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古方室公益基础行草班教学纪要 ![]() ren121212
09-19
阅读 10
关注 九月十七 日入学测试作业 ![]() ![]() 测试课所交作业及老师点评 ![]() ![]() ![]() 何 谓 基 础 ——----写给初学书法的朋友 米鹏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用汉字,生活在汉字的环境下,所以书法学习要比学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从众要多,原因不言而喻。但是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书法被人们有时当成了写字,这是个历史问题,因为古人一直在实用和艺术两个层面徘徊不定,有人称书法是一门“骑墙”的学科。但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拿起毛笔,面临的问题肯定和民国之前的“知识分子”不一样,因为用毛笔写字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就是写字的实用功能已经消退了,我们现代人只能用书写春联等形式缅怀一下,拿起笔,我们不再用作传播文化知识、不再用作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再用作给亲朋好友写信、不再用作做笔记、不再用作考试(现在考试2B铅笔用的更多)、不再用作财务、不再用作批改文件、不再用作书写诉状……,总之,现代人拿起笔面对的只能是书法的艺术层面问题。 生活中很多朋友问我关于“书法的基础”这个问题,我是个懒人,为了今后不再一遍又一遍的论述这个问题,就梳理一下,形成一篇短文。 唐楷是不是书法的基础?苏轼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这里我想说的是:第一,这里说的真书,不光指的是唐楷。第二,东坡先生是以人的具体形态比喻三种书体的形态,就是这三种书体体现的视觉感受给人产生的印象。但很多人把这个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于是乎便有人说:不会站,你就想走;不会走,你就想跑。所以学书法要先学唐楷云云。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时,我一般不先做回答,我会反问唐楷是哪个朝代的书体,被问者答:唐代。我又问: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书家?被问者答:东晋。我又很谨慎的问:这两个朝代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被问者思索了一番,也很谨慎的回答:晋在前,唐在后。我又问:那么王羲之有没有学过唐楷?被问者不屑的答:穿越剧看多了吧!一脸的不屑。我又问:那为什么王羲之没学过唐楷成了书圣?一般的被问者会就此打住,回答不了了,个别好事者会说:因为王羲之的老师是钟繇啊!这跟谁是谁的老师没什么关系吧?书体的衍变不是我们想象的,在隶书之后出现的是草书。而非先有楷书再有行书后有草书。就好像汉隶不是从小篆演化而来的一样。如果你想深究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去读一读《中国书法史》,还有文人书法和民间书法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不妨也看看。 那么究竟什么是基础? 我们首先要知道,书法是孕育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的一种文化形式,那么文化就是书法的里,书法和其他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一样属于表,是承载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明白传统文化和书法之间的联系就必须临帖、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临帖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技术表现在哪里?就在古代的经典法帖中。我们要获取就要像古人学习,就必须临帖。 那么,究竟要临哪本帖?这是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中国书法以用笔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碑学和帖学两大类,甲骨、金文、秦小篆、汉隶、魏碑等属于碑学的范畴;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二王一路的草书、行书、楷书属于帖学的范畴。由于碑刻(不是所有的碑刻都属于碑)在刀刻斧凿的过程中不免与书丹产生偏差,以及风雨侵蚀的漫漶等等原因,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已经不是很清楚,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分析,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很大困难和障碍的,清代民国诸先贤终其一生都是在研究如何碑,但没有说他们并没学过帖。所以存世的二王一路的书法墨迹多,刻帖等资料也保存的比较完整,相对于碑来说帖所传达给我们的东西更直观、清楚、全面。无疑帖是我初学者学习书法的首选。 那么在帖学的范畴里,要先学那个?个人认为,后世的诸多书家都是从二王父子那里传承下来的,那么二王行草书是学习帖学绕不开的,学二王的支流而缺失了技法的全面,比如唐楷,唐人也都学王,唐楷在用笔上强调了起收笔和折,绞转缺失,这一点越往唐以后,愈演愈烈,最终唐楷走不下去,这种极度的强调变得越来越刻意,也就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因素,此后的几百年再无一位传承唐楷的大家。所以建议大家开始学全面一点,但不是说其他的书体不能学,都是传统,都可以学,只不过是你什么时候学,怎么学的问题。所以我们教初学者学行草,主攻帖为《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和孙过庭《书谱》,至于这两本帖有什么好处,你不妨想想,不妨翻翻那两本帖再说。当然孙过庭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要想成为一个书法家,最终都是要学的,包括篆隶等。 ![]() 问:学习书谱,临帖可否用大字表现?我写书谱,是10公分左右,大字大纸。看到网上有一论断,说要写成与书谱一样大小的。请问可不可以把书谱放大临写创作? 答:一般来说,最好不要刻意写太大。书谱本身就不是大字一路的取向,而是穷微极妙的草书,讲究的是指上拈花的微妙手段。如果写太大,在手指运行的半径空间内,笔杆各种锋面与纸的接触面和受力反馈方式,都不再如写三五公分那样灵活。 我也见过一位书法家临书谱写大字,但是很显然,写出来的已经不是书谱,是书家取了书谱的内容、贴的是别家的皮,张扬的是另一路不求微妙的风格了。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玩玩不妨。 问:草书和正楷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时间上讲,楷书晚于草书诞生,颇有些在艺术领域上混沌初开,天地新生,渐渐建立文明秩序的意思。这与人类文明发展路径也是很像的,事物发展规律是相通的嘛。 楷书晚于草书诞生,楷书是在草书、隶书等字体基础上嬗变出来的一种更规则、更规范的字体,它提供的是比草书在笔画、结构上更严格的书写规范,遵守这一规范能将字写得好看,也易于辨识。 但是也因为规范,笔画与线条的变化受到制约,作品整体上宏观上的艺术表现力有所削弱,此时微观上的审美进一步被挖掘出来,如何在简单的笔画、规则的结构内表现细微的美? 所以笔画的起笔、行笔、转折、钩笔、收笔,线条里的提按、使转等等各种技法被进一步细化,字内的表现力更丰富、更细腻。 而楷书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在字内微观层面创造出了更多的表现力,又为草书带来了更丰富、更细腻的变化。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张芝的草书,乃至于王羲之写十七帖时线条都相对简单一些,到孙过庭书谱时,笔画内部的变化已经更加细腻微妙了。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楷书中形成的书写规则,也在影响着草书的发展。这一点不展开阐述了。 你的问题,如果从学习书法的层面去解读,是问楷书能为草书的学习带去什么帮助是吧? 我们知道草书有更大的随意性,它的规律并不显着,对于初学者是难以捉摸的,而我们学习楷书会相对简单得多,而且楷书与草书在笔法上很多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学习楷书的话,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控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笔法、结构的学习,对于以后学草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好比学好了走路,然后再跑起来会跑得更快更好,对吧。 ![]() 问题释疑 我是0基础,能跟的上吗? 我们教的就是0基础,教的就是真正对书法学习有热切期望的人,有很多年的经验,跟着我们的课程认真学习就行了,只要肯下功夫,一定会带你步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 怎么上课? 味古方室书法院以网络教学为主,以面授为辅,通过网络教学,让学员学习到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通过面授解决网络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公益班的教学是免费的。 公益班网络课程分为7个大单元,包括2节书法理论课程和5节技法课程。理论课程全面论述书法的本质和书法学习的方向,技法课程是建立在味古方室书法院设计的技法体系之下,为公益班开设笔法课程,以笔法为先导和基础,为培养更深层次的书法学习打下基础。 上课方式:每次课程向学员分别发送听课网址和密码,课程均为米鹏老师讲授,一节课一个密码,打开网址输入密码即可听课。课后会有专门的班级辅导老师对课件进行辅导,布置相关作业,学员完成后进行点评。 学习方式:在线听课,课后在QQ群内交流讨论,辅导老师解答疑问,布置相关作业,完成作业,上传至群相册中,由辅导老师进行点评。 教什么? 味古方室书法院的教学理念是“授人以渔”,在初学阶段教会学员如何学习书法,向学员介绍最普遍的书法原理、如何学习书法,通过全面掌握最基本的用笔技巧,为学员深入学习和创作打下基础。 公益班的学习选择《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和《唐孙过庭书谱》作为范本,通过讲授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员理解和掌握帖学笔法的基本原理。为日后创作打下基础。 初学怎么不教楷书? 因为这是行草书公益班,初阶班(公益班毕业后升入的学习班)也有楷书内容。当然我们讲堂也有楷书公益班。 味古方室书法院的教学思路是以中国书法的帖学体系作为入口,根据中国书法书体流变的原理,学习帖学经典笔法,帖学体系包括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以来的楷书(小楷、唐楷等)、行书和草书,因此楷书也只是帖学体系的一个分支,初学者认为楷书入门一方面是宋以来对笔法的误读(只重提按,忽略了横向用笔和连续性用笔),另一方面是因为控笔能力有限,而控笔能力表现在对于起笔、行笔、收笔和提按的控制能力,不在于某一家帖,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训练来提升控笔能力,从而打通各体用笔能力。有了行草书的基础,学习楷书更为快捷。 《圣教》是碑,怎么就成了帖学笔法体系了? 中国的书法两大体系,碑和帖,不是通过载体划分的,一般来讲,帖学体系包括王羲之、王献之以来的文人书法家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一般包括楷、行、草书,碑一般为民间善书者而为,不属于文人书法,且碑和帖的审美取向有区别,帖崇尚精到、中和,碑崇尚雄放、气势。 《书谱》中的字都不认识,怎么学啊? 学习书法需要先和写字区别开,书法发展到现在,是线条的艺术,实用性基本消亡;而写字最核心的属性是利于辨识,不是艺术本身。在初学《书谱》的时候,出发点并不在于《书谱》本身,而是学习二王笔法,可以先忽略文字内容,把精力放在用笔的学习中,去研究某一个点画是如何用笔的,掌握了用笔,再去辨识草字也不迟,之后也可以学习和掌握任何一家帖。 初学能学习篆书、隶书或者魏碑吗? 帖追求的是精准和丰富,碑追求的是金石气,篆隶魏碑属于碑的范畴。初学当然可以学习任何的书体,但是从学习本身来讲,需要先去掌握最普遍、最基本的用笔方式,我们通过帖来训练大家的控笔能力,灌输和教授更重用笔技巧,在开始阶段,只有对各种用笔技巧都能掌握,有丰富的表现能力,才能理解其他书体的用笔技巧。 初学学碑,一方面碑的用笔不追求丰富和变化,相对简单,不利于长期发展,另一方面,金石气的把握很少在初学能够理解,把碑写成碑是方向上的错误,因此,初学建议从帖学体系中开始,控笔能力和对用笔的理解能力到位之后再去解读碑,才能“透过刀锋看笔锋”。 我能学赵孟頫(米芾、苏轼、、等等)吗? 王羲之是源头,二王以下,都流,这是源和流的关系,学习书法,要溯源,二王以下,历代书家仅得其一面。从书法的学习的阶段来讲,先需要学最具包容性、最普遍的,再去深入某一家或逐家形成自家面貌。 需要准备什么学习工具? 毛笔:出锋3cm左右的兼毫或者狼豪 墨:一般的练习墨或者红星、一得阁墨汁等, 纸:推荐手工毛边纸 砚:一般的砚台或者瓷碟均可 帖:必备《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孙过庭书谱》,选备《王羲之尺牍》,推荐http://weidian.com/s/919229826?wfr=c建议用江西美术出版社。 为什么要兼毫或者狼毫? 学习书法,不仅要临的接近古人,而且要在工具上接近古人。古人多用短锋硬毫,所以我们的工具准备上也要接近,同时初学阶段,控笔能力不足,狼毫、兼毫的弹性较好,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纯羊毫则难以控制。 为什么要用手工毛边纸,生宣不可以吗? 学习书法,不仅要临的像,而且要在工具上接近古人。古人多用偏熟的纸张,毛边纸的性能接近古人纸张,且洇化程度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利于毛笔表现精细的点画。生宣是明清时期才有的,生宣最初是画家用来创作大写意作品的,其洇化速度非常快,也就是说,晋唐的古人也控制不了生宣,初学者如果用生宣很难控制得当,也难以表现精细的点画。手工毛边纸的性能更加绵柔细腻,书写更易控制和表现,优于机制毛边纸。 怎么用墨? 古人书写多是研磨,水和墨在一起,书写流畅自然。现在我们多用墨汁,墨汁中含有胶的成分,所以在写的时候,准备两个瓷碟,一个盛水,一个盛墨,写之前,先用清水浸湿毛笔,然后刮去多余的水分再去蘸墨,书写的过程中,根据下墨情况,可以用笔先蘸水,再蘸墨,保证书写的流畅。 公益班学员可以参加面授吗? 面授的课程分为公开课和初阶班面授课,公开课面向初学者深入讲解相关学习问题,免费开放;初阶班面授课针对初阶班学员开设专门的课程,并进行答疑解惑,免费题写斋号。 公益班学员可以参加公开课面授。味古方室书法院的公开课面授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欢迎所有热爱书法的朋友加入学习、交流。味古方室书法院先后已在廊坊、成都、重庆、青岛、天津、杭州、兰州、合肥、乌鲁木齐、南昌、苏州、北京、沈阳、长沙、吉林、咸阳、郑州、广州、济南等地举办面授活动,反响热烈。入班的同学可以在毕业后,免费加入味古方室各地书友会,参与面授。 面授的组织一般由当地学员自发组织,确定报名人员,与米鹏老师确定时间地点即可。 公益班上完了还有课程吗? 公益班通过2个月左右的体验,让学员认识到书法的本质和笔法的基本原理,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公益班学员所有人都达到迅速掌握用笔能力,而是在观念、认识和技术的基本转变,认识到什么是书法,更多强化和深入的内容留在初阶班进行,初阶班的课程包括笔法深入、字法训练、章法训练、线条认知、篆隶学习和书法史。公益班认识到笔法的基本内容后,在初阶班进行细致的学习和训练,达到强化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全面建立学员的书法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 笫一课,什么是书法 ![]() ![]() ![]() ![]() ![]() ![]() ![]() ![]() 20210922二十点:第一课作业 ![]() 00:38 去APP下载 ![]() 00:48 去APP下载 ![]() 九月二十四日所交作业及点评 ![]() ![]() 九月二十六日第二课 书法工具 ![]() ![]() ![]() ![]() ![]() ![]() 三分茟 ![]() ![]() 三分茟 ![]() ![]() ![]() 第二课作业 ![]() ![]() 我的作业 ![]() ![]() ![]() ![]() ![]() 九月二十九日辅导老师加课讲解读帖及学员作业点 ![]() 四步临帖法 ![]() ![]() ![]() ![]() ![]() 老师线上点评我的作业 00:32 去APP下载 ![]() 00:16 去APP下载 ![]() 00:13 去APP下载 ![]() 00:15 去APP下载 ![]() 对其他人的作业点评 ![]() ![]() ![]() ![]() ![]() 加课作业 ![]() 杨老师将本人加课习作以优秀作业在班级群里进行推荐。 ![]() 十月七日笫三课件 ![]() 扬老师十月七号晚辅导课内容提要 ![]() ![]() ![]() ![]() ![]() ![]() 本人笫三课作业以优秀作业在群里推荐分享 ![]() 第四课作业 ![]() ![]() ![]() 本人第四课作业。 ![]() 老师批改及评语。 ![]() ![]() 10月24日本人作业波老师在群里作为优秀作业推荐。 ![]() 杨老师将本人十月二十七日作业,以优秀作业在群里推荐分享。 ![]() ![]() ![]() ![]() ![]() ![]() ![]() 入茟技法:五种。 ![]() ![]() ![]() ![]() ![]() 行茟:绞转、内外均园,折、内外皆方,包括不完全折,翻转、变换运茟方向。你 ![]() ![]() ![]() ![]() ![]() ![]() ![]() ![]() ![]() ![]() ![]() ![]() ![]() ![]() ![]() 更新于 15小时前
来自作品集书法教材、习作 |
|
来自: 昵称8857635 > 《我的美篇、书法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