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2分国漫,也被骂?!!

 电影派Mr 2021-11-08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3180

“让中国电影倒退**年”。

似乎已经成了很多人骂影片的一套说辞。

看过不喜欢?直接开喷。

最近,被称为国漫巅峰的一部经典动画4k重映。

底下居然也有人冷嘲热讽:

中国电影怎么了,病得这么严重么,这是要倒退50年的节奏?

倒退50年?

派爷看了只想说,还有这种好事?

要知道,“50年前”的动画。

是《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画风的灵动优美。

是《大闹天宫》反抗强权的勇气魄力。

当然,还有被这部被说“得病”的——

《天书奇谭》


现在看来,《天书奇谭》的故事确实简单。

袁公,是天庭看管天书的一名小神仙。

一次意外偷看了天书,发现里面竟然有108种法术。

并且,书的最后一页还写道:天道无私,流传后世

既然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流传后世,为什么要密封起来不让人看呢?

于是,袁公便将天书偷偷带下凡间,将其刻在了凡界云梦山的石壁上。

想着以后遇到有缘人可以习得法术,造福世间。

但此番举动被玉帝知道了,袁公因此被革去天职,罚终身看守石壁天书。

在一次回天庭述职时,三只狐狸悄悄来到洞内,偷吃了袁公练的仙丹,化为人形。

不仅如此,他们还偷走天书,习得法术。

狐母甚至开始以“仙姑”自居。

帮县令搜刮民脂民膏。

助小皇帝为祸人间。

袁公因为不能出山,只得让自己的弟子蛋生出手。

蛋生和三只狐狸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

熟悉正邪对立,是有点老套。

所以,也有些网友看完觉得故事性很散,剧情有点弱。

但一看豆瓣评分,21万人打出9.2高分

这么一个老套故事,凭什么能获得这么高评分?

因为老套不等于过时,故事散更不等于剧本差。

它的叙事手法,充满中国古代民间传奇故事的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不重结构,重意境。

整个故事围绕袁公和蛋生展开,期间用三个狐狸精串起市井百态。

可能没有所谓的大开大合,但善于用细节的奇趣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比如,蛋生为村民治蝗灾时。

先变出小鸟将蝗虫吃尽。

随后变出黑雨伞。

黑雨伞上天,一排排整齐排列。

就在派爷觉得莫名其妙时。

黑雨伞竟然连成了一片乌云,为村民降下甘霖。

还有最后的龙虎相斗。

老虎将龙吞进肚子。

败局已定?

谁知蛋生施法,将老虎吐出的骨头重新拼凑成龙。

最终扭转局面。

甚至,连没有台词的空境头片段都格外美。

一开篇,袁公站在云梦山头。

头顶一排大雁缓缓飞过,配合着舒缓的音乐。

颇有种山水画里“画中有诗”的韵味。

况且,《天书奇谭》真正的动人之处,并不止于故事。

而是藏在故事背后的——

中国民族文化。

当时《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九色鹿》等国产动画长片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于是在1983年,BBC主动发出橄榄枝。

想要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

他们以罗贯中的《平妖传》作为蓝本,撰写了一版剧本。

可这版剧本,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将神话故事乱七八糟地杂糅到一起。

并没有真正把中国的东西很好地表现出来。

美影厂的主创们便自己改了一版。

选取《平妖传》里面的几行字加以扩充改编。

最终才有了现在这个版本。

很可惜的是,后面BBC以资金不足为由退出了项目

于是我们能看到,《天书奇谭》里的每一帧,都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什么才是中国自己的东西呢?

美影厂的导演王树忱和钱运达曾给出过答案——

奇,趣,美。

先是人物造型,奇。

不仅出现在《大闹天宫》中的京剧脸谱形象。

此外,还融入了木偶、玩具、门画、年画、剪纸等等不同的美术形式

更妙的是。

影片中人物造型和性格是一致的。

袁公,白袍红髯。

有点京剧中关羽的形象。

头上的月牙,又不免让人联想到包公。

他的性格特点。

刚好结合了关羽的勇猛和包公的正直。

而故事的另一主角蛋生。

则是借鉴了年画里的娃娃形象。

圆圆的脸和眼睛,两团粉粉的腮红,搭配儿童发髻。

相当可爱。

而他额头上的月牙,也表明了他和袁公是“一家人”。

粉狐狸,细长的丹凤眼,樱桃小嘴,脸颊两团红晕。

是京剧中经典的旦角妆容。

正好和她爱美的性格和妩媚的形象契合。

京剧里丑角形象在影片中也很多。

尖嘴猴腮的县令,贪财。

臃肿油腻的县丞,好色。

小皇帝,则是有点像泥娃娃人偶。

脸煞白,眼睛全黑。

更恐怖的是,龙袍底下没有双脚。

尽显傀儡本色。

再来,景物美。

推窗见红梅的构图和意境。

云梦山背景的水墨晕染风格。

是不是有点眼熟?

近几年,大热国漫《大护法》、《雾山五行》都能见到些许影子。

动作,趣。

蛋生吃饼,不是沿着边缘,而是从中间咬开。

然后套在头上吃。

既对应了他小娃娃的年龄,也符合他活泼的性格。

再来就是双狐跳舞片段。

柔美的民族舞,配上狂野的电子乐元素。

营造出迷离又诡异的效果。

是派爷的童年阴影没错了。

但除了这些,《天书奇谭》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内在的“意”。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

在影片里,从县令县丞到皇帝,再到玉帝。

几乎都是丑角的形象。

皇帝看似小孩模样,实则暴戾残忍。

见到狐妖变出老虎咬人,还拍手叫好。

理由是:

“老虎咬人,大概挺好看”。

而玉帝也和印象中的严肃庄重不同。

他自私地将天书锁在天庭,占为己有。

最后袁公除妖,他不分青红皂白将其抓捕。

现在看来,极具讽刺意味。

《姜子牙》说不清道不明的内核,《天书奇谭》早在38年前就点透了。

而袁公,则是那个反抗强权的象征。

他不顾天规,私自盗取天书下凡。

但所做一切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百姓。

最后,明知会受到玉帝的惩罚。

还是将云梦山推倒,压死了狐妖。

在影片的最后一幕。

袁公被天兵带走。

蛋生一路叫着“师父”,来到山崖。

最后只听到袁公留下一句:我心愿已了,蛋生,你好自为之啊。

凛然,悲壮,颇有普罗米修斯的味道。

观众跟着蛋生的眼泪,一起哭得肝肠寸断。

所以说,为什么这份“俗套”过了38年还是能令人如此动容?

是民族的那份荣耀和自豪。

更是动画人那份敬畏认真之心。

当年条件艰苦,做动画并不是那么容易。

要想让图画动起来,得完成好几个步骤。

先在纸上画铅笔稿。

然后在赛璐璐(合成塑料)上描线条,交给上色车间涂色。

等上好色后,再将赛璐璐片的画和画在绢纸的背景重叠。

最后才能用摄影机拍出来。

但就是这么复杂的步骤,他们为了完美,还是愿意反复修改。

光是人物造型设计,就设计了好几版。

最终,一部电影下来。

历时整整三年,手绘了几万张画。

这个数据有多恐怖呢?

拿我们熟知的《千与千寻》来说,也才用了2万张图。

那时候,美影厂的厂长常常强调:

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

于是,从《大闹天宫》里借用脸谱元素,用工笔细细描绘。

到《小蝌蚪找妈妈》从齐白石水墨画里得到灵感,将水墨和动画结合。

到《九色鹿》取材敦煌壁画,圣洁瑰丽。

再到《哪吒闹海》粗线条的绘画风格

每一部,风格跨度极大,真正做到了“不重复”。

这样的“国风”,在国际上广受好评。

甚至,影响了包括手冢治虫、宫崎骏、高畑勋等日本动画大师。

以前的动画艺术家们一直都在突破自己。

如今,38年过去。

美影厂已经逐渐淡出视野。

回看现在的国产动画电影,我们的审美也逐渐降级。

虽然,近几年较为出圈的作品,几乎也在奉行美影厂的箴言。

《哪吒之魔童降世》颠覆经典哪吒故事,内核从反抗父权变为反抗世俗偏见。

《白蛇缘起》将《白蛇传》解构,将故事聚焦于许仙和白娘子的前世。

但无论风格还是内核,始终少了点中国味道。

不得不感叹: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最终,还是长成了矮子。

派爷怀念那个全员较真的时代。

怀念那个一心只想做出好作品的年代。

如果真能倒退。

无论30年,还是50年。

还等什么?

我愿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