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文献】襄汾县汾城镇南贾岗村《捐施地基碑记》

 东敬后学汲古录 2021-11-08

此间小庙从原来的庙下迁过来,原先的庙也就是一间老房子,以前用作供销社的商店。小时候村里的商店少,有时候打酱油灌醋也去那里。店前一片空地,露天电影常在那里放映,又加之在村子中央,外来卖东西的也常在那里。庙前几年已被拆除,改迁到村舞台下东北靠路的一角。那天过去看,发现有楹联,一时也读不懂:

太和山五龙捧圣

象棋局半臂疗生

小庙有四根柱子三面墙,都被红漆了,正面围了防护栏。庙檐下用的老房子的雕花装饰,显得古旧沧桑,有两大两小四个红灯笼挂着。里头放一张简陋的桌子,桌上有一香炉,炉里残存着一截香,上面供奉的是关公

庙的南墙上嵌了一块碑,问村人,也是从原来庙里移过来的,我还是头一次见这碑,心想也许可以看出这庙的来历。近前细看一番,才知是原来庙太局促,空间有限,庙北边的住户悫庵公捐了一块地基,这是乾隆年间的事了。这个捐地基的悫庵公是谁呢?我这些日子翻看县志,似乎有印象,好像也是王氏族人。回家后,在县志和家谱中都找到了悫庵公的记载,又根据碑记照片,认字断句,整理了一下。

这个雕花的东西在建筑里叫什么呢?

先来看碑记图片

捐施地基碑记

伏以一龛香火,晨昏供拜,祷者苦狭隘而难肃其敬。四壁笙歌祈报,宣俳优者叹局促而莫伸其技。况当人烟丛集之区,又兼车骑辐辏之处,所以聚集致慨,旋转兴叹。奈三面促逼,无可辗转,惟北邻悫庵公之剩地稍宽,悫庵公亦有义施之念。于今七月,公忽易箦,公之尊阃吴孺人欲竟乃夫之素志,义施隙地数尺,不受时值一钱。于戏(原作於戯,通假呜呼),慨夫黄壤似海,岂皆寸土寸金?绿鬓如许,巾帼乃有希文。此举允惬舆情而脍炙人口,以是寿之贞珉而永传勿替。时清乾隆七年岁次壬戌春之吉立石。

注释:

1.祈报:古代祀社(祭祀土神),春夏祈而秋冬报。

2.易箦:更换寝席。箦,华美的竹席。《礼记·檀弓上》:「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按古时礼制,箦只用于大夫,曾参未曾为大夫,不当用,所以临终时要曾元为之更换。 后因以称人病重将死为「易箦」。

3.尊阃:对人妻室的敬称。阃,闺门。

4.隙地:空着的土地。

5.孺人:旧时对妻的通称。

6.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形容年轻美貌。

7.希文:范仲淹字希文,曾捐出自己购买的地块办了学校,即苏州文庙。这里当是对悫庵公妻子的高度称赞,您就是女子中的范仲淹。

8.允惬:适合。

9.寿:此指镌刻,镌镂。谓使之长远留存。

10.贞珉:美称石刻碑文、书法作品。

11.小春之吉:即八月初一日。小春有夏历十月和八月之分,此当指八月,即悫庵公七月去世之后。吉指朔日,即农历每月初一。

翻译:

想到这样一间小阁子点着香火,供人们早晚供神拜佛,祈祷求福的人们苦于小庙空间狭隘,难以表达自己的恭敬虔诚的心意。庙四边人们还要奏乐唱歌祭祀土神,表演的艺人们感叹太局促了,无法伸展他们的演技。况且,小庙处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又加上来往车马聚集在这里,因此,人们一旦聚在一起就会发出感慨,不时叹息。无奈庙的三面都很狭窄逼仄,没法子供人来回辗转活动。只有北边相邻的悫庵公家有一块剩余的土地稍显宽阔,悫庵公也有义捐的念头。在今年的七月份,悫庵公忽然生命垂危,他的妻室吴孺人想完成丈夫平时的愿望,于是捐出了几尺空地,不接受市价的一分钱。哎,让人不由感慨地下黄泉似海,难道都是寸土寸金吗?黑发如许,年轻的女子中竟有范希文一样的人。这个捐地的举动顺应了民意,为人们所交口称赞,因此刻成碑记,希望捐地的义举永远流传而不泯灭。时在清乾隆七年(1742年)农历壬戌年八月初一立石。

这碑记不知谁写的?翻译是不讨好的事,斟酌损益,仍绝少了点什么,有负作者之文采华章。然而为了更多村人知道点村里的历史遗迹,这也是值得的。不当之处,还请高明留言赐教。

今天到大爸家,问起村里的一些旧事,说到盖小学时挖出一块碑,可能和原来的大庙有关,也许还在。下午便去学校一趟,我当年上学时的教室也拆了,近年赶上国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重新盖了教学楼和宿舍楼。张老师说,你说的那碑当年挖地基时就被拉走了,也不知到哪里了。一时感到有些遗憾:当你觉得有些东西重要时,你已经看不到了。

当你读着县志,看着有关村里的记录,却没有实物对照,你只能空发思古之幽情了。

下来看看县志中悫庵公的记载,出自乾隆40年《太平县志-人物志-孝义》。

王愫,字悫庵。躯干长伟,气骨稜稜。资性沉挚,博闻强记,五经注疏皆可默诵,说书别有见地。与人言,议论风生。出必衣冠整肃,步履端方,望之俨然。亲丧,不从俗,所谓烧上路纸及过七之说,概不用,惟朝夕哭奠而已。乡人以不从俗,为非孝。以故,落落寡合,闭户不出者数十年。

试着翻译了一下

王愫,字悫庵。个子高大魁梧,气概威严,性情沉稳,见闻广博,记性又好,五经的注释疏解都能默默背诵,解说经书颇有见地。与人交谈,议论风生。外出时衣服帽子一定要穿戴整齐,步态稳重,看上严肃而庄重。亲人去世,不顺从风俗办,所谓的烧上路纸和每隔七天的祭奠,他都一概不用,只是早晚哭泣祭奠罢了。乡亲们因为他不从俗,认为他不孝。因为这个,他显得孤高,与人难以投合,他索性闭了门不外出,有十来年都这样。

真是个特立独行的读书人!

附记:

那副对联据说也是原来老庙里的,重新刻的字。网上查了查,上联的太和山是武当山别名,五龙捧圣和真武帝即玄武大帝(北方之神)有关,武当山是道教名山,主奉的就是玄武大帝。下联当是写关羽刮骨疗毒,《三国演义》上说当时关羽正和马良对弈,此为象棋局,华佗过来给他的右臂疗毒,此为半臂疗生。疗生一词,辞书没有收录,不过医书上不少,当是疗治疾病救助生命之意,犹救生。按照对联,则此庙兼拜真武帝和关帝,不过村人传说中只说庙下,大庙,从没关帝庙或真武庙之说,这也算是民间信仰驳杂的一个写照。

相关:

【家乡文献】吾村进士王锡韩

〖家乡文献〗乾隆40年《太平县志》中的李牧资料

山西襄汾贾岗《王氏家谱》整理记

山西襄汾汾城贾岗王氏始祖王道源传

山西襄汾贾岗《王氏家谱》之《始祖引言》

你家村子有没有类似的碑记?赶紧拍照留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