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纳妾不得不说的秘密

 青清爱知阁 2021-11-08
难言之隐,曾国藩纳妾不得不说的秘密
咸丰十一年(1861年)农历十月的一天,距咸丰帝驾崩不足百日之时,号称“千古完人”、“一代儒宗”的曾国藩在安庆军营里纳19岁的陈氏为妾,时年50岁。消息一出,朝野哗然,甚至他麾下大将彭玉麟气得仗剑闯府,要杀了给他物色小妾的韩某人。
按理说,当时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即便是寻常小吏讨个小妾都是件稀松平常之事,为何奉旨督办四省军务、堂堂湘军统帅曾国藩只不过纳了一个“貌尚庄重”的小妾就惹出了轩然大波呢?





“半圣”曾国藩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称曾国藩“足为吾人之师资”,这让人不禁对他十分好奇,到底曾国藩是什么人,能让当代最著名的两位政治家同时对他如此欣赏崇拜?
曾国藩祖上是“宗圣”曾子,家学渊源,只不过他读书天赋一般,并无过人之处,勉强可算中上之姿。可他也有一桩好处,就是十分勤勉,做事踏实,善于总结,坚韧不拔,因此在科举应试的道路上倒也走得平顺,27岁时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此后十多年间,他一直在京为官,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了二品高官,称得上平步青云。若按照这个势头走下去,曾国藩不出几年,也许可以混个太平宰相,老死在案牍之后,虽高官厚禄,光宗耀祖,但也只是按部就班而已,谈不上什么可圈可点,更成不了“一代儒宗”。
然而时势造英雄,1851年1月11日,广西落第儒生洪秀全借助自创的“拜上帝会”,忽悠了千万穷苦百姓,在金田村扯起了造反大旗,短期内竟成了气候,不但规模越来越大,还封王建制,立起了“太平天国”招牌,与清廷分庭抗礼。朝廷此时虽然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打击,有些一蹶不振,但对这帮泥腿子组成的乌合之众还没放在眼里,自然发兵弹压。谁知道几次交锋皆一败涂地,朝廷这才慌乱起来,看清了八旗兵和绿营兵的外强中干,于是不得不下诏各地可以开办团练,勤王保社稷。此时因母丧在家的曾国藩看到了社稷濒危,又不甘心做一个在朝廷上唯唯诺诺的可怜虫,于是召集亲朋好友、门生故旧,迅速拉起了一支上万人的武装,称为“湘勇”,操练过后便开赴战场,真刀真枪地与太平军干了起来。

湘军将士
太平军将士虽然都出身穷苦人家,却在战斗中锻炼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曾国藩的湘军竟数次与之交战都大败而逃,羞得他好几次都想自尽,幸亏被身边人拉住才没有死成,否则我们就见不到他“成圣”了。
曾国藩没死成,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其少小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毅力此时发挥了作用,他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拼尽全力与太平军死抗,终于等来了一线生机。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内讧造成了十几万精锐丧失殆尽,军民士气降至冰点,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湘军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日子。他们先是攻取了长江要塞安庆,将前线推至太平天国家门口,接着五路大军合围,没几年的时间,竟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攻灭了。

曾国藩的湘军首先攻入南京,立下不世之功,曾国藩也因为朝廷力挽狂澜而成就丰功伟绩,得到朝野赞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除了“立功”以外,他还是晚清文坛宗师,门生遍及天下,“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毛泽东老师杨昌济言)李鸿章就是曾国藩弟子中最出众的那个人。而作为一个传教之人,曾国藩自然著作等身,文风自成一派,后世严复、林纾、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均受其影响,此为“立德”。他的“修身十三条”和“人生六诫”,以及“家书十六字箴言”饱含智慧,成为近代最受追捧的为人处世之道,此为“立言”。古人将“立功、立德、立言”之人称为“圣人”,曾国藩已经颇为接近,然而也许正是他“太有智慧”,此后竟战战兢兢起来,在奉命处理“天津教案”时对法国过于软弱,备受士绅百姓指责,背负了不少骂名,使他的历史地位受到了影响,因此后世有人将其称为“半圣”。虽然如此,曾国藩在当时的声名依然煊赫,清史稿赞誉他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纳妾,自污乎?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朝野瞩目,万人敬仰的朝廷重臣,却在安庆湘军大营违背“国丧一年不得丝竹,不得娶妻纳妾”的规定执着地纳19岁的少女为妾。有人说,此时的曾国藩位高权重,手握重兵,又是汉臣,满清统治者对他明着放权,实则严防。曾国藩因此仿效王翦、萧何等人纳妾以自污,使统治者放松警惕。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可也并非事实。
曾国藩纳妾这一年是1861年,此时的他被授权节制四省军务,麾下几十万精兵良将,对太平军由守转攻,平乱是早晚的事。曾国藩声誉几近顶峰,甚至传出了他的兄弟曾国筌和手下将领鼓动他黄袍加身的消息,让曾国藩惶恐不已。只不过,其时清廷已经统治中华两百余年,根基已深,皇权已固,作为臣子的他以“道”誉满华夏,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违逆之事。既然不敢造反,又要打消统治者的猜忌,纳妾自污确实是一步好棋。
可以我之见,曾国藩纳妾绝不是为了这个理由。
原因有三——
其一,此时的清廷统治者慈禧太后不是王翦之时的秦始皇,也不是萧何之际的刘邦,秦皇汉祖一代雄主,格局远大,既知道二人是自污,只当一笑,仍旧信任有加。而慈禧不过一狠毒妇人,格局没多大,心眼却挺小,以对曾国藩猜忌之深,他的自污实是留下口实,借此机会将其罢官甚至琐拿也并不出人意料。
其二,此时曾国藩虽然名义上是强悍的军事首脑,但威信很大,实权却小。当时围攻太平军的四支力量主要是:曾国藩胡林翼为首的湘军嫡系,左宗棠为首的湘军旁系,李鸿章、李鹤章兄弟为首的淮军和洋人的洋枪队。这四支“剿匪”力量中,曾胡系唯曾国藩马首是瞻,一切行动皆听曾国藩号令,是湘军的主力,只不过只有区区十几万人;左宗棠与曾国藩向来不合,左系湘军只听左宗棠的话,曾国藩可以调度,要想让他们为自己个人卖命却是万万不行;同样,李鸿章兄弟的淮军是个人家底,曾国藩要想调度,也得和李氏兄弟好商好量;至于洋枪队,更不是曾国藩能指挥得了的,除了输出利益以求协助外,别无他法。所以当时的曾国藩怎么会以区区十几万人马就扯旗造反自立呢?真要如此,光是左系湘军和淮军这一关他就过不了。曾国藩对此心知肚明,并不以统帅自居而要挟朝廷,所以也谈不上要自污以保。

其三,湘军虽然总体规模强大,但素质良莠不齐,军纪极差,是一颗定时炸弹。五十万湘军不是小数目,而且连年征剿“长毛”,军费开支巨大,朝廷自顾不暇,哪有多余的钱粮可以供给?因此造成了湘军“每占一城,便屠一城”的局面。军士如此劫掠,将官自然捞取更多,曾国荃就用抢掠的钱财在老家建起了号称堪比紫禁城的“大夫第”。曾国藩自己不贪不占,可也没有办法阻止将士,只得听之任之,这也是他为时人诟病之处。曾国藩明白,战时如此朝廷为求平乱可以容忍,可一旦消灭了太平军,湘军这样的作风绝不是朝廷愿意看到的。因此,1864年太平天国刚一覆灭,曾国藩便上书朝廷,请求裁撤湘军。
从上面的三个原因来看,曾国藩与朝廷有如此微妙的关系,不是一个纳妾自污就可以解释的。
隐疾之痛
那么,曾国藩纳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其实就在曾国藩自己的日记中。
道光二十六年,35岁的曾国藩得了一种病。据记载,他和人下棋时,不断地抓挠,待棋下完,挠下的皮屑能把棋子盖上,可见其病情之重。翻翻曾国藩的日记,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字就是“痒”:“三更睡,癣痒,竟夕爬搔,不能成寐。”“睡后,左腿爬破,痛甚,彻夜不甚成寐。”“二更三点睡,癣痒,不甚成寐。”如此奇痒导致曾国藩“殊增烦恼,遂不能多作事”。这样看来,他为朝廷殚精竭虑,军务繁忙,纳个小妾为自己挠痒实在是不为过。
有人说他为什么不在军营里找个军汉为自己挠痒,偏偏要纳妾呢?他是不是以此为借口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呢?
其实还真是错怪了他。
曾国藩一代鸿儒,理学大家,他身上的痒痒,尤其私密部位的痒痒,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挠的。军汉笨手笨脚不说,也未必能够保守个人隐私,有可能挠完了痒连大帅身上几颗痣都泄露出去,这对大帅的威严是何等的打击。而他找个女子来挠痒,并且为了女子的名节将其纳为妾室,实在是既无奈又聪明的做法。

至于说他以此为借口满足私欲,“纳妾”这件事不足为凭。曾国藩成为理学信徒以后,注重修身养性,并且说到做到,四十几岁的壮年时期便与原配夫人分居,在此次纳妾之前也并无妾室。而他纳的这个小妾陈氏虽然年轻,却并不是貌美如花之人,只是个“貌尚庄重”的寻常女子,而且规定自己如果早死,陈氏可以自由改嫁,可见他纳妾并不是为了淫欲。
结语
曾国藩纳妾虽然闹得沸沸扬扬,朝野皆知,奇怪的是,皇太后和皇帝却并没有因此责怪,反而继续重用他围剿太平军,曾国藩为报效朝廷的知遇之恩,一鼓作气将太平天国连根拔起,消除了大清王朝的心腹大患,成为力挽狂澜的国之重臣。
这不得不说也是一段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