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忽略的“语言暴力”,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曾对孩子说过这些话

 贝丫妈妈 2021-11-07

我们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父母才算是好的父母?这个答案既千篇一律,又多种多样,但要成为好父母必须要满足的一个条件就是不能用暴力对待孩子。

中国有句古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传统的棍棒教育的确为很多家长对孩子使用身体暴力教育孩子提供了“范本”,但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从小就不希望父母用暴力来教育我们,但是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以后,就慢慢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父母的样子,也开始用暴力来教育孩子。

暴力教育具有模仿性和传染性,即使潜意识中不断的在拒绝这种教育方式,但一旦被这种教育方式打下深刻的烙印之后,就会不自觉的模仿这种错误的教育行为。

除了身体暴力教育之外,语言暴力教育也是不应该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对孩子的语言暴力教育却常常被家长们忽略。我们来看一下,你是否曾经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

“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不省心的孩子,你看看XXX……”

“你起来,走开走开,别靠近我!”

我们在生气的时候,看起来不经意的话语,无形中却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万点的伤害,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通常表现为4种方式:

方式一:用冷暴力对待孩子

有的时候,我们会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使用冷暴力,具体表现为在我们因为某件事情烦恼忧心的时候,或者孩子犯了错误而不自知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一张笑意盈盈凑过来的小脸,通常会有以下反应:“走开走开,妈妈正烦着呢”。

这时候的孩子可能会继续追问,可能会悻悻的走开,如果孩子没有再追问你,而是选择走开,那一定是你的话伤了孩子的心,让他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自己不被父母重视,从而在整个家庭没有存在感。

方式二:父母利用示弱来操纵孩子的感情,引发孩子的愧疚感

生活中,一定有一类父母是这样的,总是在你耳边苦口婆心的告诉你,父母已经为你付出了很多,为你牺牲了很多,你要是再不努力,好好学习,那真是对不起父母了。

这些话,在敏感心细的孩子这里听起来,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了父母的付出,而自己的努力又没有达到父母希望的峰值。因此,孩子不自觉的就怀着对父母的愧疚感跟父母相处。

父母对孩子的希望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用家长盼望的方式过一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上的操纵。

方式三:强制性的语言暴力

强制性的语言暴力比较通俗易懂,就是我们经常会用命令式的口吻对孩子发号施令,比如说“赶紧站好,不许说话”,“别玩了,马上回屋去,不准出来”

这是父母站在一种强者的姿态上,在对孩子进行控制,丝毫没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是迫切的想孩子服从自己的命令。

方式四:比较式的语言孩子最不愿意听到

不要拿我跟其他人比较,这是很多孩子的心声。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小的时候都被父母跟其他孩子比较过。

这种长期比较的严重后果就是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认为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甚至还不如其他的孩子优秀,而在这种自卑心理的压制下,孩子很难突破内心的防线,变得更加阳光和强大。

以上四种,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对孩子使用的语言暴力,每一次的语言暴力看似是小事,但却在不断的累加中,影响着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站在平等的角度跟孩子进行沟通,而不是单方面的使用语言暴力,或让孩子迫于父母的威慑,而屈从于我们。只有真正的把孩子当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沟通,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