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品浓秋已立冬

 谨言策行 2021-11-07

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
立冬踩着厚厚的落叶
披着清澈高远的蓝天

伴着纷乱的微寒

登场了

立 · 冬


2021/11/7

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11月7日,辛丑年立冬节气。昨晚一场雪迫不及待地提前而至,多少使我们有些措手不及。早晨,雪住天晴,虽有些清冷,心情却是好的。站在窗前,看着街边的景致,树叶金黄,落地成殇,与洁白的雪交相呼应。面对变化不定的温度、时冷时热的天气,本想抓住深秋的“尾巴”,仿佛一夜之间,雪花飘,冬天就到了。

相较其他季节,我是喜欢冬天的,仿佛众多欢快的日子都与冬天有关。天气转冷,三五知己围坐一团,烫上一壶热酒,吃一顿热乎乎的火锅,这感觉,怎一个美字了得。除此之外,冬天就像是正在积累能量的人,将一年中的收获与心得慢慢积蓄起来,厚积薄发,待来年开春,一鸣惊人!

冬天,又是一个安静的季节,没有了往日的烦躁与紧张,就算是整日工作中的我们,也能在这个季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宋代诗人紫金霜诗中便说道: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空闲时间,坐到阳光下,煮上一壶热茶,安安静静的看会书,不,哪怕只是发呆呢,让我们平日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让心灵里,沁入些阳光,偷得浮生半日闲。

记忆原本是一种深刻的思维储存,深一道,浅一行,浸润在时光的水中。

小时候,我们对冬天的情感可以说是爱恨交加的。那时,农村每家的日子都过得极为窘迫。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冬天人们保暖只能是以棉衣为主。立冬过后,早晨,我们便穿上了厚厚的棉(毛)衣,可是上学路上,依然被冻得哆哆嗦嗦,教室里也好不到哪儿去,寒气不时从窗户、门缝里、天窗中挤进来。人如同呆在冰窖里,一到下课的时候,教室外的阳面墙角下,七八个孩子相互拥挤在一起,跺脚声声震如鼓,那是我们最原始最保洁的取暖方式。当然我们也有对冬天的喜欢,我们总期盼能够下上一场大雪,那样我们便可以在田野里肆无忌惮地打雪仗、在冰封的河面上溜冰,或是在雪地追野兔。但凡在乡下长大的人,童年生活想必都会有这样的记忆。谁曾想,现在的立冬节气,我们穿着一件薄薄的羊毛衫足可以抵挡寒冷。

冬天时,总会想到一份亲情。天地冻得格外清朗洁净,世界显得广漠无垠。用围巾帽子手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张口就是一团雾气。围巾帽子手套多是母亲或者姐姐们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包裹我们的分明是一份浓浓的亲情之爱。有人爱着,有爱的人,生活舒舒坦坦的,心里暖暖的,多好。当对强大的命运无能为力时,多少人选择了淡化生活的大起大落,寻找凡世之乐,把吵吵嚷嚷的生活过得像童年往事一样,如捧着一杯白开水,亲切而淡然。

冬天,当然总也少不了温暖。俗话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饺子”,就是交子之时。立冬、冬至节气,无论家里有多少困难,吃饺子是无论如何都要进行的。立冬这天,母亲一早便开始忙活,为了这顿丰盛的“立冬宴”,她要在本不宽裕的日子里精打细算好久,馅总是这两种:羊肉萝卜馅儿、白菜猪肉馅儿,尽管菜多肉少,怎一个“香”字了得!一口一个塞满整个嘴巴,让饺子的香味溢出,母亲做出来的味道却总是令人垂涎三尺,能在瞬间击中你,嗅觉是久远且牢固的存在,这些熟悉而温暖的味道,为我们留住了时间,治愈了岁月。


寒意四起的岁月里,当然还有母亲的叮咛、嘱咐,每次离家,“路上慢点”、“天冷了、要多穿衣服”、“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她总少不了这一句句唠叨,只是这平常的话语,让我觉得她的爱无处不在,我的内心也处处溢满着温暖。

宋朝诗人仇远有诗作《立冬即事》云: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此去小春无多日,咫尺梅花一绽香。从春到冬,是一绽香那么近,又是一转身那么远,就像从我到父母。年少时,父母就在身边;不知何时,我忘了转身,父母在我的背影里,步履蹒跚;可是,当我再次转身时,我与父母已是天隔一方。

时光荏苒,时间改变了许多人和物,唯一不变的是四季更替,秋去冬来,岁月如梭带走了曾经的纯真,冬天也就走向更深的时光。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只能在追忆中彼此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