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阴刻线的学习笔记

 四明居 2021-11-07

     阴刻工痕的新老,是判断玉器新老的一种常用且最直观的方法。老工与新工的不同,源于所用工具、磨具的不同,以及这些工具的转速、效能、精确程度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留下的不同痕迹。从工艺上来讲所谓的老工,就是用水凳砣具做出来的老工痕,新工就是电动工具做出来的新工痕。

下图为老工艺,老工具。

图片

图片

以下为新工艺用的新工具。

图片

图片

虽然现代也有用古代砣具来制作玉器,从而使仿制出的玉器拥有与古玉一致的工痕,那这就需要我们从玉料、纹饰造型的时代特征,沁色包浆及使用痕迹等方面来,综合的判断这件东西的真伪了。

      老砣工是制玉工人,踩踏水凳底下的踏板作为动力,来带动砣片转动,砣片转动又带动潮湿的解玉砂,在玉料表面留下的轻浅的痕迹。多次循环往复的重复之后形成一条完整的砣痕。因为砣具的转速慢,削磨力量小,加工力度轻,解玉砂颗粒细度大小一致故线条少有蹦茬,显得干净利索。单个砣痕都比较短,比较犀利,笔直,两头尖浅,中间宽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此做一条长直线就得“接短成长”。一个个短砣痕连接在一起才能形成一条长直线。工艺精湛的老师傅所做的长线条可以让人看不出接砣的痕迹。而做一条曲线,则需要很多条短直线,连在一起形成圆弧状。这个时候就易有歧出。尤其是圆圈与转弯的地方一般岐出比较多,接刀明显。但也有精工做的让人看不出歧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工的工序(指铁砣工)大致如下:捣砂、研浆(或采集自然砂)、开玉、琢玉、掏膛、上花、磨玉、打眼、上光等。下面是清代人所绘的玉作图。详细地讲述了清代玉器的制作工艺。

图片 老砣工的缺点是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这也是老工的一个特点。
下图就是在切料的时候有偏差,造成了一边厚一边薄,在清代的玉璧玉牌里,经常见到这种厚薄不匀现象。

图片

    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周期长,所以经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平整,抛光明亮。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工的工序是设计纹样、切料、出坯、上细工,抛光。工序比老工少的多,加上新的工具转速快,金刚砂都是镀在磨头上的,增加了加工效率,这是老砣具不能比拟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但正因如此,新工的粗工往往有快速急成的痕迹,比如在制作阴刻线时出现崩口现象;在钻眼、开窗时因磨削量大,速度快,也会出现跳刀,崩口等非常明显的痕迹,与古玉用解玉砂循环往复慢慢雕琢留下的痕迹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为电动工具的速度比较快,效率比较高,模具上的金刚砂都是镀在模具表面,不需要换砂加砂。一条直线就可以做的很长,不像老砣工需要接短成长。

图片

图片

新工老工阴刻线痕迹的对比

    老工速度慢,线条比较流畅,在线条的两侧沟边没有崩口(特别是十字交叉、网纹、也完好平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工沟底呈现磨砂状,无明显长条形磨痕。这是因铁砣与解玉砂玉料三者接触在一起时才能做工,而解玉砂又很快被砣轮带走,只能留下短浅的磨痕,不可能划出长长的道道。这就需要循环往复,不停地重复这个动作,做出一条砣痕。然后接短成长才能做出一条长长的线条,做工不细的老工,有时可以见到铊轮走速不均,压力不匀,而出现的沟底坑洼,沟线有宽有窄等现象,也有重复下铊之重线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新工的线条是用镀有金刚砂的轮砣,在高速磨削下快速形成的。线条的边沿往往出现玉石的崩口,使线条出现锯齿形边沿。新工线条的沟底还会有长条状磨痕,这是因为砂轮砣上的砂粒不可能排列得非常均匀。总有个别砂粒稍有突起,突起的砂粒在高速转动下就会在沟底划出长条形道道。而且沟槽底部显得非常的干涩,没有任何包浆。

图片

图片

中低端仿品及工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前几年请师傅雕刻的新东西,材质是比较差的翡翠。

图片

背部的网格线放大之后的效果。

图片

但有的新工仿老工,选用的砂轮砣的砂粒很细,加工走线时用力小走速较慢,沟边也很完整,沟底没有道道成细磨砂状,而且有岁月留下的痕迹。此时,只要观察工痕沟底是否有细磨砂状的表现并且与表面包浆一致,主也可识别新老,此外线条的力度也是一个关键的指标。新工线条一般比较软,而老工比较犀利,笔直,做工干净利索,没有烟火气,参考前面的介绍。

图片

这也是一件请人新做的东西,线条的力度明显较软,线条不够挺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件网上专门买来做标本的假货线条也是比较软。

图片

下图展示的是真正老工的线条及力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反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一件老翡翠的佛公,这种一般是清末民国缝在帽子上的饰品。主要是拍摄放大的中部网格状的线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代玉器的鉴定,是一个需要综合观察比对的工作,应当从料、工、型、纹、沁色,包浆等各个方面综合判断,全真为真,一伪俱伪。即使单一方面可以仿制得较好,但要做到面面俱到难度极大,仿制的成本也非常高。

   今天聊的清代玉器的阴刻工艺,是对我这几年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温故而知新吧!古玉鉴定有很多的门槛,但我觉得只要掌握了工,尤其是能看好清代阴刻线,基本上也就进门了。

友情提醒:看工痕的话,十倍到二十倍左右的放大镜是比较好用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