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知白先生对民族器乐的学术见解(四)——关于民族乐曲的结构

 shiys112 2021-11-08

(点击可阅读:沈知白先生对民族器乐的学术见解(三)——关于民族乐曲的解说)

4

关于民族乐曲的结构

罗曼诺男士香水洗护,新享5折,散发你的魅力

独特的中国民族乐曲,有着自身的结构形式。但对于中国民族曲式的分析,至今没有形成系统,常常是就事论事,或套以西洋曲式理论,甚至是根本无法解释。在这样的情况下,手稿试图对民族器乐曲的曲式进行归纳分析,这无疑是个难题。沈先生认为,对于这一专题,应从旋律谈起,他说:“由于很多乐曲得不到和声、复调的帮助,因之,旋律也就成为乐曲构成的重要条件。”另外,“'旋律’实际上是包含'节奏’的;脱离了节奏,旋律就仅仅是些无组织无规律的音罢了,在讲时不要把旋律与节奏对立起来”。

在民间乐曲的构成中,“重复”原则应用得极为普遍。

沈批:

顺便可以指出“重复”是乐句结构的扩大和音乐本身的发展的最基本的手法;“重复”的原则在大型乐曲中就成为主题发展的重要手法。

进而对于上下句及四句体结构,手稿中有这样一段阐述:“方整性结构富有歌唱性特点,民间常用于吹奏形式,如河北吹歌牌子《二十五更》。上曲的旋律上含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特点。这四个短句也可算是上下两个大句的平列。上下两个大句的节奏完全相同,因此具备了均衡对称的条件。

展开剩余57%

沈批:

这四句形式只具备平列、对称的条件,而无对比,因此不能是“起承转合”形式。“起承”是对称(Symmetry,Comparison),“转”才是其对比(Contrast),“合”是平衡(Balance)。

起、承、转、合在民歌体中常有运用。而这些民歌曲调吸收为器乐曲牌。起、承、转、合的四句曲调之构成亦常可见。然而到底符合何种条件才能称得上是“起、承、转、合”,沈先生进行了极其明确的说明,使我们掌握要领而不致混淆。

器乐曲牌极为丰富,而它的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手稿中将这些曲牌总共分为两类:(1)方整性结构;(2)细碎性结构。

沈批:

中国每一个曲牌(如《朝天子》《沉醉东风》《水仙子》……)本身就代表一种独特的曲式。

我不同意用“细碎性结构”这一名称。我国音乐脱胎于词曲者本身具有完整的形式,这其间有很深的学问,这也是尚未被人进行研究的广大领域。我们研究民间音乐,往往用西洋的曲式法去分析,对于方方正正、完完整整的曲调当然容易合拍,但一遇到节奏错综复杂的现象就无从下手,觉得这是杂乱无章的,这正好比将律诗、绝句看成是格律正规,而对长短句的词曲就认为缺乏韵律了。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研究民间音乐,在这些困难问题上就不能乞灵于外国理论了。

“细碎”可暂用“错综式”。

对于民族曲式的分析,沈先生注重必须揭示自身规律,不赞成生搬硬套以至“乞灵于西洋理论”。

未完待续


https://m.sohu.com/a/280012809_3049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