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钱币知多少||张伟

 一犁_书馆 2021-11-09

作者:张伟







手记:我从1979年开始收藏古钱币,至今已四十多个年头,经过漫长的收藏之路,在钱币收藏上略有收获,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有很多偶然与必然,很多艰辛与快乐。




       

       我们国家的钱币应该从天然贝币开始,天然贝币——系用海贝打磨穿孔加工而成,始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传说中开始是作为装饰品,由于中原地带离海边太远,故而难得,就形成了用其它物品交换,发展成行使货币之功能。

  骨质贝币——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天然贝币满足不了市场流通,人们开始用玉石、骨头打磨成贝币式样,参与流通。

  玉石贝币——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天然贝币满足不了市场流通,人们开始用玉石、骨头打磨成贝币式样,参与流通。

  陶贝币——非流通货币,冥币、陪葬品,人有富贵贫贱之分,富裕的家庭有人去世后用流通使用的贝币陪葬,然而贫困的家庭有人去世,由于没有流通贝币,只好坭土烧制些陶贝币陪葬。

  铜贝币——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是人类史上最早的金属铸币。

  蚁鼻钱(鬼脸钱)——战国时期,铸地:楚国,钱文主要以阴文像形哭(鬼脸)、蚂蚁、君、为主。

  平肩弧足空首布,时间:春秋早期到战国初,铸地:周王畿地区(今河南洛阳一带),钱文:“午”字。

  齐刀,春秋战国时期,铸地齐(今山东)钱文:齐法化,背上。

  桥形币——春秋时期,周王畿地区,河南洛阳和陕西一带出土,八四年我途经洛阳,买过十枚,现只剩这三枚,此币之属性钱币界尚有争议。

  明刀——战国中、晚期,铸地:燕国,钱文:明,背文品种很多。

  一化——圜钱属战国晚期货币,旧称一刀,型制较小,钱径在20毫米左右,重1.1~2.7克,一直沿用至西汉。是燕亡于秦(前222年)前后铸,它是刀币的辅币,即刀为正币,圜为辅币,即母钱和子钱。

  锐角布——战国中、后期,铸地:韩、魏,钱文:公。

  尖首刀——春秋末期至战国早期,铸地:燕国,钱文:草。

  方足布——战国中、后期,铸地:三晋地区、燕国,钱文:鄫

  圜钱——战国中后期至秦,铸地:楚,钱文:重一两十四铢。

  秦半两——铸期公园前221年~前206年,秦初由中央政权统一铸币,至末年,社稷动荡,各地方铸、私祷钱出焉。 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我国一直使用方孔园钱,直至民国还有《福建通宝》流通,方孔园钱在我国历史上延用了两千多年。

  五珠钱——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 (钟官、辨铜、技巧三官) 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铢”是古代一种重量计算单位。 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也就是一些投机商将秦制的半两,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这样以来,导致货币失衡,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一度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出现剪边半两很多,吕后发现问题后,积极主张币制改革,并且亲自参与了钱币的设计,为了防止剪边,在方孔圆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围边,定五铢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此诞生。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王莽篡汉以后,改国号为新朝,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先后规定的货币三十余种,其形式模仿周制,等级庞杂,使用不便,不足值的大额货币泛滥,苛法强制推行,导致经济的极大混乱,不久即告失败。由于王莽禁汉,导致大量的汉五铢被集中销毁,王莽下令,凡使用五铢或收藏五铢的,重则极刑轻则鞭刑,一度盛行的五铢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东汉建武十六年,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为王莽改制所一度中断的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严禁私铸及其他旧币使用。至开皇五年隋五铢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唐朝开国以后,通行720年的五铢钱从此退出了钱币历史的舞台,改铸开元通宝。钱币从此向唐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

  四出五铢——亦称“角钱”,五铢钱的一种,铸行于东汉晚期。其钱形、钱文与东汉早期“五铢”相同,但在钱背内郭四角铸有四道连接外郭的斜纹,如四路而出,故称“四出五铢”。

  藏品介绍:五铢钱范残件——西汉时期,一九八六年十月我到郑州参加行业交流会,中午休息时间,我到邮电局门市门口,因为这里有邮票交换,偶尔也能碰到交流古钱币的,那天我碰到了这个残范,毫不犹豫的买了回来。

  藏品介绍:三铢——汉武帝元狩四年始铸至元狩五年罢止,由于铸期短,市场上比较少见。

  藏品个绍:大布黄千——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之后,改铸钱币。除沿用汉代的方孔圆钱之外,他还下令铸造一批布币。大布黄千便是其中的一种,存世量较多。新莽货币,钱文纤细,工艺讲究,版别亦多。大体钱文以悬针篆为主。这枚大布黄千布币,平首平肩平足,腰身略收。首部穿一孔,用以绳系。

  藏品介绍:货布——东汉天凤元年(公园14年),货布系王莽实行第四次(最后一次)币制变革之产物,与货泉并行,一值货泉二十五枚,制作精好,钱文悬针篆。

  直百五铢——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铸地:蜀(刘备)铸。背有多种阴文记号字,其中阳文“为”字系益州犍为郡所铸。有形制大小,铸工良劣之分。

  直百五铢——背阳文左“为”,阴文上“工”,此币系益州犍为郡所铸,常称犍为五珠,该币由李成宾先生提供支持,丰富了我的藏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直百——此即直百五铢之省文者也,蜀后期铸。

  藏品介绍:大泉当千——公园236一238年,铸地:吴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和赤乌元年至赤乌九年“省息之”。

  藏品介绍: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同时流通,公园236一238年,铸地:吴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和赤乌元年至赤乌九年“省息之”。

  孝建四铢——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始铸,至明帝泰始三年罢止(公元467年)。面文孝建,背文四珠,其后钱形渐转薄小,文字夷漫,或省去背文,专为孝建。

  藏品介绍:太清丰乐——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公园547年一549年)铸币,史料无详载,还需考证,又称:天清丰乐,于钱文字义。

  藏品介绍:永安五铢——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始铸,其后东、西魏续铸。阔缘,直笔“五”,篆文流畅雄洒。

  藏品介绍:常平五铢——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制作精美,篆文飘舞流畅,存世较多。

  藏品介绍:五行大布——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铸地:北周。此币铸工精好,钱文玉箸篆。布局疏密匀称,笔画柔中寓刚,韵味无穷,系北周三钱之一。

  藏品介绍:永通万国——北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铸地:北周。系北周三钱之一,铸工精良,字文深峻,堪称玉箸篆中的典范之作。

  藏品介绍:太货六珠——铸期:南北朝,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公园579年),铸地:陈。钱形工整,制作精美,篆文匀称清晰,瑰丽无比。

  藏品介绍:布泉——布泉为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561年)始铸。一以当五、与五铢钱并行。布泉铸工精致,内外廓齐整;“布泉”二字作玉筋篆横书穿孔两侧,古朴端庄。“泉”字中竖不断,一线贯底,是与新莽“布泉”除篆法不同外又一显著区别。

  陈五铢——为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铸行,亦称“天嘉五铢”。

  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

  藏品介绍:得壹元宝——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铸地:河南洛阳一带,史上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法。

  藏品介绍:顺天元宝——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铸地:河南洛阳,大唐安史之乱叛将史思明于乾元二年,销毁洛阳铜佛铸造,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行用,面文为“顺天元宝”,形制与“得壹元宝”相同。版本较多,背上月版常见,其余皆少见。此钱铸造量较得壹元宝多,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目前市场也不多见。

  周元通宝——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铸,铸工精湛,背有多种星、月纹,上面是星、月各一组。废天下寺院,毁铜佛像及铜器,纳官铸钱,故铸量大,存世多。

  藏品介绍:大历元宝——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一779年),铜质昏黯,字迹多漫晦,该钱多出土于新疆库车及邻近一带,近年来时有出土,屡见不鲜。

  藏品介绍:重熙通宝——辽钱,兴宗重熙年间(公元1032一1055年)铸造,仅见小平钱,版式有数种。此枚钱由老李友情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大唐通宝——大唐通宝,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钱币。南唐元宗李璟所铸。《十国春秋》“元宗又铸大唐通宝,与唐国通宝通用”。数年之后,盗铸蜂起、渐次轻小。钱文隶书对读,有光背及背上仰月纹者。

  藏品介绍:清宁通宝——辽钱,道宗清宁年间(公元1055一1064年),钱文粗糙,仅在北方流通,现已少见。

  藏品介绍:寿昌元宝——辽钱,道宗寿昌年间(公元1095一1101年),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见有两三种版式。

  藏品介绍:圣宋元宝——长点宋。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铸,书体制作精美以小平见长,不乏珍罕版品,长点宋属珍稀品之一。

  大康元宝——辽钱,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5一1084),钱文粗糙,有契丹钱明显特征,存世量少,较为难得。

  大安元宝——辽钱,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5一1094年),版别较多,面文旋读,光背无文,时见错范。

  乾统元宝——辽钱,天祚帝乾统年间(公元1101一1125年)铸造,有小平和折十大小型。一般小平稍微多见,折十大钱极其珍罕,无定价。

  天庆元宝——辽钱,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1一1120年)铸造,有小平、折三、折五等,大钱极其珍罕。

  咸康元宝——五代十国时期货币,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元年(公元925年)铸,形制粗恶,钱文漫晦。

  汉元通宝——五代后汉隐帝,刘承祐乾祐元年开始铸行(公元948年)。三年后(公元950年),国亡停铸。[1]制作精良,边廓完好,钱文四字隶书直读,形制面文制式均仿造“开元通宝”,钱背多有星、月纹。现今存世数量已不多。

  光天元宝——五代十国时期货币,前蜀王建光天元年(公元)铸,光字行书,其它三字隶书,钱文制作甚劣,质亦薄小。 

  天汉元宝——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王建天汉元年(公元917年)铸,钱文精整,铸工亦佳,元宝二字仿开元。

  乾德元宝——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主王衍,乾德年间(公元919年~924年)铸造。版式为小平钱,有折五型存世,然极其罕见,小平钱存世也较少。折五型则为古钱之大珍品。

  乾享重宝(铅钱)——五代十国时期南汉 刘龚政权乾亨元年(公元917)铸造。另有“乾亨通宝”铜钱,存世均极少。乾亨二年,又铸造“乾亨重宝”铅钱,文字拙劣,有传形及背穿上“邕”字者,出土很多,价格不高。

  通正元宝——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王建通正元年(公元916年),铸工粗犷,钱文通、元、宝三字仿开元钱,元字有左、右挑,背有星、月纹。

  政和通宝(文政)——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铸造。“通宝”有小平,折二型铜钱及折三型铁钱,对钱,有数十种之多,篆书、隶书二种书体。特色之处是隶书中杂有楷意,有时也称作楷书。

  大观通宝——北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始铸,钱文亦徽宗瘦金体,形制精美,不逊崇宁,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及特大型诸种,有铜、铁两质。

  藏品介绍:崇宁通宝小平钱——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一1106年)铸造,崇宁通宝有小平和折十大钱,铸工极精美,钱文为徽宗御书瘦金体,铁划银钩,书法超妙绝伦,被世人评此为“宋代第一泉”,有铜、铁两质。

  藏品介绍:重和通宝——北宋徽宗重和年(公元1118年)铸,钱文笔划纤细,文字秀丽端庄,铸工精绝。仅见小平篆、隶对钱一种。

  藏品介绍:建炎通宝点建一——南宋钱,高宗建炎元年至四年(公元1127一1130年)铸造,这枚折二点建,宽边厚重,较为少见。

  建炎通宝小平钱——南宋钱,高宗建炎元年至四年(公元1127一1130年)铸造,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形制较厚重,钱文作篆、真、隶三书体,小平较为少见。

  藏品介绍:天盛元宝——西夏钱,仁宗天盛年间(公元1149一1169年)铸造,有铜、铁两质,小平,钱文真书旋读。

  隆兴元宝——南宋孝宗隆兴元年至二年(1163—1164年)铸。元宝折二铜钱有篆、真二体,小平仅存样钱,并未开铸;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通宝只折二铁钱一种。

  乾道元宝——南宋孝宗皇帝赵昚,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铸造。“乾道元宝”有折二铜钱,大小多种铁钱存世。铜钱篆书楷书成对,铁钱种类繁多,背铸“正”,“同”,“松”,“舒”、“邛”等记监。铜钱一般光背或者背星月。

  藏品介绍:乾道元宝背正——宋孝宗乾道二年至九年(公元1165一1173年)铸,元宝钱文真、篆成对,背文有记地,这枚乾道元宝背正虽然有裂纹,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藏品介绍:淳熙元宝——南宋淳熙元宝系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十六年(公元1174~1189年)铸;币质:铜、铁;特征: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有真、行、草三体。元宝自淳熙七年起,背文添加纪年,铁钱纪监名兼纪年。自此钱文向单一化宋楷体发展。通宝开铸在后,以折二钱为主。

  藏品介绍:绍熙元宝——南宋光宗皇帝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铸造,版式有小平,折二等铜、铁钱。均为纪年钱,有背“元”,“二”,“三”,“四”,“五”等。铸工较其他南宋钱币为优。“绍熙元宝”铁钱背有纪监及纪年文字,有背“春”,“光”,“定”,“春五”,“汉”,“同二”,“光二”等。另光宗朝还铸有“绍熙通宝”钱。

  藏品介绍:庆元通宝——南宋宁宗皇帝赵扩,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铸造。版式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等铜铁钱。背纪年有“元”,“一”,“二”,“三”,“四”,“五”,“六”,“七”,纪监有“光”,“同”,“春”,“汉”,“永”等。另有折五型背“永”大钱,瘦金体书,存世极其罕见。

  藏品介绍:嘉泰通宝——南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铸。楷书面文,有小平,折二记年钱,背文记年自“元”至“四”,折三钱光背无文,直径3.4cm,中10.2g左右。又有小平、折二铁钱,背文记年自“元”至“三”;纪监为“春”、“汉”、“同”等共约20种左右。有安南仿铸光背小平钱。各有铁母存世,及其罕见。另铸有“嘉泰元宝”钱。

  藏品介绍:开禧通宝——南宋宁宗皇帝开禧元年(公元1205)铸造。有小平,折二,折三铜铁钱。背文纪年由元至三。记监一般有:同,春,汉,利等等。

  藏品介绍:嘉定通宝——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铸造,“嘉定通宝”有小平,折二铜钱及折二,折五铁钱,背文纪年纪监。普通品当时铸造量比较大,如今存世较多,价格低廉。此外尚有“嘉定元宝”和“嘉定重宝”。

  藏品介绍:大宋元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年)所铸之非年号钱。面文楷书,旋读;有小平、折二两种。自“元”至“三”;背文记年亦有光背者,光背者较少。铁钱有小平、折三两种。小平背文有记地、记年及纪监如“汉”、“定”、“春元”等。

  藏品介绍:绍定通宝——,南宋理宗绍定年间(公元1228年-1232年)铸“绍定通宝”钱,有铜、铁两种,分小平、折二,背纪年元至六,又有“绍定元宝”铜钱当十大钱及铁钱。

  藏品介绍:端平通宝——南宋理宗赵昀,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铸造。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铜铁钱。背文纪年记监。另铸有“端平元宝”、“端平重宝”钱。

  藏品介绍:嘉熙通宝——南宋理宗皇帝赵昀,嘉熙元年(公元1237)铸造。“嘉熙通宝”有小平,折二以及折五,折十铜铁钱。背文纪年记监。另铸有“嘉熙重宝”钱。

  藏品介绍:淳祐元宝——南宋时期理宗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年)铸造。铸有通宝、元宝两类,有小平、折二,两种铜钱,背纪年元至十二,背十一偏少,淳佑元宝钱文楷书旋读。

  藏品介绍:皇宋元宝——南宋理宗宝佑元年至六年(1253~1258)铸造,有小平,折二两种铜钱,面文楷书旋读。背文纪年自元至六。

  藏品介绍:开庆通宝——南宋理宗赵昀开庆元年(1259年)铸,年号仅存一年,次年改为景定,开庆通宝存世较少,分小平、折二两种,背文均有元字。

  藏品介绍:景定元宝——南宋的宋理宗赵昀,景定间年(1260年-1264年)铸钱,是南宋末期的产物,有小平与折二两种常见品,一般背有元或数字。

  藏品介绍:咸淳元宝——南宋度宗于咸淳年间(1265—1274)铸行的货币,有小平、折二、折三。钱文直读,字体真书,背文纪年,自“元”至“八”,是南宋最后一种钱。

  藏品介绍:庆元通宝——南宋宁宗皇帝赵扩,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铸造。版式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等铜铁钱。背纪年有“元”,“一”,“二”,“三”,“四”,“五”,“六”,“七”,纪监有“光”,“同”,“春”,“汉”,“永”等。另有折五型背“永”大钱,瘦金体书,存世极其罕见。

  藏品介绍:至正通宝——至正(1341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元朝使用至正这个年号一共30年。钱币有通宝和元宝两类。至正通宝种类较多,有部分背穿上分别铸有寅、卯、辰、巳、午五种八思巴文地支纪年;有的背穿上、下分别为八思巴文和汉文纪值数字。大小均有,并且部分钱币背面铸有八思巴文。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藏品介绍:大元通宝——元武宗海山,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铸,非年号钱。有汉文及蒙古文两种, 版式繁多,大小厚薄不均匀。折十蒙文的发行量比较大,较为常见。汉文“大元通宝”分大小两种,均极其罕见,小型尤少,皆为古钱珍品。

  藏品介绍:至大通宝——元武宗海山,至大三至四年(公元1310年一1311年)铸行。钱文楷书直读,有平钱、折二、折三等,边廓峻深,光背无文居多,有背云朵。常见只有小平,折二、折三和有背文者珍稀。

  藏品介绍:大中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元末起义军领袖朱元璋称吴王时所铸。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市)设宝源局铸“大中通宝”钱,大中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各等钱均有光背、背字两种。大中通宝背字记京城及各行省简称。当十钱除记地外,注明“十”字,表“当十”之意。

  洪武通宝——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钱文真书,直读。

  崇祯通宝——由明毅宗朱由检于崇祯元年(1628年)始铸,是明末年号钱,其版别之复杂、品类之繁多,计有百余种,尤其是背文之繁缛,实为中国货币史上所罕见。崇祯通宝钱背有星月,也有的有奔马图形,俗称“跑马崇祯”。小平、折二、折五钱背文繁杂混乱,有记重、记天干、记局、记地、记局兼记值、吉语钱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其中以光背及记地平钱为最多。

  藏品介绍:崇祯通宝马钱——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始铸,分小平、折二、折十,背文复杂,品类甚多,这枚崇祯通宝为白铜质地,背面一匹马复盖穿口,十分少见。

  泰昌通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即位,定年号为泰昌。九月,光宗卒,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继位后,于泰昌元年十二月颁令天启元年补铸泰昌通宝一年。泰昌通宝钱版本不多,分单点通、双点通、大字、小字、背星月纹等,常见都是小平,大钱珍稀。

  宣德通宝——明朝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铸造,版式为小平钱。宣德通宝铸量少于永乐通宝,版别统一,几乎每一枚都是精工制作,未见质量低劣者。如今存世量已不多。“德”字偶有省去一横的,称作“省一宣德”,比较少见,价格颇高。

  弘治通宝——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六年,命北京、南京两京外山东、福建、湖广等13省钱局开铸“弘治通宝”钱,定制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并规定了每年的铸额。然弘治十八年五月,帝下令户部调查各地铸造“弘治通宝”的情况,各地所铸量仅为计划的十分之一、二;到了正德二年,四月下令各省全部停铸。前后铸期不足四年。版式仅见小平。

  嘉靖通宝——明嘉靖(1522年-1566年)年间铸造。仅见小平,直径一般为2.5cm左右,嘉靖通宝的“靖”字有斜立、正立之分。嘉靖朝所铸嘉靖通宝存在铜色偏白现象,即所谓“白铜钱"。

  隆庆通宝——明穆宗朱载垕于隆庆四年(1570年)颁旨始铸,皆为小平钱,钱面真书直读,文字端正,铸工精美,光背无文。隆庆时期两京铸钱仅二万贯(约2000万枚),当今传世甚少,制作精美属明代稀有泉品之一,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万历通宝——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1573年)始铸。仿造嘉靖钱制,有小平,折二两种。万历通宝光背者较多见,少数小平钱背有“工”,“天”,“公”,“正”,“江”,“河”,“厘”等字,其中“厘”表示值银一厘。万历通宝背“河”、“户”者极少见;折二钱铸量也多,制作精良,偶有背星月者,价格颇高。此外,还有银质“万历通宝”钱。背铸有文字或星月纹,但都较罕见。万历通宝钱有折二钱,也为真书直读,狭郭,双点通,钱径为2.8厘米;“万历通宝“大钱传世只有一枚,为孤品。

  兴朝通宝——是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入滇以后,于永历三年(1649年)称东平王时的铸币。铸行量大,铸行时间长,开创了一派自己的风格——“滇派”,其影响十分深远。。“滇派”钱币与众不同,钱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因此字体古拙朴素;内郭、外郭都较其他钱币为宽,钱好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单一,多为铜币;铸工较粗糙,但钱体分量十足。

  天启通宝——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补铸完“泰昌通宝”之后开铸天启通宝。“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天启二年七月开铸当十大钱。天启五年十月,因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大钱铸期不过三年。

  天啓通宝(背字)

  永昌通宝——永昌通宝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于永昌年间(公元1644~公元1645)铸造的铜钱。永昌通宝有小平,当五两种。“永”字常由“二”“水”组成,正常写法的永昌通宝反而比较少。当五钱通字走部有高低之分,低者少。

  藏品介绍:弘光通宝大样——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于崇祯至弘光年间(公元1644年10月至1645年4月)所铸造。版别比较复杂,分小平及折二,小平分南京版、凤阳版、桂林版、贵阳版、背星、背凤等版别。折二分背贰、楷书光背二种。这枚是弘光通宝大样,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弘光通宝——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于崇祯至弘光年间(公元1644年10月至1645年4月)所铸造。版别比较复杂,分小平及折二,小平分南京版、凤阳版、桂林版、贵阳版、背星、背凤等版别。折二分背贰、楷书光背二种。

  隆武通宝——弘光元年(1645年),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隆武通宝属于大明铸币,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钱分背有文及无文两类。

  永历通宝——永历通宝是南明桂王政权的铸币。《三藩纪事本末》对此有较为明确的记载:“永明王神宗孙,避于梧州,于丙戌改元'永历’,其钱有大小4种。”这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末农民战争之中。和兴朝通宝一样,是乱世的产物。永历通宝是南明政府的铸币铸行量大,铸行时间长,开创了一派自己的风格——“滇派”,其影响十分深远。

  昭武通宝——吴三桂昭武元年铸。分小平、折十两种,面文楷、篆二体直读,小平钱径2.4厘米,重约3.7克,楷书背或可见“工”字者,余皆光背,折十钱径3.5厘米,重约10.5克。背篆书壹分,折银一分行用。此钱书体优美,制作精良,市面罕见。

  裕民通宝——是清初三藩中的福建耿精忠所铸。钱币版式有小平,折二,折五,有小平光背,折二背“一分”,折五背“一钱”或“浙一钱”。

  大顺通宝——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所铸的钱币。1644年11月,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攻克成都,称西王,建立了大西政权,以成都为西京,年号“大顺”,铸造有大顺通宝。大顺钱制作非常精美,铜色金黄,多阔缘大样,所见有光背、背工、背户三个品种(钱谱收录有背川户者,至今未见开门实物),上图背川应是仿品。

  太平天国——货币,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农民起义运动,但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应该是由洪秀全发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军于癸丑三年(1853年)攻克南京(改称天京)之后,即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太平军的货币除初期名称为通宝外,其余均称为圣宝。圣字取意于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纲领,故太平军的圣库、圣粮、圣兵等等多用“圣”字,钱币亦如此。

  利用通宝——利用通宝是吴三桂铸造的钱币。版式大致有背“厘”,“二厘”,“五厘”,“一分”,以记折银。也有光背和背“云”,背“贵”等字。文字书写颇为工整。 

  天命通宝——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行量不大。

  康熙通宝罗汉钱——大清康熙年(1662年)铸造,铸造精良,铜制极好,“熙”字少一笔,(罗汉钱,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康熙通宝”的异品。与普通康熙通宝的区别在于,罗汉钱的“通“字的走之旁是单点,而普通康熙通宝则大多是双点;罗汉钱的”熙“字左上没有一竖,而普通”康熙通宝“则写为”熈“,这一点是鉴别罗汉钱的关键。)此钱寓意极好,相传康熙皇帝祝寿所铸造,后在民国时期情侣间存在着互赠罗汉钱的现象,因此也承担着定情信物的作用。实属热门品种,存世较少,升值潜力巨大,值得收藏投资。

  藏品介绍:嘉庆通宝大样——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为满文铸造钱局名,如泉、源、苏、河、广等。这枚是嘉庆画宝大样直径29mm。

  藏品介绍:同治通宝宫钱——同治通宝背福福、寿寿为祝寿宫钱,市场上不多见,属珍稀品种,值得收藏。

  宣统通宝——宣统通宝是清宣统年间铸造的一种制钱。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后改元宣统,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

  皇帝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非年号钱,非流通货币。“皇帝通宝”是清晚期浙江天地会所铸造的会钱,版式有多种。

   民国通宝——民国通宝是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钱币之一。民国时期仅云南等省铸造过民国通宝,成为通宝币制的余响。民国通宝方孔钱为黄铜材质,铸于民国初年(1912年—1916年)的云南、福建、天津、甘肃等部分地区,有小平和当十两种。民国通宝小平钱径约1.8cm、当十钱径约2.7-2.8cm、钱文楷书对读;当十钱背“当十”二字直读。云南东川矿业公司所铸小平钱背有“东川”二字,俗称“猫尿钱”。天津铸造者背有“一文”字样横列。“民国通宝”是中国流通货币中最后的方孔圆钱。

  福建通宝——中国近代钱币之一,“福建通宝”是以省名命名的铜币,这在全国甚为罕见。尽管它铸造粗糙,流行时间短暂,但在近代钱币史上却留下光辉的一页。

  藏品介绍:民国钞板——缘 分,此生注定要和收藏古钱币结缘,1971年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清江市人武部食堂后门边上玩,突然发现前边地上前块紫铜板,更一个箭步抢上前去将这块紫铜板抓到手里,那时候收购站收废紫铜是2元一斤,也是一笔不小的意外来财,回到家后仔细端祥发现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城楼.城门和弍角的字样,下面还有国民党党微,当时认为是印制冥币的底版,由于雕刻精美也就没有舍得当废铜卖掉,我搞收藏以后,想起少年时拣到紫铜板很有钱币特征,于是回到老家寻找,虽时隔近十年,竟然在厨房的碗厨顶上找到了,1985年省钱币学会在南京开年会,我将这块钞板带到会上,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好评,认为是印刷纸币的钞板,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珍品。

 大花钱

  古钱币陈列柜

  古钱币陈列柜

  年号钱: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钱文直读,又称对读。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面文“开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

  国号钱:宋元通宝——是宋代的第一种铸钱,铸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钱式沿袭“周元通宝”成规,为小平钱。钱文直读,又称对读,是国号加宝文的国号钱。

  深坑钱:这一对钱币是对子钱,一枚行书、一枚篆书,这种锈色叫深坑是原汁原味的出土古钱币。

  熟坑钱:这一对也是出土钱币,于由出土时间太长,已经磨的黄亮,但凹下去部分还能看到绿绣,这种叫熟坑。

  传世钱:这两枚钱币是清朝钱币,时代不是太久远,没有入过土,所以叫传世钱。

  传世古:这两枚也是传世钱,由于经手太多,钱的凹处已生黑斑,叫传世古。


作者简介

张伟,藏泉居主。岁月有痕在脸上,大爱无痕于心中。
期荐读

▼▼▼


岁月有痕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