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息审美的看待汪国真仙逝带来的诗界地震

 人民诗界 2021-11-08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状,就是大部分文坛的作家、批评家,一提到汪国真,都不愿意去谈论他,但是他在民间就他拥有很多的拥趸,您觉得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现象?”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呢?从全息审美观来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汪国真是大众认可的,不需要再有什么说道;二是大家各自有自己的求索,可以欣赏和推重自己及与自己相似的,但没必要排斥不同于自己的东西。一直以来我们都倡导“双百”,双百就有多种多样的求索共存共荣,争鸣不是打杀,不是盲目贬低别人。贬低也抬高不了自己!况且,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人们要饮用黄河水自然会去沙过滤。大众喜欢纯净,也会喜欢清纯的水酿造的酒或蜜,一般不会喜欢浑浊,放心就是。

  一颗诗歌巨星陨落,一场震撼的波动越来越大。尼泊尔8.1级超强地震,中国诗界一场地震似的震动开始了。当我们很多人得知心目中的大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去世,享年59岁时,都在怀疑是网络出了虚假新闻。当确信噩耗的时候,悲从中来。我们看到各大网站都推出了关于汪国真去世的相关信息,我们还看到了汪国真追悼会430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的消息。许多的文朋诗友撰文写诗深切悼念。而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不少不和谐的声音。凤凰网有记者采写了一个好似诗人的发声,并以《汪国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作文家而非诗人》为题推出。以诗歌全息审美观来阅读此文,自然有很多话要说。

  文中称潘洗尘说“因为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销售量是评价标准),那现在中国最好的诗人是谁啊?中国的诗歌本身还是个比较寂寞的事业,一旦我觉得要成为这种可以和销量、大众狂欢的东西,我觉得肯定是会离开诗歌本质的那部分。应该说本质那部分是个人化的,应该是比较寂寞的部分。我不是特别赞同他的观点,卖的好的就是好诗吗,这个是我觉得这个太荒唐了。”

  销售量不是对诗歌好坏的唯一标准,但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难道说,销售量低下的就一定有好诗吗?有好的销售量,至少是大众喜爱的诗歌,不算是最好,也一定很好。诗歌不是无聊的打情骂俏,汪国真的诗歌远非无聊,而是以明白晓畅的言语将哲理诉诸读者,有发人深省,有启迪心扉。如果要选最好的诗人,谁来选呢?大众来选的话,汪国真自然也是最好的诗人。“中国的诗歌本身还是个比较寂寞的事业”,这说法不是荒唐也是有些慌乱或叫慌不择言。“还是比较寂寞”,意味着以后会是不寂寞吗?汪国真让中国的诗歌不寂寞是过早了吗?如果说,这个寂寞是指一个时代诗歌的思考,那么这思考即便是以寂寞为主,也不会是万马齐喑式的寂寞吧?如果这个寂寞指当下诗歌不能被广泛关注,没有汪国真式的被拥趸,那大家可以各自发展各自的审美求索,但一定得向汪国真学习一些东西,比如深入浅出,比如明白晓畅,比如逼近时代大众的心灵等等。故作高深的东西太多了,以玄示无的花样弄多了,都会倒了大众胃口,那么你就只能寂寞下去了。

  “他存在当然有他的意义和价值,但不应该有些写作者说会受到影响。他可以影响一些青年的学生、孩子,这个正常。但如果一个诗人承认说,我受过他影响的什么的,我觉得现在这个诗歌界也真是问题太严重了。”能影响青年,为何不能影响一个诗人呢?难道哪个诗人会和自己的青春脱节?常有人说,诗歌是青春的,拒绝了青春还谈什么诗歌呢?如果说人生体验的深厚,那也是产生青春的延伸飞跃或蜇变,难道你的内心就不再有青春的影子?还是说,你生来就高雅的不可一世呢?儿歌都能给人教益于一生,你不知道吗?难道你终生受益于一些儿歌就说明你永远是孩子吗?或者因为为了表示长大了就不认账了吗?也许潘的那种类似恐吓的言论可能会吓到一些趋炎附势卑躬奴膝者吧?“那我对以前的诗歌圈整个的泥沙俱下,就是差诗人占90%,甚至99%,好诗人只占1%的这个比例,看来我的估计就是对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估计怎么可能是对的?!何况你侮辱了大众的审美需求,践踏着诗歌参与者众?!

  当凤凰网文化记者谈到:“作文里面他的诗歌被引用的次数是非常多的,因为是励志性的、真善美的,爱情也很纯美。”潘洗尘接话说:“所以如果说一定是对汪国真是有个评价的话,他应该是我们的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作文家而不是诗人。”记者谈的是作文里对汪国真诗歌的引用和效果,潘的逻辑不知怎么了,整成了被引用的诗歌好像是作文了,这种逻辑倒是挺有讽刺意味的?诗歌和作文两个概念是什么关系?还整出一个作文家的词。

  凤凰网文化记者问:“有一个很奇怪的现状,就是大部分文坛的作家、批评家,一提到汪国真,都不愿意去谈论他,但是他在民间就他拥有很多的拥趸,您觉得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现象?”潘洗尘:“这说明我们整体的审美观是有问题的,是有大问题的。他就是作文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个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的,但这个教育体制他汪国真的东西有实用性,他可以帮助大家写作文。”引用是文章的常用手法,引用的东西往往也是经典。论文写作中,还要求注明引文出处,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原文作者,也增强引用力度。这潘子怎么还搞不清引用的重要,而只是强调作文。你就没看到过伟人领袖文章言谈也善于引用吗?难道也是你所说的为了帮助作文?“整体的审美观是有问题的”,这问题事实存在着,因为文化多元的时代来临了,我们的审美观还没有上升到文化多元时代应具有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的审美观,就是全息审美观。全息审美观认为,如果大众审美存在提高的需要,应是需要多种方式方法的引导,而非端着架子的胡抨和讥讽吧?

  潘洗尘还说到“我觉得这个至少和诗歌关系,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关系不大,他就是作文和诗歌的关系嘛,你刚才说的那个词特别好,说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大量引用,那恰恰说明问题。”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呢?为什么总有人要脱离大众审美甚至背离中国诗史故作高深谈所谓的真正诗歌呢?为什么非要侮辱学生作文的引用呢?

  可见一个偏执的人,自己扭曲到什么程度,自己都不清楚了!何以偏执?缺少全息审美观,不能不说是个重要的原因。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状,就是大部分文坛的作家、批评家,一提到汪国真,都不愿意去谈论他,但是他在民间就他拥有很多的拥趸,您觉得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现象?”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呢?从全息审美观来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汪国真是大众认可的,不需要再有什么说道;二是大家各自有自己的求索,可以欣赏和推重自己及与自己相似的,但没必要排斥不同于自己的东西。一直以来我们都倡导“双百”,双百就有多种多样的求索共存共荣,争鸣不是打杀,不是盲目贬低别人。贬低也太搞不了自己!况且,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人们要饮用黄河水自然会去沙过滤。大众喜欢纯净,也会喜欢清纯的水酿造的酒或蜜,一般不会喜欢水的浑浊,放心就是。

  汪国真诗歌至少是不可缺少的诗歌审美,是百花中之一种,而且是大众最喜爱的,这就是事实。不影响其他审美,其他审美的求索这也没必要独守一隅。即便偏爱独守,切不可偏执与狂啸。

  全息审美理念之下,诗人和读者可以有一种审美,可以独守一种审美,更可以有多种审美,并在多种审美中跳跃。事实上诗人和诗歌的读者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审美,文化多元时代,变得更加丰富。在同一审美中还允许多样化表现,就不要说不同审美或多种审美之间了。如是,不要妒忌,取消酸葡萄心理,求索自己丰富多样的审美创新去吧,不可再有盲目抨击甚或打压这等流氓行径了。

  欢迎朋友们查阅全息审美观的资料,但愿能帮到你,祝天下诗友诗意如意,祝一代诗歌大师我最崇敬的著名诗人汪国真先生一路走好天堂诗意!

  注:引文来自凤凰网《汪国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作文家而非诗人》

  附:

  沉痛悼念汪国真

  山东/孙祝田

  谁曾独领一个现代诗歌的神话?

  谁曾独创诗歌现代的奇迹?

  唯有汪国真的纯粹,

  只有汪国真哲思!

  谁曾一句句扣动一个时代的思考?

  谁曾每一篇章都抚慰时代的心意?

  朦胧时代呼唤有你,

  种种不解难抑异峰突起!

  谁能牵引一个民族的心灵方向?

  谁让平凡的日子盈满诗意?

  你把时代的困顿变成爱心,

  你把人心的点点滴滴翻拣到阳光里。

  在我心中只有汪师国真,

  怎会突乎仙逝?

  让天地伤悲,

  让我辈饮泣!

  莫非你的横溢才华遭天妒忌?

  莫非天界缺少你的诗艺?

  只让我们翻点你留下的诗集,

  只让我们在你的诗句里追思追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