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老了,大多会有这2个特点,儿女们要像“老莱子”好好学学

 修善无上 2021-11-07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每个家庭都会有老人,我们常听见父母年老后的一句抱怨:“人老了,就不中用了。”这究竟是他们的肺腑之言,还是迫于我们给他们带来的无形中的“压力”呢?父母年纪大了,自然会表现出一些“老人”的特点,做子女的一定要认真识别,并加以疏导。

最常见的一个特点就是“话多”。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真是一点都没有错。人老了,自然会喜欢唠唠叨叨,或者拉着我们讲重复的话。其实,我们应该能够理解,无论我们自己到达了什么年龄,在父母的眼里,我们都不过是小孩,他们永远都是我们的长辈,长辈对晚辈唠叨,其实是一种爱的表现。就像我们自己对小孩一样,小孩不听话了,自然会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希望把他们的错误给纠正过来。

父母年老爱唠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感觉到很孤独,只是想找个人来说话而已。毕竟他们行动没有年轻人这样方便,交际圈子也变小了许多,这种寂寞,空虚的感觉在所难免。做子女的一定要理解他们,给他们倾诉的机会,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沟通和交流,老人一旦感觉到自己被关怀,被重视的时候,一切不满的情绪也就烟消云散了。

父母年老的第二个特点,也是一个通病,那就是“倔强”。都说老小老小,老人上了一定年纪,就有点“返老还童”的感觉,喜欢耍小孩子脾气。他们经常对我们的“劝解”不以为然,而奉行他们自己实践了几十年并认为绝对正确的观点。比如家里的剩菜剩饭,一般最好都不要过夜,结果老人们怕浪费,就一直留着吃了好几天才吃完,表面上看确实没有浪费粮食,可是这些变质的食物会给老人的肠胃带来很多负担,很可能还因此引发肠胃疾病,最终因小失大。

对于他们的执拗,子女千万不可生气抱怨,甚至于强制性的“要求”,更不可置之不理,而应该多思考自己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方式是否到位,或者换一种其他的方式来进行劝解。《弟子规》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父母面前,首要的是保持一颗“恭敬”之心,如果连这点都没做到,是无法做到真正的行孝的。凡事都要和颜悦色的多加商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跟他们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也并不会“冥顽不灵”的,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取舍。

在于父母沟通交流时,我们不妨多学学“老莱子”的做法。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老莱子”,对父母十分孝顺。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讨父母欢心。为了为父母解闷,他养了几只鸟,自己经常逗鸟,发出悦耳的叫声来取悦父母。就算是自己年过70了,也依然如此。有一次他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害怕父母看到了会伤心,就故意学小孩子一样,在地上打滚,父母以为老莱子故意摔倒,会心一笑时,他才站起身来。这就是著名的“老莱娱亲”的故事。试问我们在当下的社会,有几个能做到老莱子这样的孝呢?

《论语》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子夏问孔子,什么才是孝道?孔子说,孝顺,难就难在子女的容色上。反省一下我们自己:不要说想方设法的取悦父母,恐怕不给父母脸色看,就已经算不错了。这就是有没有“恭敬心”的体现。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态度,无论工作中,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不顺,都不应该带给父母,永远都在父母面前呈现出和和气气的容色,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