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90多岁的老人,说出这三句话,令所有人深思

 修善无上 2021-11-07

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与任务。比如人在童年时期,那就尽可能快乐地玩耍,因为这是最天真无邪的时光,一定要好好享受;到了少年时期,就要以学习为主了,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掌握了各种本领,人生才可能飞得更高;而到了中年,就是工作赚钱养家,努力发展自己事业的阶段,要完成成家立业的大事。

那么到了老年,人又应该为什么而活,其任务和目标又是什么呢?相信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其实整个老年,如果拆分来看,也可以分为好几个阶段,比如六十多,七十多,八十多,九十多等,不同阶段自然又有不同的活法。

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如果你也正处于这个阶段,不妨参考一下,也许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首先是生命观,他提出一个观点就是随时做好“走”的准备,对死亡毫不畏惧。因为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问题,所以必须把它看开。

不同的人的生命虽然有所长短,但是无论一个人活到多少岁,始终都还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佛说“人生无常”,我们永远无法预料到未来的某一刻将要发生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这些未来之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面对死亡,应该毫无畏惧,我们之所以畏惧或者担忧,可能是因为畏惧病痛,又或是舍不得身边的家人,又或是还有自己未竟的事业,等等,但是,人生越往后走,我们就越要把这些事情看开。因为这是自然规律,世间万物莫不遵守,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趁早看开,就会有一种非常畅快淋漓的感觉,想想看,一个人连生死问题都看开了,都不畏惧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看不开的呢?因此,看淡生死,自己就会更加快乐、自在、满足地活在当下,踏踏实实地活好每一天,这反倒是一种非常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是金钱观,对待金钱,绝对不要做守财奴。就算你拥有再多的财富,到了最后,还是带不走分文。因为钱财本来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我们在年轻时努力工作,发展事业,也许积累了相当丰厚的一笔财富,但是要知道它们其实并不属于自己。你可以将它们做出合理的安排,除了留一部分给子女,为他们提供一笔学习、生活或者发展事业的基础资金以外,其他的大可用作布施。当然如果你境界很高,全部用来布施,就更值得赞叹了。

林则徐有一句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句话实在在理。古人提倡,留钱与子孙,不如积阴德与子孙,这才是真正使子孙后代发达的无上法宝。

第三是人生观,就是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一定要懂得放下自我。到了老年阶段,一生的得失已成定局。自己如有未竟的事业,能够很好地有利于国家与社会,那就依然可以去继续努力地追寻。如果没有太大的追求,就要懂得放下所有该放下的一切,比如一切荣辱,得失,都要将其看淡,直至忘却。

孔圣人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了这个阶段,应该什么事都见怪不怪,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什么人也都能容得下来。这时候如果还处处与人较劲,与事较真,其实是最愚昧的。

难得糊涂!仔细想想,其实真有什么人,什么事这么重要吗?如此在乎真有必要吗?放过他人,就是放过自己。放下对人与事的执着,放下自我,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大自在。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完善自我,即是修行欢迎随喜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