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的陵庙(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

 世界艺术史 2021-11-08


Mortuary temples/funerary temples,古埃及的一种建筑,名字比较难翻译,有称为陵庙、祭殿、葬祭殿、祭庙、丧葬庙,或干脆称为神庙、神殿,修建在皇家陵墓附近。陵庙是为了纪念修建者(法老)生前的统治并在他/她死后祭祀时使用。

陵庙在古王国(Old Kingdom)与中王国(Middle Kingdom)时期都是修建在金字塔附近。进入新王国后,出于对盗墓者们的防范,法老们不再修建金字塔这么显眼的地标性陵墓,而是把自己葬到位于西部沙漠中国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的石窟墓穴(rock-cut temples)里。这些墓穴隐藏在可以俯瞰帝国早期首都底比斯(Thebes, 今卢克索Luxor一部分)的悬崖背后。

哈特谢普苏陵庙(Mortuary Temple of Hatshepsut),c. 1479-1458 BC,埃及代尔巴哈里(Deir-el-Bahari)。


从这时开始,陵庙一般便与墓地分开,而法老哈特谢普苏的陵庙是至今保存最好的古埃及陵庙,位于国王谷附近,也被称为吉塞-吉瑟鲁(Djeser-Djeseru/dsr dsrw, 古埃及语意为“圣中之圣”Holy of Holies) 。

古埃及建筑遗迹分布图


陵庙一般的组成部分为:入口大厅(an entrance hall)、一个宽阔的多柱庭院(a broad columned court)、五个法老雕像壁龛(five niches for statues of the king)、五个储藏室(five storage chambers)、一个供奉石碑或者假门抑或两者皆备的内部圣堂(an inner sanctuary that housed either a pair of stelae, a false door or both)。


哈特谢普苏的陵庙显然远远超过了普通陵庙的规模,光看平面图就知道女法老对柱子是有多厚爱,这也是为什么上一回我们要专门讲埃及柱式。从目前修复的建筑外观来看,哈特谢普苏陵庙最震撼的部分就是三层多柱廊。除了少部分的柱子是原始多立克式(proto-Doric),绝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方柱(square pier)。

哈特谢普苏陵庙原始多立克柱廊(根据1893年发掘现场复原)


哈特谢普苏陵庙原始多立克柱廊(现状)

哈特谢普苏陵庙整体这种横向扩展、均衡简洁、缓缓拾级而上的设计在背后矗立的天然崖壁前显得从容、镇静而优雅。


它被认为是埃及最接近西方古典建筑(classical architeture)的实例,其和谐优美的柱廊结构早于希腊帕特农神殿(Parthenon)一千年。

帕特农神殿(Parthenon, c. 447-432 BC),希腊雅典。

作为埃及帝国丧葬建筑的代表,它标志着古埃及建筑的一个转折点,就是放弃了古王国时期对巨石几何(megalithic geometry)美学的追求,允许崇拜者作为建筑存在的参与者共同发挥影响。


实际上哈特谢普苏陵庙是一组神庙群的一部分,只是旁边的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与中王国第十一王朝法老门图霍特普二世(Mentuhotep II)的神庙保存不善。这三座神庙遗址一起构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之一 —— 代尔巴哈里(Deir-el-Bahari)。女法老陵庙的三层平台建筑加起来高29.5米,庭院里当时种植着从邦特国运来的没药树。


除了我们说过的各种记载哈特谢普苏生平的浮雕外,女法老的陵庙内还有供奉木乃伊神阿努比斯(Anubis)、爱、丰饶与妇女保护神哈托尔(Hathor)与主神阿蒙(Amun)等的神殿,将对法老的歌颂和与她死后世界相关之神的崇拜结合。

哈特谢普苏陵庙哈托尔式柱首(Hathoric column),c. 1479-1458 BC。

到此,关于古埃及历史上最强悍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的艺术与建筑相关作品大致已经概括介绍完毕。
 
剥离掉一切装饰,回到峭壁下的结构群,我们看着女法老陵庙分散式(de-centralized)设计相较于“先人”门图霍特普二世陵庙的集中式(centralized)设计,是新王国建筑的新理念;相较于“后人”图特摩斯三世的神庙,规模又远在其之上。

哈特谢普苏陵庙哈特谢普苏奥西里斯像(Osiride Statue of Hatshepsut)局部,c. 1479-1458 BC。

我的心脏来回跳动,想着人们会说什么 ——
那些将要参观我所创造的建筑典范的人。
岁月流逝之后,他们将谈论我的作为。
不要说这是我夸口,请说:
“这就是她的(哈特谢普苏陛下的),她如何配得上她的父亲(阿蒙神)!”

My heart rushes back and forth, thinking what people will say -
those who will see the monuments, I created.
After the years passed by they will talk about what I did...
Do not say it’s my boast, say:
“It’s her’s (her Majesty Hatshepsut), how she is worthy her father (God Amun)!”
 
(译自哈特谢普苏方尖碑文字)


如许多古埃及建筑有着对天文学的执著一样,哈特谢普苏陵庙的轴线是与冬至日日出对齐的。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左右,阳光会点亮陵庙中轴最深层即阿蒙神神殿(Amun Chapel/Sanctuary)。此外,陵庙还有一个复杂的“灯箱”(light-box)系统来达到更精细的冬至日前后对阳光照耀神殿内诸神与法老像的调节。


哈特谢普苏陵庙的总建造师是塞内姆特(Senenmut),出身平民,在女法老当政期间取得辉煌建筑成就,深得法老喜爱。考古记录显示塞内姆特终身未娶,也有人认为他是法老的恋人,但证据并不十分充分,不过历史倒留下了至少7座他将哈特谢普苏幼女慈爱地揽于膝上的雕塑。

塞内姆特拥抱公主妮斐鲁丽(Neferure),c. 1475 BC,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London)。

一个雄心勃勃出身高贵的女君主与一个打了一辈子光棍的平民建筑师,脑补好剧一出:爱我就给我盖房子,姐有的是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