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城人名与地名故事】庞宗德与庞疙瘩

 锦溪苑 2021-11-07

  

晋城人名与地名故事

庞宗德与庞疙瘩

 刘庆庆

疙瘩僻野竟栖凰,
原是庞公在一方。
举业济民乡里赞,
名镌神庙享高香。

         刘庆庆题

在今天的吴王山森林公园有一个小广场,名叫“神趣园”,里面的雕塑是两个人在下棋,其中一个是吴王泰伯,另一位呢,是本地乡绅庞公。两者对弈赌杏林的归属,讲的是神话故事,但是两人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其中的庞公就是附近庞疙瘩村的大善人庞宗德。庞疙瘩村名的来历也和他有关。

庞疙瘩村很早以前叫黄疙瘩村,传说这里山石多土地少,人多贫穷,娶媳妇或出嫁闺女只能用米糠做成疙瘩,即“黄疙瘩”待客,故村名为黄疙瘩。后来怎么改称庞疙瘩了呢?这还得从一块碑碣说起。

至今在庞疙瘩村的玉皇庙中还立有一通大清顺治四年(1647)镌刻的《创立玉皇庙碑》,碑文说:“常谓幽明一理,神人一道,人依乎神,神不安则生民无庇,神不平康庙弗得,则鬼神无棲。泽西南岭东里庞家村故称黄疙瘩,风俗淳厚,人民和美,内有仁德长者庞公,号西山,諱宗德者,为乡之巨挈,秉性仁慈,素好施舍,乃孔庄都孔庄里人也,事庄于是以历四世,闾里有不能举火者分之以粟,不能婚丧者给之以财,郡称公为仁德君子,于万历十三年(1576)择取吉地本村东北创立玉皇庙一座,正殿五楹,南山门舞楼三间。自是春祈秋报,雨泽行,断无旱。则民安丰隆,耕者力田,居者乐业,孰非神佑耶,实为公之赐也,工成刻石以垂不朽。

原来,该碑所言庞公的仁德君子,即为饮誉一方的大善人庞宗德,因居泽州城西,故号西山。庞公祖籍原在西南的孔庄都孔庄里,其祖上溯四世来到黄疙瘩村落户。庞氏族来此地后拓荒勤耕,兼作冶铁生意,二三代人就成为当地首富,传到庞宗德这代,庞家已是名震泽州一方的豪门望族。

庞宗德从小知书达理,成人后更是乐善好施,也就是碑文中说的“闾里有不能举火者分之以粟,不能婚丧者给之以财”,使得乡里乡亲都能度过难关,安居乐业,久而久之,曾经的僻地薄壤的小山村逐步兴旺发达起来。

小村过去小而贫瘠,没有大庙宏寺,只是它背倚的山岗曾有一块建有砖塔的地叫塔塔地,村民就在那里烧香磕头,祭拜神灵。村兴旺起来,这塔塔地显然不行了,于是修庙之事成为全体村民的愿望。又是庞宗德出面捐银施地,在村北“择取吉地”,“创立玉皇庙一座,正殿五楹,南山门舞楼三间”。从此春祈秋报有了地方。在以后很长时间山村雨水充沛少旱灾,这一带百姓五谷丰登,富裕安居,丰衣足食,“耕者力田,居者乐业”,都说庞公是“仁德君子”,并称:这儿今天的一切不是神仙的保佑,而是庞公给我们带来的啊!

后来,村民在村后塔塔地修了做土地庙,并彩塑神像祭祀,村民都说,这土地神就是庞公宗德,将庞宗德神话了。

再后来,黄疙瘩村因出了大善人庞公宗德,村民感恩戴德就把村名“黄疙瘩”叫做“庞疙瘩”了,至今未变。

前几年,建设吴王山森林公园,为了传承历史文化,特意在庞疙瘩村前的百花山建设了一个“神趣园”,再现了一个庞公和吴王泰伯在百花山上对弈赌杏林的美丽传说,其中庞公扶仗安坐,目光炯炯,其侧有诗碑一方,诗曰:

杏林对弈瀑为弦,

一曲山歌唱百年。

心入花间生下策,

眼从指缝望前川。

春秋少染忧伤事,

蜂蝶多随快乐仙。

钟鼎清音何寂寞,

况居胜境受香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