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能力水平

 清澜茶馆 2021-11-08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在写作实践中提高能力水平

机关文稿写作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积累感性认识、增强理性认识、提高写作水平。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多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有的同志从事文字工作多年却还是入不了门、上不了手,其中原因之一恐怕还是写得太少、训练的密度和强度都不够,以至于无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有人可能会讲,自己也知道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多写多练,但没有那么多的实践练习的机会呀。确实是这样,一个处室如果有三五个人,年龄有大小、资历有深浅、职务有高低,由于写作任务有轻重缓急,一年下来每个人获得的写作机会肯定是有多有少的,不可能绝对均等。所谓能者多劳、苦乐不均是也。这个不要紧的,只要你真心想提高写作水平,机会总是有的,事在人为嘛,关键看你怎么去准备。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你没有准备就抓不住机会,你准备得越充分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如何做好准备?这里提示几个要点。

第一,阅读的时候就要想到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别人的文章就是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作为一名机关文字工作者,一定要养成习惯,阅读别人的文章,不仅要看内容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而且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欣赏文章的奥妙之处。对于一篇文章,只有把握了写什么(内容)、怎么写(方法)、好在哪里(为什么)这三个问题,才能说明你是真正读懂了。读懂了,才会入脑入心,有所记忆有所积累,对你才有帮助,否则文章写得再好与你都没有关系对你也就不会有丝毫帮助。机关文稿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平时阅读,多多益善。一是不同种类的文章都要阅读,要了解文稿的基本常识、基本写法和基本要求,这样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即使临时接受写作比较冷僻的文稿任务也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二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文稿种类要大量阅读,这样可以在了解这些常用文稿基本写法的基础上深入琢磨不同作者写作方法的创新变化。三是通过大量阅读形成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机关文稿中心主题的提炼、框架结构的搭建、标题的概括制作、每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都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规律的。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思考,潜移默化地养成这套思维方法,才能写出符合人们认识规律和思维规律的文稿。

第二,同事写我也写。有的同志不是没有写作机会,而是不敢写、不愿写。只要处长(主任)把写作任务分派给别的同事了,自己就心里暗自庆幸,仿佛躲过一劫似的,真是手里无稿子心里有轻松。其实换个角度看,你这是失去了一次实践锻炼的好机会。我始终认为,年轻人在单位不要怕苦怕累,要抓住一切机会干事干活,在工作中多接触人多了解情况多思考问题,很多感觉感受和经验能力只能在实践中积累形成提升,书本上是学不能到的,培训课堂上老师也教不了这些。机关文稿写作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对于文稿的认识、写作方法的把握永远离不开写作实践,有且只有在实践中提高。所以,当处长(主任)把写作任务分派给别的同事时,在尊重领导分工安排的同时,你不要消极等待,完全可以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只要时间精力许可,同事写你也写嘛,这并不矛盾。你可以明地写,按照领导的明确要求,去完成写作任务,然后交给处长(主任)审阅并恳请提出意见。如果怕因此而影响同事的关系,你也可以暗地写,悄悄地与同事的文稿进行比较,看自己差距在哪里。事非经过不知难,写与不写两个样。每写一篇文稿,哪怕写得不好,只要你认真思考过,肯定都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新的收获。我过去当综合处长时,处内同事写作积极性都很高,分派写作任务感到比较为难,只好要求大家分头思考、然后找个时间集中讨论、最后让思路优胜者执笔,这有点类似于招投标的方法,对于促使大家深入思考、充分准备、调动积极性还是很有作用的。后来我看到一则晚清史料,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作战时网罗了很多文秘人才(幕僚),在向清廷请示报告时,曾国藩就是让幕僚们分头执笔起草,然后亲自挑选写得最好的一篇进行修改润色,最后请书法好的幕僚工整誊写。古人早有实践,此乃余生也晚。

第三,善于找题目写。从现实情况看,同一个层次级别的机关单位部门文稿写作任务是不均衡的,任务最重的当然是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具体到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处室文稿写作任务也不会均衡,任务最重的肯定是文字综合处室。如果你既不在党政办公厅(室),也不在本单位文字综合处室,要提高文稿写作水平,仅仅依靠单位日常文稿写作任务进行训练显然是不够的。这时不能被动等靠,工作之余自己多找题目写作练习,让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主动进取的态势是比较好的。写日记、写散文、写诗歌、写评论、写学习体会都可以。会找好书是会读书的表现,会找题目也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机关文稿写作与搞研究做学问、搞文学创作一样,首先都要找题目,找题目的过程就是确定中心的过程。从养成习惯到形成能力自觉有一个过程。如何训练?这里针对零基础、初学者介绍我自己总结的“四步法”。需要准备一个专门的练习本,也可以与日记本结合起来。

第一步,写一件事情。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很多人和事,晚上睡觉之前用一个小时回顾梳理一下,把白天经历的几件事情逐一写出来写清楚,每件事应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开始可能就是记流水账,随着叙事能力的提高,逐步地学会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恰到好处。千万不要看不起叙事,这是最基本的一种写作方法,历史上左丘明(《左传》)、司马迁(《史记》)等都是叙事的高手。现在有的同志学历学位很高,初到机关工作写会议通知经常会出现不少问题,往往是叙事不当导致的。尤其必须注意叙事的时间角度,叙述某件事情要注意时间、人物的一致性。譬如,十五年前,某县委书记视察某单位留下的工作照片,现在这位曾经的县委书记已经当上了省委书记,这个单位为了体现领导的关怀,一般都会把当年领导视察本单位时的工作照片挂在墙上,然后在照片下面配上一行说明性的文字,经常出现时间是十五年前的、领导人的职务却是现在的(表示尊重)的情况,这就是时间与人物不一致产生的叙述错乱。因为是过去的照片,说明性文字的时间、领导人职务都应该是过去的,这样就一致起来了,或者在领导人过去职务后面加括号注明现在的职务也是可以的。如果能够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那就可以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写一层意思。写一件事情,是纯客观叙述。写一层意思,则要把自己摆进去,除了客观叙述之外还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断、感觉感受和议论看法,也就是说一层意思是主客观的有机结合。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范畴“意象”“意境”讲的都是主客观的有机结合。写一层意思要有自己的看法,写一个段落要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由此可见,练习写一层意思,为下一步写一个段落打好基础,将来由段落向篇章过渡自然也就比较顺利了。这个做法其实也比较简单,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把当天经历过的事情梳理一下,不仅叙事,而且议论,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每层意思独立成段,有几层意思就写几个段落。如果自己感觉到这一步掌握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第三步,围绕一个中心写几层意思。严格说来,一个段落可以由几层意思构成,同时一个段落相对于整篇文章而言又只是一层意思。为了方便叙述,这里姑且把一层意思等同于一个段落处理。围绕一个中心写几层意思,就是说可以写几层意思即几个段落但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去写,显然比第二步的要求提高了。如果你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用一个小时,思考之后能够围绕一个中心写几个段落,最后把这个中心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作为题目加上去,一篇小文章就此写成了。我1982年到1985年在县一中读高中,我的同桌每天晚自修结束之前利用半小时写日记,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写几层意思(段落),最后安上一个标题就是一篇小文章。由于他天天写,结果高考他的语文分数非常高。

第四步,随便拿来一个题目,你都可以写几层意思。这个要求就更高了。你读书看报、上网逛街、工作生活,所见所闻,有感而发,拿来一个题目都可以写几层意见即写成一篇小文章。如果经过训练能够达到这个程度,提笔能写,也就成功了。过去我曾经结合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联系工作实际撰写体会文章,两千字左右一篇,通过这种千字文的写作,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能力,有几篇还在机关内部党建刊物上登载,效果真的不错。其实《人民日报》“思想纵横”、“人民论坛”等栏目发表的都是千字文章,题材鲜活、短小精悍、议论风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文章写出来了,不能放到抽屉里束之高阁,而是要尽量投稿争取发表。文章发表了,一是得到检验肯定,二是让读者受益产生社会效用。现在每个单位每个系统内部的公开的报刊以及新媒体不少,发表阵地非常广阔,只要肯写敢写多写,文章是不愁发表的。发表了一两篇,写作的自信心即刻增强了。发表了五六篇,同事对你刮目相看了。发表了十几篇,进入领导视野参与重要文稿起草的机会来临了。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实践提升,通过写作改变命运的阳光大道就会越走越宽广。

(原载《应用写作》2021年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