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命愿望》豆瓣评分仅仅4.5,迷雾剧场接连翻车,这是怎么了?

 电和影 2021-11-08

《八角亭谜雾》豆瓣评分5.7,《致命愿望》豆瓣评分4.5。

看到这样的评分,显然无法让人和迷雾剧场相挂钩,可是这就是不争的事实。

万众期待的迷雾剧场,在两部作品之后,正在面临着口碑危机,历经一年的时间,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一)

从《再见那一天》到《八角亭谜雾》

作为迷雾剧场的先导片《再见那一天》,这部短剧仅仅只有六集,不过却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观看体验,它不侧重于犯罪破案,而是将镜头聚焦在了那些犯过罪、有过错的人,更像是一次救赎,多了一份温情。

不再是表现着这个世界有多么恶,而是有多么善。

显然让我们看到了迷雾剧场想要去转变视角,探寻悬疑犯罪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也就是说多了一份人文关怀,人道主义。

在以往都是侧重于探案追凶,惩恶扬善,而如今是要聚焦关注那些不为大众所了解的群体、人物,而这些也是与悬疑犯罪密切相关的,只不过往往都会被忽视,但是也有其自身的问题,正如会被忽视,所以就不是大众所关注的,所想要看到的。

所以,这是一种尝试。

到了《八角亭谜雾》,迷雾剧场正式上演,看似与《再见那一天》没有任何关联,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了确实变了。

《八角亭谜雾》同样不是侧重于追凶探案,而是关注到了家庭故事,伦理道德。

这也是不同于传统悬疑剧的。

因为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在破案,而是在呈现凶杀案背后的家庭故事。

间隔十九年的凶杀案,背后是三个家庭的故事,命案发生的原因更多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失衡所造成的,通过案件,是要探讨的家庭伦理道德,并不是案件背后的真凶。

可是对于大众来说并不想看到这些,而是想要看到如何追凶,所以它不受市场欢迎。

但是即使关注家庭伦理,整个剧情的呈现也太过缓慢、稀碎,当然在小演员选角上也是遭遇着观众吐槽。

就此,与宣传的高调,给观众带来了极高的期待,到最终糟糕的呈现,这样的反差造成了口碑的崩塌。

转型并不成功,失去了迷雾剧场的内核。

(二)

从《八角亭谜雾》到《致命愿望》

《致命愿望》作为迷雾剧场2021年第二部作品,已经播出一半的剧情,可是口碑评分已经跌至了冰点,4.5的评分,不断刷新迷雾剧场系列短剧的评分,让人大跌眼镜。

《致命愿望》与《八角亭谜雾》大不相同,但是却有着相似的问题,缓慢的节奏,凌乱的剧情,当然也有着它自己的特有问题,各种跳脱,科幻与现实,各色人物之间的对比。

《致命愿望》让人联想到了前一段时间的迷你短剧《剩下的11个》,可是又有所不同,虽然都有着软件、做任务,但是《致命愿望》有着更为宏大的世界观,在这个绿藤市所架空的世界中,人人都是有着自己的愿望,而通过喂食这款软件,将所有人集结在一起,达到背后喂食协会不可告人的目的。

元宇宙流行的当下,让大众对于这一概念的兴趣愈浓,元宇宙不是单一技术的运用,而是诸多技术结合下所创造的新世界,但是在《致命愿望》中在探讨着技术对人类的反噬,可是这样的反噬背后还是人为的操作,其实这样的题材并不新鲜,甚至探讨的问题早已在影视作品中被呈现过。

技术具有两面性,它可以为人类创造价值,但是也可以摧毁人类世界。

许多人工智能的电影已经论证过了,可是如今在《致命愿望》中,一款喂食软件,背后是一个组织机构的阴谋,而底层技术则是万物互联的大数据,上层关系则是利用人际场理论,找到关键蝴蝶,引发蝴蝶效应,摧毁绿藤市。

梁洛的遇害,给我们呈现出了喂食这一款软件如何搅动人类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

到头来我们会发现,这不是一般的悬疑犯罪剧,而是科幻悬疑剧,当然在去年的迷雾剧场中已经呈现了《在劫难逃》,可是如今这部《致命愿望》太过悬浮,始终没有把故事讲清,虽然是双线叙事,可是呈现给观众的是割裂之状,又有着好几拨人群,没有聚焦到关键人物上,让整个故事显得分散,琐碎,无法吸引人。

《致命愿望》所要探讨的是科技与人类世界的关系问题,但是开篇又聚焦在了校园暴力、社会热门事件上,背后又是人性欲望肆虐,着力点太多,又不够深入,最终就是蜻蜓点水,太过悬浮。

形式上又呈现的是割裂,一边是校园偶像剧,一边是中年大叔的失意人生,还有家庭伦理,还有科技大战……甚至全景呈现的是的赛博朋克科幻之城,可是一到室内、近景又呈现的是稍显陈旧的年代感,仅仅几个透明的屏幕就想让人相信这是未来的科技世界,太过简单粗糙。

观众是被弄得晕头转向,云里雾绕。

自然,就不会为这种剧买单的。

迷雾剧场确实想要转型,想要摆脱单一类型的悬疑剧,开拓出更全更多类型的剧集,《致命愿望》想要跳脱一般的人类世界,甚至想要伸向元宇宙,可是显然一切不能忘记了内核,失去了基本的故事,人物塑造,那么再过绚丽都是无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