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不见音乐的人,以为跳舞的是疯子

 如海 2021-11-07

文/如海

今日立冬,成都只有8度,好冷。我写一个昨天发生在校内的事,一件小事,请勿对号入座。

疫情再次来袭,昨天全校师生全员检测核酸。下午,主楼前广场排了10列老师,带着口罩,依次等着进行核酸检测。我排在面向主楼的左手边第二列。我们到的时候,由于医务人员还在做准备工作,就只有等。我们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缓缓前行。

我身后的一个男老师忽然说了一声:“那个人为什么不戴口罩?”我抬头一看,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手捧着一本书,在两列队伍之间摇头晃脑,喃喃地念着什么。青年确实没有戴口罩,边念边笑,在人群里显得突兀而怪异。

男老师特别亢奋:“他居然不戴口罩!保安,保安,快把他弄走!”男老师义愤填膺,声音越发大起来,吸引了众多老师的目光,纷纷望向那个行为乖张的青年。青年长相很清秀,似乎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正在被老师们围观,且带有寒意的目光已经围攻上来,还是我行我素。

青年手捧着书,嘴里依然念念有词,有些忘我地摇动着身体,似乎在随着书本上的内容遐想。周围附和男老师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太不像话了,不戴口罩!”“这个学生肯定脑子有问题!我们都在核酸检测,他在这里做什么?”“是哪个学院的学生?快通知他的辅导员弄走,肯定精神有问题!”

远处的两个女保安闻声而来,走到了那个青年旁边,迅速阻止了摇晃的青年。青年似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轻声地辩解着。两个女保安不由分说,几乎是架着青年,从队列中走了出来。青年和女保安经过我身旁的时候,我看见了青年手中的书,封面上写着哈姆雷特的字样。青年说,我们在排戏。但青年还是服从了女保安的要求,随她们离开了广场。

然后,我身旁的男老师更来劲了:“排戏?我们学校还有戏剧学院?”“就是,跑到这里来排练了!”其它的老师也不停地大笑起来。他们都极力想印证自己的英明判断:那个学生肯定是一个神经病。

疫情反扑严重,学校严阵以待,上万的师生全员核酸检测,严肃而忐忑。这样的氛围,如冬天一样充满寒意,没有人还能显得很轻松。而突兀地出现在核酸检测现场的青年学生,没戴口罩,还欢快地在人群里手舞足蹈,格格不入,且让人出离愤怒。

事关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时刻,那个青年的惬意和浑然不觉,俨然成为了一种挑衅和轻视。

我赞成对这个青年的驱逐。起码他没有一丝疫情严重之下自我防范的意识,理应受到批判和谴责。戴口罩,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虽然他仅仅是一个学生,但也是一个成年人。成年人应该有责任和担当,更要为自己的过错检讨和改正。

但我从青年的行为举止上看,他绝非是一个精神有问题的青年。他彬彬有礼,向女保安解释自己在做什么。他应该是陪同老师或同学来做核酸检测,闲暇之际排练戏剧而已。在那样一个极其不适合表演的场合里,他的忘我,引来了麻烦。

这个世界默认的规则,是和每个人的行为,要尽可能和大多数人的行为一样,就一定是正确的。否则,就是标新立异,就是哗众取宠。对于逆向而为的狂妄,道德的审判标准,出奇地一致。超乎常规就是大逆不道,鹤立鸡群就该被狠狠地打倒?

人们很容易接受,“我想让事情是他应该有的样子”。那么,什么叫做本来应该有的样子?公平、正义、善良、真实、美好......这些是本来应该有的样子吗?可能不是。现实里,丑陋、恶毒、狡诈、虚伪,无处不在。不是我们崇尚正能量,世上就没有暗黑发生,就可以视而不见。

呦呦鹿鸣说,我们一切的努力,都是去让它变成理想中的样子。但这其实是一个逆天而行的过程。

同样,完全顺从和一致的言行举止,就是世界本来应该有的样子吗?可能也不是。总有些人喜欢偏离轨道和常规,或多或少地变现出与众不同。不出格的大众行为,就是世界本来应该有的样子吗?我看也未必。如果不伤大雅,有些另类的人和举止,略显轻浮,就必须被扼杀吗?我觉得,罪不至此。

那么,如果我说鼓励这个青年的表演,在大庭广众之下,设若他戴上了口罩,还有问题吗?我相信,我身边男子那样的愤懑者依然存在,而且不少。他们还是会联合起来,显示自己的判断和睿智,把青年毫不留情地驱逐出去。因为,核酸检测的场合,是一个凝重而未知结果的伤感时刻,怎么能允许一个欢快的青年,“隔江犹唱后庭花”呢?

那确实是一个极其不和谐的画面。于是,人们宁愿相信,那个青年是有病的,而不是原谅和宽宥他,给他扣上一个神经病的帽子,更容易也更简单。但,我不确定,如此草率的绞杀,会不会伤害了一个青年的自信和自尊。在他的心目中一定会困惑:站在操作上的师者,和站在讲台上的师者,还是同一个人吗?

宽容,对于那些显得有些另类的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显得弥足珍贵。当我们试图把他们培养和规范成一层不变的人时,再特别的年轻人,都会在沉重的趋于一致的雷同教育下,泯然众人也。伤仲永的故事,从古至今,都在发生。就是因为,很多时候,太多的聪明人,过早地、狠狠地断定,另类的、特别的年轻人,往往是一个精神病人。

殊不知,听不见音乐的人,以为跳舞的就一定是疯子。

这样的误判和恶意揣测,再加上冷漠冷血的痛击,会让人间的美好轻易地被扼杀。你会发现,我们与恶的距离,并不遥远,而是近在咫尺。那些貌似伸张正义、义愤填膺的人,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扮演着恶意的角色而不自知。

请对年轻人多一点宽容。他们没有你想象的那样恣意妄为,也没有你揣测的那样大逆不道。曾经我们年轻时也年少轻狂,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有梦的孩子,有错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