果没有妈妈帮忙,小赵的工作难以开展,孩子没人管,家里会混乱到一塌糊涂。

小赵想到这里,马上又进入了反思,怎么能用功利的眼光看待妈妈,如果妈妈不能帮你看孩子,不能帮你收拾房间,你就觉得妈妈没用了吗?

小赵仔细检索了自己的思考路径,发现在思想深处,还隐藏着万恶的功用论,这是自己万万不能接受的。

于是,她决定给妈妈认真的写一封感谢信。

“亲爱的妈妈,我一直都想感谢您,可是话到嘴边,说不出口。

我不应该和您顶嘴,吵架,尤其是每当别人听到,您自己帮我带孩子的情形时,都表现出极大的敬佩,并提醒我,一定要感恩妈妈的好,当外婆不容易,既要辛苦带孩子,还要受自己女儿的气时。

我顿悟了,我之所以能正常工作,能穿着打扮,能展现自己的风采,能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都是因为我有个好妈妈。

您发现了吗,我现在尽量克制自己不和您争吵,每当我想反驳的时候,我都提醒自己,要站在您的角度思考,带孩子已经很辛苦了,发发牢骚,有点情绪是很正常的,换作是我自己,带了一天孩子,也已经筋疲力尽了。

现在终于体会到,为什么那么多女同事都说,上班比在家轻松多了。实际上,带孩子是一件很耗人的事情。”

妈妈已经六十多岁的年纪,血糖高,代表着意志力的衰减。小赵看着妈妈高达17.2的血糖监测数据,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什么这几年突然感觉妈妈被我顶嘴之后,有些歇斯底里?难道和血糖高没关系吗?身体其实会说话,某项指标的不稳定,都会一定程度上反映在情绪中……”

由于涉及隐私,这里只节选小赵感谢信的部分内容。

虽然小赵没有勇气当面读给妈妈听,但她用笔一字一句的写下来,放在妈妈的枕边,没想到,妈妈也给小赵回了一封信。小赵看到信后,泪如雨下。

“感恩练习”的步骤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咨询师会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小赵虽然没有当面读给妈妈听,也没有机会观察到妈妈看到信件的表情变化,但她真正切切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泪水湿巾衫,而是内心起波澜。

感恩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能让我们在适当和现实的情况下,将消极的经历重新定义为积极的经历。感恩还能保护我们避免抑郁症的发作。

从感恩妈妈开始,小赵找到了“让事情发生积极转化”的开关,她逐渐意识到,以往那些“理所当然”的情况,如果报以“感激之情”,同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我们“观世界”的角度不同了,一切也都向着积极的方向进展。

感恩,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如今的小赵,在工作中逐渐游刃有余,虽然她还会面临着每个月出差的“窘境”,她没有因此简单的选择去职能部门发展,她觉得自己的优势还是在业务岗位。

虽然陪伴孩子很重要,但如果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在自己喜爱的岗位上发展,能够让“陪伴”的质量提升,也不失为一件乐事。

1、Tayyab Rashid / Martin P. Seligman,Positive psychotherapy:clinician manual,2018,ISBN: 978019532538

2、Cook, Joan Littlefield/ Cook, Greg, Prentice Hall,The World of Children,2006, ISBN: 978020544743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