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丰碑(三大战役/四渡赤水)

 昵称44702320 2021-11-08

【题注】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主席126周年诞日。在《吾爱》上看到老班长诗友发表题为《诉衷情令·毛公赶考为民酬(十四韵合集)【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专篇,深感敬佩、深受启发。故此亦循此道,从网帖上选立一副赞颂毛主席丰功伟绩的长联(上联)为题,依词林正韵-临江仙词牌-徐昌图体试填1-14全韵,欢迎诸位诗友雅正。(长联附后)
【上联】一心为民、两个务必、三大战役、四渡赤水、五卷雄文、六亲殉国、七御外敌、八字宪法、九评反修、十论关系,背负青天朝下看,人间正道是沧桑,泽东恩泽华夏。
【下联】工人当家、农民做主、兵士精忠、学子报国、商界清明、土地归公、水利兴邦、木盛业旺、火红年代、金光大道,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润之德润神州。

三大战役 是指解放战争中(19489月至1949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设在西柏坡,统帅部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组成。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从全国战局着眼,对三大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出了规划。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京沈铁路攻克锦州,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法把国民党军关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东北野战军按毛泽东的战略构想于12日发起辽沈战役,至101日已切断东北之敌通往关内的惟一通道,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地区并随之全歼,避免了东北之敌南逃关内,大大减轻了后来平津及华北战场上的压力。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淮海、平津两战役中,毛泽东关于战役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战略思想更加明显。人民解放军于1948116日正式发起淮海战役,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25日又将黄维兵团围困于双堆集。徐州杜聿明集团逃窜,也于124日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至此,淮海战场上的敌人已被分割包围完毕,人民解放军已充分具备了对各孤立之敌展开全面进攻及全歼的条件。但是在此关头,毛泽东出于配合平津战场部署并拖住华北之敌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的考虑,毅然决定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已歼约一半左右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同日,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在25日前完成对天津;塘沽、芦台和唐山等地的包围,切断敌人从海上南逃的路线。而在此期间,东北野战军先后在康庄、怀来地区截断了平津敌人西逃之路;当平津战场完成对敌人的切割、包围后,194916日,淮海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才对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平津战场上人民解放军也随即对各被分割孤立之敌展开围歼,至31日也获得了彻底胜利。淮海、平津两战役相互协调配合,取得了总共歼敌107万余人的辉煌战果,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临江仙  三大战役(词林正韵 第三部 徐昌图体)

 

            决战兵临城下,辽沈钲鼓连旗。平津淮海各机宜。铁流如卷浪,三战了如期。

            麾下神兵天将,筹帷主帅扛疲。昏灯连夜断天机。雄文终可鉴,史迹更称奇。

 

                              注:雄文,指毛五卷及其他著作;史迹,指档案馆存的大量文电手稿。


四渡赤水 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战役历时三个多月,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临江仙  四渡赤水(词林正韵 第四部 徐昌图体)

 

赤水佯常四渡,红军脚绘天书。川黔滇地战容殊。决围赢主动,敌腹辟通衢。

兵道如神谁比?生前身后驰誉。组歌依旧动清虚。威名邀日月,宵小漫崎岖。

注:组歌,指解放军原总政治部主任、红军将领肖华将军创作的《长征组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