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太平井考

 自取堂 2021-11-08

   太平井老井,青岛市民曾称之为太平井。青岛开埠不久,就在市区掘井160多处,用"唧筒"抽水供应居民。社会自备水源太平井是青岛市最早的饮用水源。德国侵占青岛后,在兴建供水工程之前,曾掘水井160处,吸取饮用,1914年,日德战争爆发,李村水源地机室被德国人炸毁。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规定海泊河水源地的水仅供官衙及军用,市民全部限用市内井水,持续近三年。每当青岛淡水资源缺乏时,太平井就不断被修复使用。

    《胶澳志》记载,1927年,官方经调查确认的太平井共117处,西到团岛,东至太平山下。到1947年,社会太平井仍有637眼。胶澳商埠水道局规定太平井:"兹特开掘新井,并将淹没旧井重行寻出加工修理,装置铁盖,共计百余口,均用朱红标图,平时严加封锁,禁止取用,一遇重大变故,水源断绝,则按圈定位置,就近取用,有备无患,勿临渴掘井,预防不测。"

   太平井保社会太平,直到今天,我们在栈桥一带前海马路上,仍能看到太平井的身影。有的古力盖上铭刻着"太平井"字样,表明了其身世和用途。

    青岛人饮用旧井水的历史,直到引黄济青工程的顺利完工,黄河水流进了青岛,太平井的历史使命才算结束。

    太平井最早其实就是老百姓打水吃的水井,随着自来水的出现,它供人们吃水的作用渐渐淡化,后来政府为它加上了井盖,主要供消防车抽水用,再后来随着消防栓的普及,太平井就没有了实际用途,慢慢淡出人们视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