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游戏」到底是打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养活了打工人

 轩少侠 2021-11-07

壹——开篇

  今年有部热播大剧叫《大决战》,剧里曾经提到过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到底是农民养活了地主,还是地主养活了农民?

  当时参军的几个农民兄弟还憨厚地回答道:是地主把土地租给了他们,他们才能活下来,当然是地主养活了农民。也有其他的解放军战士反驳道:明明是地主们靠收取农民兄弟的土地租金而发财致富,当然是农民养活了地主。

  这就是一个有意思的逻辑游戏了,就跟“到底是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一样,形成了一个富有哲学逻辑的循环。当然,从生物演化的历史逻辑来看,先有鸡蛋的正确率肯定是要更大。因为归根溯源,所有的鸡,都是从鸡蛋里钻出来的,但是最早的鸡蛋,不一定都是由鸡生下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新物种一般都是由于基因突变演化而来,鸡最早作为新物种出现,肯定也是由旧物种的基因突变演化而来。旧物种在繁殖期发生基因突变,生下的蛋里孕育着新物种——鸡,那这个蛋,也就可以称之为“鸡蛋”了。

  所以说,先有鸡蛋才有鸡,当然,这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概述假说,历史事实要具体、复杂、漫长得多。

  回到开篇的问题,土地是地主所拥有的资本,所以地主也可以理解为拥有土地的资本家。而农民租用地主的土地来种,按期缴纳租金,其实也就是在为地主打工,农民也就可以理解成为地主打工的打工人。所以,到底是农民养活了地主,还是地主养活了农民?其实也可以这么问:到底是打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养活了打工人?

  这个问题也更符合当下社会的情境。

贰——谁养活了谁

  打工人的劳动输出,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给资本家们创立的公司带来了利润,是公司继续生存下去的基础。而资本家定期给打工人发放工资,又维系着打工人的生存和生活。

  敢情是在互相养活着?又或者说,是在合作共存?

  其实我们也可以借助于“到底是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的解答逻辑来推理。

  人的经济收入,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资产收入和劳动收入。

  资产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而劳动收入是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报酬收入。

  资本家们所获得的公司利润输入,毫无疑问是资产收入。资本家之所以被称为“资本家”,顾名思义,他们是依赖自己的资本来赚钱,他们所付出的资本,包括生产资金、生产资料、生产场所等。资本家在生产中不会付出劳动力,他们只提供生产的客观环境,他们本人更不会参与具体生产,因此被戏称为“躺着赚钱”。

  打工人的工资收入,无疑是劳动收入。打工人利用资本家提供的生产资料来进行劳动生产,创造利润。无论是在工地打工的,还是在办公室打工的,打工人出卖的都是自己的劳动力,都必须亲身参与具体生产,躺着是赚不到钱的。

  那么,追根溯源,从人类漫长的历史来看,到底是先有劳动收入还是先有资产收入呢?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个时候由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关系也极其简单。人们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生产成果,不存在谁为谁打工的概念,或者说人人都是资本家,人人也都是打工人,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绝对平等。当然,那个时候的生产资料极其简单,就是些石器工具,最早期的狩猎采集社会,甚至没有生产资料,人们都是赤手空拳从自然界中索取生存资源,甚至不用火焰加工食物,生吞活吃。

  所以,在最早期,应该是先有劳动收入。劳动,才是人类最本能的生存方式。

  而资产收入,必须依托于生产资料的出现,而生产资料,也是由劳动加工出来的。就算是最早期的石器工具,哪怕是一块尖石,也是人们通过“磨尖”这个劳动加工出来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从采集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再到电气和信息文明,主流的生产资料,从石器工具、发展到农业耕地和工具、再到工业机器、再到计算机,生产力越来越高,生产资料越来越先进,生产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变得不再平等。人与人之间有体力的差异,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国力的差异。在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意识到了这种差异,便通过竞争甚至掠夺和战争的方式,使得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也按照这种差异来分配。

  即力量越强的个体和国家,占有越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而且这种垄断占有,还会世代遗传。

  越高级的社会生产力,就越依赖于生产资料。而且生产资料可以集中化,一个人可以拥有很多生产资料,但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很多劳动力,于是乎,占据更多生产资料的人就在生产关系中占据了越来越垄断的强势地位,这就是资本家群体的形成。

  一个打工人,再怎么努力打工赚钱,他也只有自己这么一份劳动力,只能在自己这么一个“点”上赚钱。

  而资本家群体的生产资料可以大量集中化,一个资本家可以将大量的生产资料租给大量的打工人来生产创造,这就意味着一个资本家可以从多个打工人身上抽取剩余价值,从多个“点”上赚钱。这就是聚点成面、聚面成体的积累效应,赚钱模式的升级,使得利润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所以资本家们摆脱了劳动收入的限制,根本就不用他们自己亲自参与劳动就能获得大笔财富。

  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家们可以越来越富有,而打工人们永远只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和温饱状况。

  但是不要忘了,劳动,才是人类最本能最基础的生存方式。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这也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

  劳动,创造了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集中化又诞生了资本家,资本家又雇佣打工人使用生产资料通过劳动创造更大的价值。

  生产资料是客观物,不是活的,是没有灵魂的。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只是加速提高了生产效率,它不会直接产生价值,价值的根本来源是打工人的劳动力。唯有打工人的劳动,才能具备创造力,才能升级生产资料,才能建造新的世界。

  没有打工人的生产资料就是一堆废物,比如没有农民的耕地,没有程序员的电脑,没有飞行员的飞机。

  咱们打工人不仅养活了资本家,也养活了全世界。

叁——启发

  那么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打工人养活了全世界,但打工人很穷啊。

  打工人要想致富,其实可以学学资本家们的“多点赚钱”模式。劳动收入的局限性在于,一份劳动力只能赚一份钱,有没有可能一份劳动力可以赚多份钱?

  当然可以!

  咱们打工人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成本可以学资本家那样大规模集中生产资料来“多点赚钱”,但是可以封装自己的劳动力,使之变成可以大量复制的产品,如此一来,自己的劳动力便有了更加广阔的传播使用价值,也能达到“多点赚钱”的效果。

  比如作家们可以创作一部作品,通过大量复制、传播、推广等来赚取多份稿酬。程序员们可以开发一个软件,供多位用户使用,从而收取多份使用费。最常见的小店铺主,也是从多个商品中赚取多份的价格差异利润。

  劳动力的封装模式不同,劳动力的传播价值也就有差异,“多点赚钱”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从2014年起,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并不是鼓励所有人都去当资本家,而是鼓励大家去创新利用自己的劳动力,使之具有更为广阔的传播价值,这既能增加个体的收入,也能提升全社会的生产力,利国利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