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敦才:从方寸警印阅读历史

 故人旧事2020 2021-11-08

     从方寸警印阅读历史

                       文/罗敦才

印章,各种图章的总称。包括各种公章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名章。公章,印章的一种。顾名思义,是各机关、单位公用图章,是机关、单位具有的相应职能在法律上的标志,是它们行使职权,进行公务活动的主要标记。
永川区(市、县)建立警察制度已有百年历史。从清末创建警察,不管是民国时期警察机关,或是建国后人民公安机关,均曾数易名称,但每次易名后的警察(公安)机关均有象征其权力的印章。这印章虽属方寸之地,却包括史地、官制、文字、铭刻、冶金、雕刻等研究于一身。笔者根据永川县民国时期警察机关和建国后人民公安机关制发的文件盖印临画的印章(见附图),从中获取不少历史知识。
 
 一、民国警察机关印章隶属旧时官印
 
民国时期,永川县警察机关七易其名—曾有巡警署、警察事务所、警察所、警察局、公安局、管理永川县公安办公处、城厢警察所等称谓。笔者通过阅读档案,所见上述警察机关制发文件盖的印章有如下特点:
一是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印面多为正方形,个别为长方形。以正方形为例,各警察机关正方形印章各有定制,大小不等。如永川县城厢警察所的印章长宽各5厘米,其缩印印章长宽各为3厘米;永川县警察局和其下属机构警察所的印章则长宽各为5.5厘米。
二是印文字体均选用篆体字,即是篆书刻成的印章,这是一种实用艺术品。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三是印文内容即代表其体制或职责。笔者临画的印章,一种文曰:“永川县城厢警察所图记”。解释“图记”之意,旧时地方团体分支机关的印章,亦称图记,大致为上级机关发给。“图记”放入印文诠释为:永川县城厢警察所隶属当时永川县政府的机关,此印章是县政府发给。另一种文曰:“永川县警察局钤记”。对“钤记”二字解释是:旧时较低官吏所用的印;又受地方长官委派办事的机关或人员,亦用钤记,率由委任者携发。将“钤记”放入印文其意为:1、永川县警察局这个印章,在当时来说,是级别较低的一个机关印章;2、持盖有永川县警察局印章的文书的员警,均属警察局局长委派外出办理事务的本局员警。
 
    二、公安机关印章体现为民服务宗旨
 
今天我们常见的人民公安机关行政专用章,都是圆形的。据笔者临画的永川县公安局印章,1955年12月至1966年,1973年元月至1980年6月,其印章中间占了相当大的空间均为空白;1980年7月至今,印章中间空间改为五角星图案。
印缘与五角星之间的上方弧位排列印文。格式是统一的。各个等级(指公安厅、处)的区别,只在于圆形直径上的大小差别,非常大方得体,也是中国公安机关行政用章的一大特色。这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改进沿用的形式。然而建国初期的永川县公安机关印章却不是圆形的,它承袭了传统的正方形,印文字体选用宋体字,宋体字庄严大方,规范严整,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以区别传统的旧印都使用篆字,表明人民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印材不用名贵的金、银、玉、水晶等,而是普通的木质印、塑料印、牛角印(1973年初恢复公安局职能后印章曾使用铜和钢),表明了人民公安机关务实求真的工作精神。上述建国初期的公安机关印章风格,源自毛主席亲手定国印的影响。据称:1949年6月,新中国诞生在即,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筹备工作加紧进行,刻制国印的事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并随即落到实处。开国之印的字体最引人注目。它一反历朝历代国玺(国印)的传统,改篆书字体为宋体。这是毛泽东博览群书,“古籍新解,古为今用”的结果。
《旧唐书·段秀实传》记,唐德宗时,泾原兵变,皇帝逃往奉天,正想篡位的凤翔节度使朱泚趁机占据长安,又遣其将韩旻领马步三千疾趋奉天“伪迎銮驾”,实欲杀害。司农卿段秀实获知其阴谋后,情急中“乃倒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就是伪造一份要韩旻立即返回长安的命令,又因为没有朱泚的节度使印,便用他所管机关司农寺的官印颠倒钤盖在伪令上,“军人亦莫辨其印文,惶遽而回”。
从保护皇帝安全的角度讲,这是一份大功,但也暴露出直到中唐时期,官印上的文字恐怕还是篆籀古体一类,不易辨识,钤印格式亦无严格规范。
毛泽东可以把历史书籍中许多好的观点、语言、典故和历史经验,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著作中、报告中、谈话中以及革命的实践中。首任国家主席毛泽东从隶书、秦篆、汉篆、宋体四种字体的印稿中选定宋体字为国印,可谓开一代新风。后来的官印都是宋体字,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这是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其读书的成果在闪烁着光芒之一。
 
    、红色的印章就象红色的动员令
 
72年来,红色的印章就象红色的动员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永川公安民警,继承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实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入警誓词,忠实履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社会责任,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1991年9月21日晚,永川县火车站附近的东风旅馆209号房间内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冯治北是一位在山西省铁道部隧道局工程二处五队工作的钢梁籍工人(他回家贺岳母的70大寿,路过永川),其随身携带的财物,包括2000多元现金被凶手洗劫一空。接到报案后,永川公安机关派员赴发现场。
经勘查,被害人被棉袄包裹置于床下,是受电击后锐器刺入心脏而死,没有发现撬窗入室或撬门入室的痕迹,而当晚与死者同住一室的旅客却没了人影。估计这是一起谋财害命案件,突然消失的同室旅客有重大嫌疑。
侦查员们在旅客登记处查到:犯罪嫌疑人来自江苏省某县。事不宜迟,时任副局长王利军率刑警队长陈国旗飞赴江苏,不料却扑了个空。当地人称,此人已去云南昆明市某建筑工地打工多年。王、陈俩侦查员马不停蹄地又追到昆明,找到了要找的人,可是,此人大呼冤枉,矢口否认到过永川。原来,他的身份证早被一个他在劳务市场上认识的“打工仔”偷走了。
侦查员判断,偷身份证的“打工仔”八成就是杀人真凶,必须穷追到底。可是,“打工仔”的真实姓名无人知道,更不知他是哪里的人,茫茫人海,该向何处寻觅?尽管线索已经断了,但侦查员们决不撂手。他们通过旅馆服务员的回忆,请技侦人员搞出了“打工仔”的模拟画像,以(协查)通报的形式查辑案犯,加盖公安局鲜红印章寄至各地公安机关,请求协助辑拿。是年12月中旬, 窜入边境地区、潜逃越南、缅甸、老挝的“打工仔”被老挝警方遣送回国落网……
经审讯,此人正是永川警方缉捕的犯罪嫌疑人,名叫蔡名,系河南省洛阳市居住的省建三公司加工厂工人。他因家庭琐事,经常与其妻金某吵闹,夫妻关系不和。1991年4月10日晚,蔡名诱骗其妻服下80片安眠药,然后乘其昏迷之机,用电线缠绕全身通电致其死亡。
案发后,蔡名流窜全国,多次对旅店内同室的旅客下毒手,在永川东风旅馆作案前,于1991年5月在广西南宁市以同样的手法杀人越货。他曾到永川来过,对永川比较熟悉……据说,死到临头的蔡名“很不服气”,说“大江大海都趟过来了,没想到最后栽在永川小河沟这个糯米老头(指时年50岁的陈国旗)手里!”
 
    四、印章保管民警忠于职守做出贡献
 
公安局印章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权力象征。历史上曾有不少违法犯罪人员企图骗盖公安局印章荫私,但由于公安局印章保管民警忠于职守,均未得逞。建国72年来的执法实践中,印章保管民警换了一荏又一荏,由于他(她)们政治可靠、乐于奉献、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服从组织安排,甘当无名英雄,确保了红色动员令随时发出。他(她)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为忠诚铸造平安做出了贡献,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重用。他(她)们中有的荣获先进个人或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也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
如70年代末期曾是永川县公安局印章保管的女民警张敏同志,1977年10月、11月分别出席永川县和江津地区政法代表大会表彰的先进个人,1984年1月提任为永川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85年4月先后调任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2003年1月15日任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至退休。
继任印章保管女民警蹇嘉凌同志,1987年4月7日,被中共重庆市保密委员会授予重庆市1986年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表彰。90年代末期被提任北京人民警察学院人事处处长,政治处副调研员至退休。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担任印章保管民警兼秘书工作的唐祖田同志,三年来他草拟文件资料累计达300多万字。其中,在国家、四川省、重庆市级报刊发表了《扬眉剑出鞘》等上百篇稿件。1993年任派出所长。1995年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3年期间,因工作成绩突出,5次被永川市委、政府表彰,6次被重庆市公安局嘉奖。
1998年7月,唐祖田被评为永川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3月,组织上委以公安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督察长重任取得了显著成绩。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1年获重庆市“纪检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3月获“全国公安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3月26日任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
2012年3月任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党委委员、2014年4月任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至2021年4月任二级高级警长至今

附:永川县民国时期警察机关和建国后人民公安机关印章图。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罗敦才,男,汉族,四川省隆昌县人,1947年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退休民警,副处级侦查员。2004年5月加入重庆公安作家协会,2014年4月加入重庆市永川区作家协会。
2007年退休以来 ,勤奋笔耕,变成了一行行警坛纪事,从警札记、理论调研等文字散见区级以上内外报、刊、网,计40余万字。先后编著《永川县公安志》、《永川警史与公安调研》、《机构沿革公安风采》、《警事回眸》等书籍13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