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琴海文明米诺斯文物:牛首来通杯

 世界艺术史 2021-11-08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唐兽首玛瑙杯,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2002年,它被列国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64件文物名单中第四十四位,足见其珍贵程度。这件玛瑙杯或为八世纪唐人的仿制品,或纯进口自西亚,但一致被认为是属于一种叫来通杯(rhyton)的器皿,在古代西亚、爱琴海、巴尔干等广大亚欧地区为常见容器。


来通杯用来饮酒或斟仪式祭酒,一般为底端带有开口或假开口的圆锥形,常常会结合牛、羊、狮等动物或者其头部进行设计。


唐兽首玛瑙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因其适宜把握的尺寸、无与伦比的华贵材质与精妙设计,可能是极高规格的饮酒器,而在世界艺术史上,来自爱琴海米诺斯文明的牛首来通杯(Bull’s head rhyton),代表了这种器皿的另一种用途,祭酒或称鬯酒(libation),是一种礼器/仪式器皿(ritual vessel)。

牛首来通杯(Bull’s head rhyton),c. 1500 BC,装饰有珍珠母、碧玉与无色水晶的滑石(steatite with mother-of-pearl, jasper and rock crystal),牛头高30.5cm。希腊克里特岛伊拉克里翁博物馆(Herakleion Museum, Crete, Greece)。

圆锥形的来通杯在史前就已存在,至于如何与兽结合形成后来常见的兽首形状,比较难以考证演变过程,但我们在讲到伊朗古文明的开端—— 原始埃兰时期(proto-Elamite)的艺术时,有一件出土自苏萨(Susa)的半人半牛捧举圆锥形器皿的银雕塑,似乎可以看到后来来通杯融器、兽、礼于一体的灵感源泉。

跪坐银拟人公牛(Kneeling silver anthropomorphic bull),原始埃兰时期(Proto-Elamite),约公元前3100-2900年,高16.3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不管唐兽首玛瑙杯、埃兰银雕塑还是米诺斯的牛首来通杯,充分见证了牛这种动物的重要性,但米诺斯的牛在当地具有更普遍的意义,这我们已经在克诺索斯(Knossos)王宫《跃牛壁画》等作品中感受到。


米诺斯牛首来通杯发掘于克诺索斯王宫西北200米一个叫“小王宫”(Little Palace)的地方,被发现时已严重损坏,而且应该是在被丢弃之前就被故意破坏的。


牛头的左半部分、左耳以及黄金牛角都是经克诺索斯王宫的组织发掘者埃文斯(Arthur Evans, 1851-1941)修复的。它是用一整块滑石(steatite)雕刻而成,在颈部和嘴部各有开口,用来灌流液体。牛头的背部平整,可以将整个器皿放置于一个平面。


牛头的雕刻以其生动的现实主义和程式化的结合而引人注目。例如,公牛的眼睛是用镶嵌的水晶镜片做成的,在平整的背面涂上黑色的虹膜和红色的瞳孔,周围是白色的。眼睛的边缘镶嵌着红色的碧玉,使公牛产生一种狂野、可怕、血淋淋的表情。


公牛的毛发粗浓杂乱,一绺绺自然地从脸部垂挂下来,通过在柔软的石材上进行很浅的雕刻来实现,并且填充了磨细的白色石头(可能是石膏gypsum),与黑色的滑石形成对比。


同样逼真的还有牛脖子上的皮肤褶皱。然而,公牛形象的其他部分则相当程式化。例如,公牛前额中心的发轮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螺旋状,而不是一簇盘旋的毛发,上面一排排卷曲的毛发也是程式化的。公牛鼻子周围贝壳镶嵌的一圈白毛,具有鲜明的几何性。

这种牛首来通杯盛装的可能是酒,也可能是牛奶、油、蜂蜜或水等用来祭神或者祭奠逝者的液体。也有人认为它被用于血祭,来通杯就是被献祭的公牛的肖像。在仪式上,公牛将被处死,其肉被分发给参加仪式的人,血被抽干。来通杯就是单独纪念被献祭的公牛。公牛的血会通过来通杯流到地上。当埃文斯发现来通杯时它是被人为破坏的样子,可能意味着它在仪式中就被摔坏,象征着牛的第二次献祭。这种解释再结合血色的牛眼,给人一种神秘与伟大牺牲的感觉。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高官雷默尔(Rekhmire)墓室壁画,底比斯(Thebes), c. 1479–1425 BC。尼娜·德加里斯·戴维斯(Nina de Garis Davies)绘,蛋彩 tempera on paper,45 x 65 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不管牛首来通杯是何用途,它都是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珍视的物品。它们的形象出现在埃及18王朝的壁画中,是法老从克里特岛访客那里得到的礼物。在以后西亚的波斯帝国、安息帝国艺术中,各种兽形来通杯更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审美,直至来到盛世大唐的中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