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的你》冲着周冬雨去却被易烊千玺圈粉最终关注了他

 安步看影视书 2021-11-09

新晋导演和演员的惊艳和震撼

凭借优秀影视剧作品成名的演员艺人数不胜数,然而脱颖而出的导演几代了却只有那么几个。

近几年,曾国祥作为新晋导演在资源趋近垄断的影视圈崭露头角,凭借的不是星二代的身份,而是以情感的细腻和爆发力完美结合的风格突破重围。

《七月与安生》是曾国祥个人执导的首部电影,关注女性的心灵成长历程。通过镜头可见周冬雨和马思纯不同阶段的情感细腻变化,极具代入感。

如果说《七月与安生》的执导和拍摄手法还显露着生涩和略显单一的不足,那么两年之后的《少年的你》就好比钢铁侠那从一代进化到二代的强力装备。

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少年在被霸凌和挣扎间卷入杀人案件,在周围很多人喊着要帮助他们时,他们心中存在着强烈的质疑,能相信的只有彼此的故事。

影片主要运用光线和角度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勾勒出不同少年的情感的细腻变化,更能将每一个人物内心隐藏的力量结合当下情景完美地爆发出来。

导演曾国祥

这部电影取得的成就相当惊人,票房稳居第一,到目前已经突破了7亿,并即将在国外上映。

这样疯狂的成绩其实根本无法惊起普通观众内心的波澜,作为普通观众的一员,我只是冲着金马奖影后周冬雨去的。

万万没有想到,影片播放还不到一半,我竟然被零零后的易烊千玺惊艳到了,内心瞬间震撼出一朵花痴的波澜。

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被三个混混打得头破血流,掐着脖子逼迫他面对陈念时,倔强的双眼蕴含着一丝柔和的观望,锥心的期待和无望夹杂其间。

就是这一个眼神,我的目光开始聚焦在小北身上。在问陈念押题是什么时,他流露出了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羞涩感。

在警局聚光灯下喊出“要活命就闭嘴”时,他那深藏在桀骜冷酷表面下的童心有过刹那的复苏。

在陈念来探监的时候,他全身的芒刺即刻收敛起来,目光含着温柔。在那个镜头下,他隐忍克制的哭戏真的很燃。

内心戏的爆发

比起周冬雨的专业和积淀,易烊千玺初涉影视领域但演技不掉线的效果呈现,让观众对他的演技感到惊艳的同时还有震撼。

这也是我被他圈粉的原因。

郑易是如何让陈念对他失去信任的

《少年的你》一经播出,铺天盖地的影评皆把关注点放在霸凌的声讨和对少年的心理探讨上,我却觉得还有一个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惊艳和震撼完易烊千玺的演技后,我的触动点最终落在了尹昉饰演的警官郑易身上。

我觉得郑易是我们所有人的一个缩影,作为目击一个惨烈和深刻的社会现象的围观者,郑易内心的挣扎以及最终态度的明确也足够要引起重视。

胡小蝶跳楼自杀后,学校炸成一锅粥。在全景和近景结合的镜头下,我们看到很多少年的表情是迷惑和好奇的,唯有陈念,她的面部表情呈现出一种痛苦和不忍的状态。

那个镜头让我的心怵痛了一下,原来生活中很多冷漠和不作为的纯围观现象并不是成年人才有的,而是从孩子起,这种可怕的人文文化就早已有苗头。

陈念因为恻隐之心而脱下校服外套盖在胡小蝶的尸体上,本该被鼓励和赞扬的举动,却给自己招惹来了警察的怀疑和成为被霸凌的下一个目标。

对此,我们下意识就在脑海里植入一个观点,面对别人的不幸就不该出头,否则倒霉的只能是自己。久而久之,我们可能就把同情心戒掉了,渐渐进入到成年人固有的冷漠纯围观模式。

明明是三个还未达到强杀伤力程度的少女霸凌,为什么会将其他众多少年席卷进来成为霸凌的帮凶,最终酿造出惨烈的杀人案件?

影片解答这个问题的巧妙之处就是通过郑易这个人物在社会所处的全方位视觉的身份给出答案。

先是从他的内心入手。郑易和老杨接手这个案子,两人下班后去吃火锅。郑易一开始是雄心壮志要伸张正义保护无辜的。

可是老杨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说校园霸凌案件是敏感话题,法院转交给司法部门,司法部门再转给教育部门,最终不了了之。

郑易面色凝重,这时镜头往上和远处推移,周边的静物模糊化处理,只有那一盆沸腾的火锅清晰可见。

郑易内心的剧烈挣扎昭然可见。这不就是围观者在面对恶行霸道时想要出手却又犹豫不决的内心挣扎吗?

郑易为何会挣扎,或者说作为在出手和自保之间徘徊的围观者到底在顾忌什么呢?

外表清纯内心却恶意蔓延的魏莱

他看透魏莱的真实面目后,带着魏莱去找她母亲。没想到魏母的嘴脸和言词令他心底发凉,她比老杨口中所说的父母会以在外务工的借口搪塞过去更不负责任和恶毒。

她第一反应就是替自己的女儿辩解,更没有自省,反而毫无愧疚,一脸轻松地将过错推到受害者身上,还不忘讽刺打压一下她所瞧不起的阶层群体。

甚至连他的同事,那个叫王立的女警官,面对被迫害而误入歧途的少年振振有词,可是骨子里却不通人情,只是纯粹地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

于是,镜头再一次给了郑易特写。他去找陈念,不是告诉她警方会对她的安全负责,而是无奈地哀叹这个社会和世界有太多他不想看到的人和事。这里就很讽刺了有没有。

那个镜头的光线斑驳朦胧,在陈念和郑易之间来回闪动,最终将郑易的脸遮挡住,直到看不清。

那一刻,陈念对他失去了信任,也对大人和法律失去了信任。当镜头对准警局的为人民服务和对准校园里争取未来辉煌的横幅时,讽刺的效果尤为浓重,刺痛人心。

围观者最终在个人力量不敌社会力量,自保和付出善意的衡量之间做出了选择,于是麻木情感和良知成了逃避的出口。

该是对这个社会有多深的失望和质疑才会造就这样的默契

小北和陈念对那些保护少年的法律和外界力量充满了深深的质疑,在阴沟里,他们只能彼此取暖和互救。

所以小北会义无反顾地将陈念托举出阴沟,陈念也坚持会带着他一起走出来。在外界软硬兼施地逼迫他们缴械投降的时候,他们竟然默契地坚守着最初的承诺和秘密。

这种默契充满了无尽的悲凉,该是对这个社会有多深的失望和质疑才会造就这样的默契啊!

郑易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悲凉,那一刻他泯灭下去的良知突然间复苏了。他失去了工作时必须具备的冷静,打破了那些死板的规定,无法控制地要为陈念和小北的案件奔波。

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胡小蝶临终前对陈念的质问:“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影片里,郑易最终为陈念做了点什么,而陈念在将来又为她的学生做了点什么。

这种将优质文化和品质传承下去的结果令我们动容和欢欣鼓舞,也是《少年的你》在沉重悲凉下透出来的一点光。

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成为围观者的角色。在恶行欺压无辜弱小时,围观者呈现出来的默契般的冷漠和不作为时,除了谴责还有什么更有意义的方式鼓励围观者付出善意呢?

社会首先要明白的是,围观者并不是天性冷漠,而是经历过“扶老人反而被讹”、“江歌案”等一系列好人没好报反遭殃后内心产生了深沉的绝望,因而产生了对付出善意却造成承受不起的结果的恐惧。

所以鼓励付出善意首当其冲就是要确保付出善意者的安全,不求回报但求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了,才谈得上惩恶。

任何一丁点的恶都要引起重视,而不是因为掩盖恶的包装华丽漂亮就不去追究,更不能在恶意扩散壮大后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处理。

只有及时清理恶的情况下,宣扬善良的人文文化和营造和谐善意的氛围才能起到效果,才能彻底激励和说服人们对身边的少年贡献一份力量,让下一代为祖国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因而,我觉得郑易这个角色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也值得千千万万的观众借鉴和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