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操盘思考:乡村振兴中的“比较优势”

 大秦笔记_文旅 2021-11-09

操盘思考:乡村振兴中的“比较优势”

“大秦笔记”秦智勇

今日头条旅游领域创作者

中策院旅游分院副院长

中原茶旅小镇总经理

这几天,与县长、镇长在一起讨论,主题还是乡村振兴。其中县长说了一个词,“比较优势”,是教导与引导镇长开展产业工作的,就是找到自己乡镇区别其他乡镇的优势并全力聚集做大这个优势,那么什么是优势?立足本身而言就是土地上现有的最具规模的产业,面对市场而言就是这个产业在本区域拥有资源特点可以打出品牌,顺应政府引导而言就是主导的政策刺激与激励的是不是自己正在做的或者说有优势基础的

比如,大家一直认为本乡镇的优势是“茶”!那么就是如何“全茶化”?

我们做的项目也是乡村振兴,“大秦笔记”也研究过N多乡村振兴,从政策到国内外案例再到实际操盘,做的笔记与发布过的文章也有上百篇。主要是三个维度,分别是“人、产品、场景”;主要有两件事情,分别是“农产品进城,城里人进乡”;操盘思路只有一条,那是“立足资源优势并做响做精做细这种优势”。涉及的面广,但抓住这几个核心点,则会事半功倍。

人,是所有市场需求的主角与主导一方面与人口体量相关,一方面与支付能力相关,一方面与停留时长相关(也可以叫参与程度)。这三个方面是底基,再来辅助一些场景与科技方法引导或刺激“那一决策瞬间”需求。

那么现在人主要在哪里?城乡比已经是7:3,直接地说已经超过8:2,所谓的乡在华东与南方经济领先和发达地区,其实也是城的概念、准确说是城镇呢。“人往高处走”是趋势,不可阻挡更不可逆流。所以乡村项目运营的重点之一:把城里的人如何引来!

“原住民”是乡村项目特色化的至关重要点没有一定基础或数量的“原住民”,建议别去投资与开发,不然“故事”没法讲,再者你会被媒体给“折腾”的没有信心的,也千万别去轻易相信那些“沙漠建绿洲”的极少成功案例,“因为少,才有传播力;因为少,不具投资参考”,这才是正确理解。你说,对不?

所以,“把城里人引到乡下,体验生活,打造小规模的休闲游乐康养度假产品”是个持续发展的事儿,但那些追求“城里人住进和常住乡下的想法及宣导”基本上都是徒劳。“大秦笔记”说的有些绝对,足矣看出这个底层逻辑的重要性,不可妄想,更别觉得自己就是个例外。就像股市里,散户面对亏损“割韭菜”时、谁是例外呢?

除了“从上往下”引流外,还有一个就是在“下方阵地形成集中”首先是人居住与生活的集中,其次才是土地资源的集中和价值释放,接着是政府投资的相对集中以引导做出效果,最终将是文化的传承与乡村休闲生活方式的逐步推开

产业(或者说资源),是所有产品与商品成立的基础一方面与规模相关(供应的保障、成本的优势),一方面与特色相关(品质的保障、品牌的基础),一方面与运营相关(品牌的传播、服务的效率)。前两者是基础,二选一皆可;三是当前的关键,就是第三产业的“服务至上、服务制胜”。

那就一个个说呗。

规模,基本上等同于种植养殖的实际面积和可发展面积,当然还有亩产呀出栏量呀等。这个是受土地资源、土地结构和土地质量约束和限制的,有的地方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有的地方山峰起伏、道路艰险,还有的就是“八分山、二分水、一分田”(就像上周我到祁门,是“八山二水半分田半分茶”呢)。这是选择发展模式的先决条件!

其次才是在已有资源里找“比较优势”,包括规模优势、领先优势和特色优势。“大秦笔记”到过很多乡村和乡镇,大多在县里的“一县一业”引导下,执行了“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但随着“一县多业”指导发展,乡镇与村也搞起了“一村多业”,记得到过广水一个村,就有13个产业,哈哈,什么都有、什么都种点养点,弄得好像是一个AAAAA景区旁的二产消费与体验的配套呢,可问题是周边没有AAAAA景区呢。

“选择决定命运”,这个权力掌握在基础干部手里,所以才有了本文开篇那一段儿,不仅仅是交流,而是关系到当地乡镇可持续发展呢。(当然掌握了“领先优势”诀窍的基础干部,加上“特色优势”的“背书”基础,我坚信被提拔的速度快一些,也会变成自己的“领先优势”。)

特色,规模是优势的一个保障,特色是没有规模优势条件下的建立优势的保障,当然“又有规模、又有特色”那自然而然会成为“全国独有一份”的,这个需要“天赋”呢。

特色,一个是本地化,独有的品种、优秀的品质,一定是“物竞天择”后的精华结晶,“能传承的、在延续的和保留着的,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瑰宝”;

一个是稀有性“物以稀为贵”从商品的角度那是“供小于求”,在今天“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转变过程中,真的会“一票难求”喔。还有当地的文化属性及传承的文化内容,也是稀有的、或者说“独一无二”的,能融进商品整体元素中,则肯定是“疗效显著”呢;

一个是品牌化,商品通过使用功能向消费者和社会传递一种生活方式或价值观,这就是品牌资产,经营产品就是在经营品牌资产增值、就是在经营消费者心智“印象-认知-好感-忠诚-分享-传播”这条“电流”的重复与积累。所以现在我们看乡村都在做品牌,那怕大多目前做的很初级;很多地方尤其以县级为单位在做“区域公用品牌”和“区域公共品牌”“品牌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不仅仅是现在必须,而且是未来必要

总之,一句话,“在没有规模的情况下,若没有特色将是不可持续的”。

运营,估计是现在农业类企业和个体户乃至农户最头疼的事儿。农业,从大的层面讲,是种子、土壤、机械智能化、运管数字化的问题。效率高了、供应有保障;品质优了、健康有保障;从小的方面讲,就是自己种养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那还如何继续呢?这就是个运营的事儿,尤其在今天电商、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销售“风生水起”时,农业类企业都有些更不上风,更别说普通农户啦,结果被网络上“直播带货”的“牛气哄哄”给整的更加迷茫啦,最后成了搞这方面培训的“韭菜”,被“割”那是常有的......

这方面,“大秦笔记”以前的文章有很多内容,下次我再整理一篇供交流。

农文旅融合,这个当下很热、也很火,当然也收到了一些效果。文旅对于农业具备赋能的效果,但不是那种“科技革命”式的赋能,所以我们的认知还是要客观一些,“大秦笔记”的观点农文旅融合,对于农业而言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具备规模优势和加工优势的,专心匠心全心发展农业产业本身;具备特色优势和文化文创文旅优势的,积极主动敢于进行农旅文消费体验融合以提高农业搭建基础场景下的综合产值

选择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相同,定位不同,方法不同,效果相同。这就看决策者和操盘者的认知与技术,这就是“眼界决定境界,认知决定未来”。

这里有几种误区,或者说认知不全面:

“乡村美啦,就振兴有望啦!”正言之,产业是基础,人流量是保障,不管是常住人口还是流动人口。美,是一种环境改善,而振兴靠的是地上的产值以及服务的产值。

“种地还没有打工赚钱,还种什么呀?”,前十年看的确如此,可最近两年返乡人员增多、说明打工也难啦,一方面是用工饱和,一方面是新技术使用很多人又还没有掌握,则只能回乡重操种养业。“既回之、则安之”,要好好发挥自己在外面经历见识作用,做现代农业

“旅游可以救活我们这里的乡村!”正言之,旅游是个长板逻辑,旅游资源的优势越强就越有吸引力,自己衡量一下;其次旅游运营能力越强就越能带来综合收益提升,自己判断一下;再者就是旅游越接近人口集中地越能投资,自己选择一下;最后旅游村本身一定要是旅游资源优质地、加上配套服务完善又优质的村,才能实现“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就这么点儿量,做什么品牌呀?”首先种什么不能被模仿与复制呢?“一窝蜂”是我们客观存在的特点,只要率先做品牌的人、才抢先占领消费者心智。当供应量增加时,通常的竞争就是“杀价”或者增加服务“增加成本”,这个时候品牌是价格提升的保障(增加值、附加值的价值价格化表现),否则自己要不退出要不亏损。其次品牌是企业与人和人与人信任的纽带,产品是彼此间社交及信任的载体,通过产品消费一定要了解到出品人的讯息与故事,通过重复购买一定传递人与人之间的认可认同与欣赏鼓励。所以,“个体再小,都有自己的品牌!”

“在乡村搞旅游或者说文旅,只要热闹一切都不是问题?”很多地方“开始的热闹,经过的冷清,结果的落寞”,深度做多深才刚刚好?“适可而止”就是“刚刚好”。下回具体来说说。

今日所思所悟所分享,暂告段落。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个词,“比较优势”;让我们一起来做到这个词,“优势比较”。“大秦笔记”,项目操盘,边工作边思考边记录边分享,“分享是快乐的,能引起你共鸣才是真的快乐!”。

——“大秦笔记”2021年11月上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