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能够控制的究竟是什么?

 娟然古诗词 2021-11-08

只要你好好学某个东西,你一定能学有所成,工作也如此,只要你有恒心在某一领域用功,几乎都能有所成。然而感情上,凡是需要自己用力的,几乎都不得善终,纯个人经验。why?

《简·爱》女主人公说,“我要用我自己的意志选择我自己的命运。”真喜欢这句话,因为彰显了人作为人的力量,这是女性的反抗精神。

《哪吒》那句经典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网络流行语“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都昭示着人自我意识的回归,我们长期被压抑的萎缩了的自我意识开始成长,这看上去十足地鼓舞人心。在这个自由时代,在这片自由的天地,我们看上去大有可为。

但疫情的突然爆发让我们突然间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我们面临的风险,看到了人类的抗风险能力。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显然不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命运,那么,我们能控制的是哪一部分?

作为人类一员的个体,他能控制他自己的又是什么?

这不能不让人思考一连串生命相关的问题。

前些时看了顾随对王维诗的评论文章,扩大了我对王维同学的认知边际,我对他的爱从狭隘的爱转变成了宽阔的爱,也就是,没有那么的狂热了,我如梦初醒般地发觉他晚年的思想对我的影响实在是深了点。

那篇文章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般唤醒我,所以我即刻把微信签名从“无欲无求,无喜无悲”改成“勇猛精进”。我还年少,为什么要活的这样清心寡欲,血气衰微,暮气沉沉?

不去丰富人生体验和经历,我不过是像鸵鸟把头埋进沙子一样,一头扎进自己梦幻的世界自欺,即便扎得再深,我大概也是不能彻底懂他的,因为那一切建立在一个不真实的基础上。我决心让新的东西进入我寡淡的单薄的生命。

我用力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可生活也不闲着,它也给你设置重重障碍,才不管你想怎样。那些不完美的、丑陋的、不得已的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的一部分,不要大惊失色,更不要与人说奈何。只因懒惰或缺少机缘,没能早点认识。

就当每一次灭亡是一场重生,让自己看见死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自己,了无遗憾,然后重整旗鼓,进阶升级,再打怪。活着的乐趣不也正在于此么?F同学说过,为什么要当律师,因为喜欢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我也可以斗。


曾鲜衣怒马的风流少年内心经历过怎样的起伏,我只能从他的诗文中窥探一二,内心究竟是强大,还是脆弱?王维在诗词、音乐、绘画方面都有着了不起的艺术成就,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究竟如何?

他曾是“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游侠少年,到后来“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再到《辋川集》,他的诗中没有了爱,没有了恨,连人也没有了。

这样的不闻不问,着实散发着一股仙风道骨的味道,他是在以一种消极逃避的方式救赎对政治、人生的绝望吗?从中期的作品来看,他绝不是欣欣然出世,而是充满着彷徨、悲苦与孤寂。

晚期的作品中,《鸟鸣涧》、《竹里馆》、《鹿柴》还有一些人的影子,而到《辛夷坞》、《秋夜独坐》已然进入纯粹空灵无人之境,从这些作品中都看不出任何不平之气,不再有紧张和对抗感,《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更是情感流畅、文笔通透,无一丝阻塞郁结凝滞感。

对的绝望能让人拥有绝对的平静、安宁,疑惑的是,他对田园自然的敏锐感受力究竟源于对现实的逃避还是对万的爱爱是慈悲,他的心中还有没有爱,有没有对人的温度,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般对同类的关切?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无爱无恨,无所谓,没有爱也没有恨,意味着生命丧失了激情。

可是,生命需要激情,需要一种斗天斗地的勇气。这种激情根本源自人原始的求生欲。人类文明就是在和自然的不断斗争中发展的,如果完全顺应自然,只能坐以待毙,等待我们的只是被自然吞噬的命运。

作为个体的人,我们能控制的是什么?是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无法控制外在的境遇,也无法控制他人的行动,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采取行动去应对外境,甚至改变它,退一步还可以控制自己头脑中对它的理解,控制一种外部境遇在自己生命中呈现的意义。

疫情也让我对什么是善良多了几分理解,善良不是对弱者的同情与施舍,而是不怀揣恶意伤害别人,你不需要做什么,甚至不需要同情。善良的底线其实很低,不作为也是善良。善待同类,孤独的人类始终互相需要。

希望当我们当离开的那一天,我们会平静的离开,没有留恋也没有遗憾,因为,此生,我已尽力地活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