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淞沪会战有多惨烈?三大德械师打完只剩番号,三十万人血染黄浦江

 nj200801 2021-11-07

大家好 欢迎收看詹史

如果说我国在抗战期间哪场战争打的最惨烈

文章图片1

我想无非就是淞沪会战了

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

国军主力部队整整与日军周旋了三个月之久

虽然这场战役最终是以我军的失败而告终

但他也彻底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

这对我军抗战的士气起到了一个很大的鼓舞作用

当然我军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百万大军当中光是统计死亡人数就达到了30多万人

蒋介石的嫡系德国机械化兵团也消耗殆尽

整个黄浦江也被鲜血所染红

那么淞沪会战为什么会损失这么大

他又拥有着怎么样的惨烈过程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段历史

其实对于淞沪会战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早在19世纪日本逐渐崛起之后

他们就不满足于现在的领土

从而制定了大陆计划

这个计划是专门针对中国所出台的一项政策

最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之后

日本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并对我国展开了侵略

他们先是出兵入侵东北

在东北建立了日本关东军

可那个时候我国国内时局混乱

所以对日本关东军也就并没有过多的在意

在东北易帜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

成为了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

但蒋介石为了剿灭红军

他出台了一个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也都是在这个政策之下让日本关东军趁虚而入

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东北

因为这个事情蒋介石激起了很大的民愤

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

就像一颗火星扔在了干柴里

使中国人彻底爆发了出来

那天日本人假借走丢了一名士兵

从而强行进入我军卢沟桥镇

文章图片2

不过他们遭到了我军的强烈抵抗

因此日军悍然对卢沟桥镇发动了猛烈的炮火攻击

至此全民族抗战正式爆发

其实对于卢沟桥事件的爆发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日军不满足于东三省

想要进而侵略中国所作出的决定

当然这件事情立马就在全国上下炸开了锅

蒋介石也是心中一颤

在经历了西安事变之后

他终于决定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而训练有素的日本军队

对于这次事件的爆发也是早有预谋

在七七事变刚刚过去没有多久

他们的指挥官就采取了一种由北向南的进攻方式

对我军地区大肆占领

尤其是日本军队拥有着非常高水平的机械化部队

所以他们推进的速度也是非常快

没过几天日军的先头部队

就已经将恶爪伸向了我国的中原地区一带

因为当时蒋介石的主要核心力量就分布在中原以及南方地区

所以日军想要迅速找到蒋介石的主力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他们的指挥官还放出了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豪言

而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

也经过了非常复杂的思想斗争

最终在国军高层一致的商议之下

他们决定在上海对日军发动淞沪会战

文章图片3

蒋介石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发动这次规模浩大的战役

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1个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经济军事城镇

如果再将上海拱手送给日本人的话一定会影响到军心

而反过来将部队调到上海进行作战

那么将士们一定会拼尽全力去守护自己的家园

毕竟上海这个地方太过特殊

中国军队也压抑了太久

第二就是从整个战略部署上面来说

因为我国中部和南部都是平原和丘陵

所以日军才采取了由北向南纵深打击的战法

如果硬碰硬的话

当时中国国军的实力根本就不是日本人的对手

所以蒋介石想通过上海作为一个改变点

彻底将整个战役的模式改变成由东向西的打法

因为在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都是山峦荒漠地带

如果换成这个打法的话

那么在地理位置上我军将占据着极大的优势

而日军的机械化兵团也就不好使了

面对淞沪会战蒋介石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因为当时中国虽然说南京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

可是国民党内部是由诸多军阀混合而成的

蒋介石想要调动那些军阀部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日本人可不会等蒋介石商量好了之后再开始打仗

文章图片4

于是蒋介石在第1批部队当中

就把自己最精锐的黄埔军校亲信部队派了上去

而且在这支部队当中还包含了蒋介石的三大德系化师团

当时全中国的服役兵一共有200余万人

光是第1批投上去的兵力就达到了80万人之多

像我们熟知的薛岳罗卓英胡宗南等国军将领

都参加到了此次战役当中

文章图片5

到了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打响

在那一天我军部队主动向日本上海驻军发动了进攻

因为当时的日军在上海仅仅只有三千驻军

所以他们又发动了当地日侨进行作战

面对着在人数上占着绝对优势的国军

经过数日的苦战占领了一些上海要地

并将驻防在上海的日军驱赶到了江湾地区

当然国军对于上海发动的突然进攻很快就传到了日军指挥部

经过日本内阁的商议他们一致认为

中国军队的这次行为是扩大侵华战争的最佳时机

就这样在松井石根的命令之下

日军增援部队立马就陆续赶往到了上海

他们除了陆地上大规模向上海调兵之外

而且也在海路上还派出了大量的军舰支援

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日本部队

国军也是整装待发准备与他们决一死战

到了这一年的8月23日

松井石根派出的先头部队已经达到了上海

虽然此时国军在人数上仍旧占据着绝对优势

但中国军队因为训练素质相对于日军来说略差

再加上日常没有配合过坦克重炮飞机之类的重武器协同作战

这也导致国军部队虽然武器装备精良

可是协调性却极差

也正是因为协调性差致使国军部队久久攻克不了日军的地面阵地

文章图片6

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日军涌入上海

增援日军一来他们就立马对宝山罗店等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国军的第九军团也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就这样国军围绕着罗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战

可最终罗店等地还是失守了

随后日本人乘胜追击又对宝山一带的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

同样是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

淞沪会战的这两次高潮战役全部是由蒋介石的中央军参战

文章图片7

其中他的三个德械师也都参与了进来

他们虽然没有击败日军

但同样对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到了1937年9月中旬

随着日本部队不断涌入淞沪战场上

蒋介石认为现在的国军部队应当重新审视整个战场的情况

因为现在的国军对于淞沪战场的制空权以及制海权都逐渐处于下风

而且国军的协同作战以及反登陆作战的能力也十分欠缺

因此蒋介石思来想去

逐渐的将淞沪会战的国军将士由进攻转为了防守状态

他要求各战区准备好持久抗战

并研究日本的作战方式然后再各个击破

而在另一边

日本方面并不想在淞沪会战上和中国军队拖拖拉拉

于是他们又不断从华北方面进行调兵

甚至还从台湾调来了许多武装部队

在九月末的时候淞沪战场上的日军兵力已经达到了20多万人

面对着日军的大兵压境

国民政府的中央军也是迅速对此作出了行动

文章图片8

在淞沪会战上的三大国军集团

分成了左中右三翼进行分段防守

而国军建立的防线并没有震慑住日军

他们立马就对国军新建的防线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松井石根集中兵力先对国军的左翼兵团展开了重点进攻

在这次进攻当中一天之内国军部队就消耗掉了两个师的兵力

左翼司令部眼看情况不妙

就将部队撤到了二线进行阵地防守

而松井石根对于这次的战果并不满意

他又将进攻重心放在了蒋介石的中央兵团上面

在经过了几天的准备之后

1937年10月1日

日军正式分为两路大军向国军中央兵团发动了进攻

经过两个星期的浴血奋战

日军彻底打穿了国军在淞沪布置的防线

当时国军的所有兵力都撤到了二线阵地防守

阎锡山曾评价说淞沪会战的损耗实在是太大了

一天就能吃掉一个师

战争持续到了11月5日

何应钦在报纸上宣布

中国军队已经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面牺牲掉了将近19万人

虽然这个时候国军的士气以及对战场的掌控权跌落到了极点

可是国民政府仍然没有放弃对于上海的控制

文章图片9

而日本方面为了彻底打击中国军队的信心

又对我军的二线阵地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

眼见不敌的蒋介石又将希望托付在了美国人的身上

他希望能够借助美国人的手来调停这次战争

就在此时日军一部分兵力又突然绕过淞沪直指嘉兴一带

在嘉兴日军又将兵力分成了两支

其中一支就是冲着南京的方向杀了过去

蒋介石见状大惊失色

最终他决定撤出上海的所有部队回防南京

可是祸不单行就在蒋介石的撤退命令刚刚发布后

日军就截断了前往南京苏州的铁路

就这样大撤退变成了溃逃

这些溃逃的士兵成为了日军的活靶子

根据统计光是在中国军队撤退的阶段

就有10余万人失去了性命

而此时的上海只剩下了零零星星的抵抗力量

就比如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八佰

讲述的就是在国军大部队撤离之后剩下的零星抵抗力量

最终在1937年11月9日

日军彻底占领了虹桥机场等上海重地

上海市长俞鸿钧因此发表了告市民书正式宣告上海沦陷

到了这里持续三个月持久的淞沪会战正式拉上了帷幕

在这场战斗当中

中国部队的损失可谓是极其严重

有将近30万人都失去了生命

其中蒋介石的三个德机械化部队也消耗殆尽

淞沪会战之后只剩下了番号

整个黄浦江也都被染成了鲜红色

虽然我军损伤惨重

文章图片10

但淞沪会战无疑不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他的爆发彻底坚定了全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

也对我军在与日本的交锋过程中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

所以综合下来淞沪会战体现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是将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

我们也应当牢记这个历史

永远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对我国造成的伤害

本期的视频就到此结束了

对此各位观众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