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慈悲多“祸害”?原因在这里!

 修善无上 2021-11-07

提到佛菩萨,大家立即可以联想到的词汇就是“大慈大悲”、“神通广大”等等。佛菩萨的慈悲,是我们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最常见的是“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只要众生虔诚恭敬,一心祈求,观音菩萨无不满愿。使众生心想事成,如意吉祥。

可能有很多朋友都有去寺庙许愿、还愿的经历。无论是求健康,求子,求平安,还是求学业进步,生意兴隆,事业发达等等,在众多的“案例”中,一定有如愿以偿,对佛菩萨“感恩戴德”的。当然也不排除有未能如愿的情况,这其中的道理还得从佛法的本质,以及多方面去综合考虑了。

有佛门大德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即是:“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佛菩萨自己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对众生的要求当然也是慈悲待人,以和为贵。为何还会因为“慈悲”而导致祸害的发生呢?这里不得不提出佛教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缘”。

佛陀当年悟道成佛之后,生出大慈悲心,想要解救众生与水火之中,于是开始了漫长的讲经说法,将自己所悟出的“道”毫无保留的以方便之法开示出来,使众生迷途知返,于佛法中精进修行,最终离苦得乐,修成正果,脱离轮回之苦。


佛陀说法并不是像现在的学校教育一样,有着固定的教材体系,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领众生通往解脱之路。而是随缘应机说法,也即是说弟子们遇到了什么事,或者身边发生了什么事,遇见了什么人,产生了什么现象,弟子有疑问,就提出来,佛陀为其开示,答疑解惑,最终弟子们心开意解,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因此,一切都是随“缘”变化的。佛说人生无常,法无定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们也要灵活、辩证地去看待一切法,看待一切人、事与物的变化。


佛门中有言:“菩萨有慈悲心肠,还需有金刚手段。”有的人一直都执迷不悟,无论如何开示,如何以方便之法去接引,他都冥顽不灵,顽固不化,始终认为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自己的言行是无误的。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堕入无尽深渊而不自知。

《地藏经》所言:“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众生之习气久远,性格刚强难化,“我执”十分严重,“贪嗔痴慢疑”五毒侵害,痛苦不已却不以为然,反而享乐其中,继续造业。他日因缘成熟,承受果报之时悔之晚矣。

因此,度众生,利众生一定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而不可一味地“慈悲”,一味地予以“方便”,必要的时候要给对方“一击”,另其如当头棒喝,猛然惊醒,方知自己罪业深重,陷入泥潭,便痛下决心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才是正道。

因此,行善必须运用智慧,想要真正利他,一味的妥协与迁就,是无法达到最终目的的,这并不是智慧的做法。你明白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