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的本质:大部分人的失败,皆因不具备本质思考的能力

 微语职场 2021-11-08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是“理性动物”,通过思考人们才可以实现理性,足以见得,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就是思考。

现实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保持理性思考,有的人想得多却做得少,有的人做得多却想得少,一般情况下,这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如果平时锻炼自己思考的能力,一旦遇到大事,你就会十分痛苦,生怕自己考虑不周,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以下,微语职场通过精简的文字,给您分享能够看透事物本质、洞悉事物发展的底层规律和思考复杂问题的方法论,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人类思考的两个特征

首先,思考与行动本身就是不可割裂的一回事。

思考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就像知与行的关系,是身份证的正反面,缺一不可。

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王阳明说的“知”特指良知,但是拿来形容思考与行动的关系尤为贴切。

在日常生活中,你很难把思考和行动割裂分开。深入思考就是行,有效行动就是思。所以,是先思考再行动,还是,先行动再思考?都值得商榷。因为,人类的行为总是受到认知层次的束缚,而认知又是对行动后的反思行为。

把思考和行动简单地割裂开来,就会陷入那个千古谜题“先生鸡还是先生蛋”的悖论中,永远无法破局。

所以,只思考不行动是无效思考,只行动不思考是无效行动,二者皆是无用功,皆是浪费时间。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拒绝思考呢?

这就要引出人类思考的第二个特征——人类的本性就是不愿意思考。

雷军说过:“很多人习惯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里的战略正是高纬度的思考。可惜,绝大部分人愿意做任何事,来规避真正的思考。

不愿意思考这回事,怨不得旁人,只能怪我们自己。

人性的本质就是即时满足、趋利避害的,人类进化的过程和发明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因为懒惰而寻找便捷的替代方式罢了。

但是,那些站在人类智慧顶峰的人,他们是如何突破天性进行本质思考的呢?

只有拥有更广阔的视角,站在更高的山峰,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才有机会看清事物的本质。但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发展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体验百味人生,因而我们永远只可能站在一座山上,所以永远也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因此,思考的目标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接近事物的本质。

那么,要如何进行真正思考呢?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是什么——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

为什么——研究问题产生的底层逻辑;

怎么做——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二、是什么——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

在思考一件具体事物的时候,我们需要搞清楚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这件事之所以成为难题的本质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能够清晰下定义。比如我上一份工作中,老板每次开会都会提出各种“战略”,其实战略就是一种“选择”,一种适合现阶段公司发展可选择的最佳经营道路;刘润给零售的定义是“把最终付钱的人”(消费者)和“货品”(产品)连接在一起的场所;丹尼尔戈尔曼给情商定义为“人类管理自我情绪和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

能够精确进行简单类比。类比的核心在于指出相同点中的不同点,比如,我们开头提到,亚里士多德指出“人是理性的动物”,他把人和动物进行了精确的类比,说明了人本质是一种动物,但因为理性又与动物有区别;再比如梁宁说:“愤怒的本质就是一种恐惧”。这些都是精确的简单类比事例。

做出精妙的比喻。雷军很早就把小米生态比作“烤红薯”,小米手机影响力很大,所以雷军利用小米手机的影响力辐射全部产品,卖起来洗衣机、冰箱等家电,毛巾、床垫等日用品。正如一个热气腾腾的烤箱,除了可以煮饭,还可以利用余温,放一些红薯。这个比喻直击事物的本质,精妙绝伦。

假若你每次思考都采用这三种方式时,你就是在进行本质思考。

三、为什么——研究问题产生的底层逻辑

除了思考事物的本质属性,我们更应该思考问题产生的底层逻辑。

特定问题和现象的产生,可以由一个原因导致,也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甚至因果之间互为因果、错综复杂,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具有拨开迷雾,现象产生背后的根源和底层逻辑的能力。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被这种自称“专家”的人,割过韭菜。他们给我们讲如何给文章起标题,还总结出一系列编故事、制造悬念的方法,使用什么词藻容易博眼球、上热搜等等。这些方法有时候有用,有时候又不管用。

对于学习这样的方法,太多普通人乐此不疲,学完了还会拿来用一用,好用就长期使用,不好用就骂一句自己又被割韭菜了,然后再换一个,反正“专家”怎么教,咱们就怎么用。但是,高手更擅长思考方法背后的本质,探究决定现象本质的底层规律。

普通人追求方法,高手追求本质。

看一个问题的解法,首先要看它诞生的原因,使思考更具有一般性解题思路。

人类经济发展背后就存在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供求规律,而另一只是“看得见的手”——政府宏观调控,隐藏在这两只手背后的底层逻辑,正是世界资源稀缺性和人的有限理性。

你思考问题的逻辑越底层,可迁移性就越强。

“底层逻辑”一般包括四个特征:

(1)抽象。

(2)简洁。正所谓大道至简,事物发展究其本质,往往是极简的;

(3)动力。现场产生的动力——底层规律;

(4)可迁移性。底层逻辑往往针对的一类问题。

四、怎么做——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懂得了探究事物发展本质的重要性,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事物发展的本质呢?

关于如何思考复杂问题,市面上的方法论太多了。

下面的两种方法论,基本可以帮您解决80%的复杂问题:

(1)分析复杂静态问题——结构化思维,是一种“归类分组、以上统下、结论先行、逻辑递进”的思维方式,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始终遵循“彼此独立,穷尽列举”的原则。比如,“思考如何将200ml的水装进100ml的杯子时”,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是水会流出,那么水为什么会流出来呢?我们可以从空间角度举例,通过水、杯子、环境等切入点,穷尽列举,做到彼此独立。

依靠直觉和生活经验,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零散的答案,但是运用结构化的思考方式后,更能够兼顾整体和局部,兼顾事物矛盾的主次方面,更全面、更稳定分析问题,也更有可能找到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2)复杂动态问题——系统思维,这种思考模式研究复杂动态问题的最佳思考方式之一。概念听起来极其抽象,但若你了解了系统是什么就能更好地了解系统思维。

几乎所有系统都可以简化为三个构成要素:要素、要素间的连接以及系统的功能和目标,每一个系统的运作恰恰是要通过要素之间的反馈回路调节的,它们共同构成系统思考的基石。

系统思维和结构化思维是两个大相径庭的思维方式,因为一个是静,一个是动,它们呈现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就是结构化思维强调的思考广度和深度,也是系统思维强调的“回路”和“回路”之间的关系纽带。


进行本质思考的每一步都是极其耗能,也是反经验和反直觉的,经过本质思维以后,你会发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问题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再更高的思考纬度。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会本质思考的人,就要让思考成为生活习惯,让思考成为本能,正所谓,事上磨,心上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