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收到了一笔意外之财

 安步看影视书 2021-11-09

很意外,我收到了一笔某位大神的付费酬劳。而这笔酬劳比我平时煞费苦心写的稿子的稿费还多。这个事,除了让我感到开心和虚荣心得到满足,还有就是让我得出一个实践后的认知和结论。

我两个月前在这个平台上写下了一个问题,然后求问这个平台上的高人指点。而大家给出的建议无论是从A方案还是B方案C方案都是行之有效的,只是看哪一个适合自己。

两个月后,在某位圈友发的一个帖子的启发下,我真是一下子拨开云雾,见到了明月。于是,深夜在电脑前啪啪地将明月“画”下来。

非常意外的是,我只是对自己的“过往”进行复盘,外加纯分享。但是结果却回馈给了我意外价值。‍

话说回来,我的实践认知之一是,尤其对于搞内容创作的人而言,有价值的东西,即所谓的干货总是比情绪价值,即心灵鸡汤值钱。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付费知识的范畴总是那些干货,而免费的总是那些心灵鸡汤。在我以往的公众号内容上,我的文章大部分是关于影视观后感,或是书评。

这些内容,可以说是鸡汤,但又不是正宗鸡汤。因为鸡汤情绪非常饱满,甚至能够感染到读者。

而我的伪鸡汤含着一丝辩证的,有论据有论证。比如我写的那些红楼书评,带有一丝学者气息(不好意思,我给自己脸上贴金了)还有浓浓的大众气团。所谓的大众气团就是代入到现实生活,代入到路人甲乙丙丁身上。

我也是个追求世俗成功者,所以很希望我写的东西可以变现。但可惜我的能力,尤其是认识能力很不足,所以我总是在这条伪鸡汤的道路上磕磕碰碰,哪怕听了高人的许多门道,却硬是摸不出门道来。

直到这次的一个意外收获,让我终于悟出了一点点门道来。虽然,我在简书上也收到过读者的打赏,但那对我而言也就是个打赏事件而已。

而这次我是存在一个问题,求问方案。回过头来看,我自己能够提出非常准确的解决方案了。

我把探索过程的具体操作方法结合具体事例详细写出来,以及把跟踪的结果反馈总结出来。当然,这个复述的过程非流水账,而是尽量言简意赅,尽量让每一个字组成的句子不是废话。

这是我的一点小进步,做到了“用户体验”。想起我以前付费上的一个课程,讲述了用户体验的价值。再次感受到,学习从来不是无用的,总是会在每一个不经意的地方衔接起来。

不足之处就是总结的无力。我喜欢的总结是给出言简意赅的操作或判断方法式总结。但这往往需要深厚的功力,因而有待继续打怪升级。

我比较擅长写影视剧评和书评,其实在简书上有很多这样的平台或公众号私信我,希望我去他们的平台搞。

但我都一一婉拒了。一方面我觉得我这方面的创作价值高于那些平台,但他们只想以小成本来买卖。

而这些小成本对我是没有多大效益的,所谓的读者和打赏,或是被大神翻牌的机会基本是每一个网站给作者开出的口号福利。那我还不如好好经营好我在简书上的读者和修炼好“名气”来得更实际点。

另一方面,我觉得这就像是把半成品拿来深加工后,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那中间的加工费成本和增值税还是远远低于销售价的。

所以,我想把自己的影视剧评和书评深加工成一项拆书技能。当我升级到这个技能后,就会有机会迈入相应水平的平台,那么自然而然就有机会将知识变现。

这也是我又付费报名了一个私塾课程,主要就是冲着读书拆书去的。

以上是我的实践认知之二。‍

实践认知之三,西学中用,为我所用。

这么说其实很抽象,但对于运营一定规模的公号或是平台的内容创作者很有益处。我目前还真没有这个能力,但不妨提前把这个策略整理总结出来,万一我有一天就把公号运营起来了呢。

前几天,我付费听了蔡叔的一场关于如何投区块链项目的线上分享,我纯粹就是冲着牛人解读区块链的目的去。很丢脸的是,我没听懂,大体上只是晓得这是互联网的趋势。当然,这绝对是我自身的问题。

回归主题,蔡叔的一个分享是许多自媒体大神都在运用的。即当用户在你的平台上提供出有价值的东西,那么用户不仅不该被收费,还得得到分享费。只有这样,这个平台才会持续产出和收入。

毕竟现在是知识付费的时代了,挖掘有价值的知识单纯靠一个人是绝对没办法做到的。而集思广益才是有效的方法,那么利益驱动就会将有心且有才的用户都调动起来,为这个平台添砖加瓦,最终将在建工程变成固定资产。‍

最后,有两点生活的一个小确认和总结。

其一:当选择的是一条错误的路,不管是工作还是婚姻伴侣,强行继续下去只会越来越痛苦。这种痛苦首先就是思维上的堵塞,然后就是身体出现毛病,甚至有点跨的倾向,最后就是精神上出现问题。

这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以及某朋友目前正在经历的事例。这个时候,哪怕提供再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没有力气去实行。但要冲破这样的困局,唯一的办法也只有硬扛,硬扛,硬扛。

但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或是亲人,一定要重复鼓励,重复鼓励,重复鼓励。要知道,这种重复性却无意义的鼓励对身陷其中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但,既然走的是一条错误的路,为什么不换一条路?不换的情况下要怎么走?值得思考。

其二:通过具体事例和某个理论,筛掉了一个之前算是蛮信任的人。

总结就是:可以带着利益(可见价值或情绪价值)交换原则,但要压抑显性,至少别让人看出来,那还是可以愉快玩耍。但与人交往带着明确目的总归是纸包不住火的。

所以,平日与人交往要真诚真诚真诚。

最后的最后,希望这点小见解能够为有缘人提供一些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