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富家小姐与书生相爱,两人偷偷相会时,书生突然断了气

 数字人生6688 2021-11-07
有个富家小姐与一书生相爱,二人在尼姑庵里偷偷相会,情意绵绵,忘乎所以。没想到,正当二人极尽欢愉之时,书生突然断了气。小姐大惊失色,仓皇离去,可3个月后,却发现自己有了身孕,结局令人慨叹。
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得从头说起。

话说,这小姐名唤玉兰,是陈太尉之女,生于贵室,长于深闺,有如花之容,似月之貌,因父母不忍令其出嫁,故年芳二十,尚未婚配。书生唤作阮三郎,风流倜傥,笃好吹箫。
时值元宵佳节,阮三郎呼朋引伴,在家门口吹箫奏乐。而他家正与陈太尉家对门,听着萧声,玉兰如痴如醉。她唤来侍女碧云,道:“你替我看看是谁在吹箫。”
碧云出门探看,认得那吹箫者正是对门的阮三郎,便照实回复了玉兰。这夜,玉兰辗转反侧,思忖道:“我若能嫁得阮三郎,也不枉此生,怎么也得去会会他才好。”
次日晚上,阮三郎又站在门口吹箫,玉兰褪下手指上的宝石戒指,付与碧云,道:“你替我将此物,递给阮三郎,带他来见一见我。”
碧云拿了戒指,慌忙出门,将其交给阮三郎,并说了小姐之情。阮三郎心想:“既有戒指为证,又有红娘引路,何怕他人?”遂跟着碧云来了陈府后门。

玉兰早已在此等待,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阮三郎,阮三郎同样对玉兰一见钟情。两人欲要交谈,忽听有人吆喝:“太尉回衙。”玉兰慌忙回房,阮三郎也火速归家。
只恨闺阁深沉,难通音信,自那日起,两人竟无由相见。阮三郎手上戴着宝石戒指,心里念着陈家小姐,因相思日久,竟恹恹成病。
一日,好友张远前来探望阮三郎,阮三郎当他是心腹好友,便将自己与玉兰的事悉数告知。张远怜好友情深,决定助这对有情人相会。
他辗转打听到,陈母与闲云庵的王尼姑相熟,而这王尼姑又是贪财之人。
由此,张远给了王尼姑两锭银子作定金,让她设计将玉兰带至庵中,与阮三郎见上一面。事成之后,另有重金相赠。
王尼姑颇为谨慎,道:“若玉兰对阮三郎无意,这可如何是好?”
张远听此,又去找阮三郎商议。阮三郎当即将宝石戒指交给张远,道:“只需将这戒指亮给玉兰看,并说我在庵内等她,如此便可。”

听此,张远又将戒指交于王尼姑,转述了阮三郎的话。王尼姑心中有了盘算,次日,她戴上戒指,拿着礼盒,邀陈母择日去礼佛。
当时,陈母正与玉兰闲谈。王尼姑刚到后堂,玉兰瞧见她手上的戒指,心中顿时一惊。因见王尼姑要解手,玉兰顺势跟了上去。
眼见四下无人,王尼姑便将阮三郎的话悉数告知,并嘱托她明日陪着陈母,去闲云庵礼佛,到了庵内,只要佯装疲倦,此事就算成了。
玉兰将这话记在心里,第二日便缠着要与母亲同去尼姑庵,陈母只好答应。及至中午,玉兰疲态尽显,王尼姑便将她带到自己房内午睡。而阮三郎已在此等候良久了。
两人一见面,便搂作一团,双双解带,上下腾挪起来,各生欢愉。可这阮三郎久病未愈,身虚体弱,为了片刻欢愉,竟不顾了性命,致使阳气散尽,魂归地府。
玉兰见阮三郎咽了气,同样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穿上衣裳。刚整理完毕,就听到母亲的呼唤,便假装无事发生过,出了房,跟着母亲一起归家。

及至张远入庵,来接好友,才发现阮三郎早已身亡。他没了主意,只能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告知阮三郎的父亲。
阮父怒极,他本想让玉兰偿命,但思虑半天,做了两点考虑。
一来,此事皆由阮三郎而起,若他不主动邀玉兰相会,也不至于如此结果。二来,阮家势力不及陈太尉,打官司也没什么胜算。思来想去,阮父只好静静安葬了阮三郎。
三个月后,玉兰常常恶心气闷,陈母请来大夫,这才发觉女儿已怀有身孕。玉兰知道此事不能再瞒,便将实情一一告知父母。
语毕,玉兰又哭道:“虽是一时苟合,亦是一日夫妻,我断然不再嫁人。若能生下孩子,我必守他长大,送还阮家,为阮三郎续上香火。”

太尉听此,长叹一声,请来阮父,将玉兰所说悉数告知。阮父依允,从此与太尉一家开始来往。
十月后,玉兰生下一子,取名陈宗阮。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宗阮十九岁时,连科及第,中了状元,陈、阮两家轮流做宴席庆贺。
故事名为《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改编自《喻世明言》。
那日阅此故事,不由得感叹,古人有时候真是比现代人要开放得多。

当初玉兰生子时,街坊指指点点,背后讥笑,到后来,儿子中了状元,大家倒纷纷称赞玉兰贞洁贤惠,教子有方。世情以成败论人,大抵如此呀。
而那阮三郎,本有着幸福的生活,非要操之过急,才落得如此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