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红绿色的诱惑

 冬歌文苑 2021-11-09

红绿色的诱惑

红色,旗帜的红;绿色,金山银山的绿。历史的巨轮驶入新时代,国内红色旅游、绿色出行,更是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家人也经不住红绿色的诱惑,多次与祖国前进的脉搏同跳动。

走过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回忆近几年青睐红绿色的出游,多组成家人、亲戚10人以上的团队,或高铁飞机或自驾,曾拜谒韶山、亲近桂林、观光贵州、走进遵义,也曾对话额济纳旗的胡杨林、泛舟刘家峡坝区的黄河水,红绿色成了生命中的主色调。

今年国庆期间,我和妻儿与儿姨夫、二舅三家10人,自驾游览了甘肃陇南宕(tàn)昌县官鹅沟景区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再次沐浴在红绿色的海洋中。

官鹅沟国家级森林公园,是陇南万山丛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犹如一条绿色长龙横亘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部分的交错地带,全长32公里,森林覆盖率为75.1%,每立方厘米空间负氧离子平均达到18000个左右,是不可多得的康养胜地。沟内前14公里为13个色彩斑斓的湖泊,尤如一串绿色的珍珠镶嵌在沟内,湖水清澈透底,随湖底地貌高低呈不同颜色,那些倒映在湖中的古树象一条条巨龙卧在湖底。蓝天白云和青山古树,映入湖中,使天地浑然一体。后18公里为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群山错落,绿水环绕,古树参天,气象万千,秀丽处山体你拉我牵,婀娜多姿,雄伟处绝壁悬崖直插云霄,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处处都是山水画。有9道高耸入云的险峻峡谷,有11处从山顶或半山悬崖上直泻而下的大小瀑布,最深处为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雪山。

官鹅沟由官珠沟、鹅嫚沟、雷古神山、羌寨等景区组成。国庆假期第一天,我们在天黑时赶到了官珠沟景区中段,即湖泊与原始森林结合部的村落,入住网订的宾馆。第二天即游览官珠沟的原始森林与瀑布区,沿路旁栈道步行而上,被松林覆盖的崇山峻岭,有的郁郁葱葱,有的秋色初露,一派层林尽染之象,沿途山峦怪石嶙峋,山势陡峭,沟谷峡长,我们边走边看边拍,在“龙须瀑”“盘龙峡”“虎啸瀑”“九叠瀑”“官鹅天瀑”等景点,将一个个倩影留在了手机相册。“官鹅天瀑”距官珠沟尽头不远,是官珠沟景区最为壮观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官珠沟最负盛名的网红打卡地。走进声如奔雷的“官鹅天瀑”,其猛兽怒吼般的巨响振聋发聩,举头仰望,几十米高的一条清澈巨流自绝壁之巅喷涌而出,飞流直下,撼天动地,气势如虹,澎湃咆哮,从天而降的瀑布水流猛烈拍击着岩壁,珠玑四溅,激起随风飘荡的大团雨雾,阳光射来,便幻化出七色彩虹,蔚为壮观。下山原路返回,往返走了近十公里的路,虽累但快乐着,晚餐几杯小酒入肚,疲劳已在睡眠中烟消云散了。

第三天十一时许抵达鹅嫚沟游客中心,有景区旅游大巴送达十几公里开外的景点“金樽瀑”。这里的松林与官珠沟矮而密的针叶松有所不同,大多为直而高的阔叶红松,林间空地大可休息,我们因未见重点景点“泽荡措”(“泽荡”藏语,意即“爱情”,“措”即“湖海”)的真容,随置身三五成群、上上下下的游客中,沿盘道步行而上,当看到路边“距目的地2.7公里,加油”的提示牌时,似希望就在眼前,受到鼓舞并奋力登攀一个个盘道,我与妻儿竟走捷径,攀岩式地爬上了泥石流后形成的直线小道,身手不错。十八盘山道步步费力、腰酸腿疼,对于不常走远路的人来说,无疑是精力、体力的考验,我们互喊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几人拄着路边捡到的棍子,继续前行。爬了近两个小时,几许失落中询问下山的游客,游客侧身一指“上面那个亭子就是了”,“哦,还有一二百米,胜利在望呀!”于是,在气喘吁吁和些许兴奋中,爬上了身居山坳里的“泽荡措”。攀上目的地,憩息在亭阁回廊中,内侄打开手机一看竟走了7.4公里,此时方悟“2.7公里”应是直线距离,好一个“善意的谎言”。本来景区大巴是开到山顶的,但那天不知为何大巴却停运,让我们好好体验了一下脚力。

泽荡措,海拔2650多米,它像一个绿宝石镶嵌在雷古神山的千沟万壑之中,湖面不大称作天池,深邃静谧,水面一对白鹅悠闲地游着,湖周栈道环绕,回廊及湖的对面山林青翠,绿中隐着秋色。沿栈道环行,一一体味着山的魔力和水的梦幻,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我们收起对官鹅沟美景的依恋,当晚投到了红色哈达铺的怀抱。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于1935年9月、1936年9月两次到达哈达铺,先后在陇南境内活动三个月,这是长征史上,绝无仅有的。哈达铺革命遗址是继井冈山、延安之后,遗址最大、最全面,保存原貌最完整的革命纪念地。翌日,我们在晨风的沐浴中,充分释放着敬仰的心情。

为增加参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的仪式感,我们租穿了10套“红军服”,尽情地在纪念馆大门前、馆内摆拍,神圣、庄严之感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哈达铺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重要节点,经过雪山草地和腊子口激战的红军将士在这里得到休整,也由于毛主席从《大公报》上发现陕北有红军,确定了红军长征的目的地。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便依次陈列布展了这一悲壮的史诗。

序厅中,大型主题雕塑《到陕北去》(毛泽东和周恩来、博古、洛甫、王稼祥围看《大公报》塑像),将真实的事件定格在永恒的瞬间。大型背景油画《情留哈达铺》,以唯美写真的创作风格描绘出中央红军来到哈达铺,受到当地回汉群众的热烈欢迎,再现当年哈达铺商贾兴旺富足稳定、红军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仁义之师军民和谐的宏大景象,左侧展开的红色旗帜,宛如一股奔涌向前的潮水,“长征——永远的哈达铺”厚重的展览主题字跃然其上。右侧的墙面镌刻着毛主席书写的《七律·长征》立体字。整个序厅恢宏大气,抒情震撼。

其他展厅逐一再现了一个个历史画面和真实故事。如将关帝庙团以上干部会议场景放置在展区,主席台正面位置创作有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雕塑,参会人物雕像十数位。我们便坐在其间直接体验参会感受,亲眼看到毛主席的形象画面,似乎听到他亲切坚定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演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哈达铺灯光”场景:193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毛主席住到了哈达铺义和昌中药铺。从此,中药铺里透出的一束灯光伴着毛主席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夜晚。灯光下,一位领袖运筹了到陕北去的重大决策;一位诗人咏出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恢宏诗篇。都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由此,中央红军开启了落脚陕甘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征程,历史以其应有的厚重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出了纪念馆,在广场左侧毛体“到陕北去”的大型雕塑前,留下了我们身着红军服的合影,送还红军服后步入红军门,在古街上瞻仰了毛主席、洛甫在义和昌中药铺的办公场所,参观了还在经营的发现《大公报》的小小邮政代办所,品尝了“红军点心”......红色洗礼完满收官。

返回时途经甘南桑科大草原,蓝天白云下,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牧人悠然,一派祥和景象。

红色燃烧、滋养了大地,大地回报以绿水青山,红色的光芒照耀着处处金山银山的美景,红绿色的诱惑还将上演一幕幕盛世欢歌。

2021.11.02于西宁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1959年8月出生,甘肃兰州榆中人,从戎23载,就职于青海一知名文化产业22春秋,长期从事政工和党务工作。青海诗词学会会员,西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冬歌文苑”文学顾问。居西宁。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