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本之用》帮助父母快速了解孩子又能挑选好绘本的指南

 安步看影视书 2021-11-09

0~6岁孩子的问题有哪些?

我在某平台上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私信,“我家孩子2周岁了,我该给孩子读什么绘本呢?”

“我家大宝是个男孩子,五岁了,最近发现他会经常故意去招惹女孩子。我们应该挑选什么适合的绘本来引导他这样的行为?”

“我们是个二胎家庭,弟弟一出生哥哥就带着不满的情绪,经常趁大人不在的时候打二宝,我想通过绘本跟大宝沟通这个问题,我该挑选哪些适合的绘本呢?”

最近我刚好就邂逅了一本既可以帮助父母快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又能帮助父母甄选出针对孩子不同阶段不同发展问题的绘本。

这本书就是《绘本之用——用绘本理解并帮助0~6岁孩子成长》(以下简称绘本之用),它是由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秋田喜代美和幼儿教育专家增田时枝共同合著完成。

秋田喜代美是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长、教育学院教授,在国际及日本教育界身兼数职。她还是日本保育学会、教育学会、教育心理学会理事的评议员,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增田时枝曾供职于公立托儿所、幼儿园,后继续深造攻读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学、保育学、发展心理学等。

正是因为两位老师将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和心血用在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上,所以她们合著的《绘本之用》不仅字里行间都透着专业和资深,更能帮助父母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绘本之用》主要致力于0~6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且面对这些问题父母该如何处理和孩子进行沟通。

在本书罗列出的所有的教育问题中,我挑选了几个比较普遍且典型的育儿问题和大家共同分享。

多孩之间的矛盾,父母该怎么处理

二胎政策开放后,不少家庭选择再给家庭添加一名新成员。无论是否给大宝做了心理建设或是征求了大宝的同意,当家庭新成员降临时,最大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大宝的性情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

比如孩子的情绪不稳定,作为退行 现象,孩子会出现返婴行为。常见的就是大宝能自己做的事情哭闹着要大人代劳,可以健步如飞了却要大人抱抱等。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变得比以前容易生病,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所谓情感和身体是一体的,如果孩子是为了迎合父母而迫于接受弟弟或妹妹,他们的真实情感是压抑的,身体就会不舒服,反应就是孩子比以前更容易出现发烧、肚子痛、感冒等症状。

《绘本之用》告诉我们,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多关注大宝的需求,表达对大宝的爱,让大宝感受到即便有了弟弟妹妹,父母依然爱他/她如初。

尤其是三岁上下的大宝,在情感上是更依赖妈妈的。因此妈妈们不妨把小宝托付给其他的家庭成员,然后腾出时间来多陪伴大宝。

如果是一个人带娃的妈妈们,建议见缝插针地表达对大宝的“偏爱”,在小宝入睡后尽量多跟大宝交流和拥抱。

当然,父母还可以和大宝共同阅读绘本,让大宝快速适应家庭新成员加入的氛围,从而接纳自己成为哥哥或姐姐的新身份。

书中推荐了《彼得的椅子》这本绘本。彼得因为坐不进自己小时候的椅子而被抱到大人坐的椅子上,父母通过对彼得的拥抱和关注,让彼得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接受妹妹的存在,把自己的椅子让给妹妹。

随着孩子们长大,必然又会出现新困扰,那就是孩子们之间的比较和争吵。

《绘本之用》里有句话说,“无论多小的孩子,都认为兄弟姐妹是竞争对手,脑袋里都存在着希望父母平等对待的意识。”

父母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就责令大的孩子让给小的,这会让大宝对自己的新身份产生排斥和抗拒的心理,甚至产生被抢夺走的嫉妒和报复心理,从而就是背着大人欺负小宝。

当然,也有的父母过度照顾大宝的情绪,从而温柔地强制小的让给大的。这不仅会让小宝觉得委屈,也助长了大宝的强势。

在这里,作者建议,兄弟姐妹们吵架或闹矛盾时,把事情对他们解释清楚并让他们理解很重要,也就是所谓的对事不对人。

书中推荐了《小蒂奇》绘本,这是一本从老幺的角度来讲述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们懂得不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有各自的利弊,明白父母给予他们的爱是一样的。

面对多孩家庭的矛盾,作者还推荐了另一本绘本《家里有了小妹妹》,绘本中有一句话值得父母们借鉴,“能拿到零花钱的,只有像你这样的长大的姐姐,当姐姐很棒吧?”

让大宝接受弟弟或妹妹的存在,或是安抚孩子们的情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是父母反复传递对孩子们的爱,更是孩子们需要反反复复去体验,最终接受事实。

鼓励孩子学会表达,父母才能正确理解孩子的需求

有一段时间,我女儿经常会拉着我们的手朝家里的零食区走。我们知道她想吃零食了,可是又有很多种类,怎么问她也不肯明确说出来,导致我们并不知道她到底要吃哪种?

我一直鼓励她表达出来,有时候我已经猜到她想吃什么了,可是她不表达出来,我就假装不知道,一直跟她“耗着”。

后来,她想吃什么,想买什么,或者需要我们替她做什么的时候就会直接表达出来。甚至,当我们要求她做什么,她不愿意做也会表达清楚原因。

尤其是孩子在入园前,鼓励孩子学会表达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除了父母需要从孩子口中了解到他们在幼儿园的情绪外,让孩子懂得向父母和老师求助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很庆幸在入园前,教会了女儿学会表达。她跟我分享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也会表达她的心情,甚至她在适应期会主动请求老师照顾她。

鼓励孩子学会表达,这帮助孩子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绘本之用》中推荐了绘本《心情》,通过绘画诉说孩子处在不同情境中的心情,又通过表情来展现那时那刻的心情。

在孩子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对于生气、难过和高兴等这样抽象的词汇和状态是难以理解的,而绘本刚好通过具体的表情和绘画让孩子理解,并且接纳自己的情绪。

教会孩子表达,不仅是表达他们的情绪,更是教会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

书中有一句话说,“孩子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可以体现在游戏中。”面对居领导地位的小伙伴,孩子往往迫于力量的弱势而无法对自己受到的不公平说不。

作者建议,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家庭氛围是否容许孩子说不?应该让孩子自己拒绝的时候,父母可曾代为表达不乐意之类的话?可曾动用父母的权威来压制,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书中推荐了《小黑鱼》这本绘本,讲述了小黑鱼勇敢地表达出对金枪鱼的不满,随后激励了海里小鱼们的勇气,于是纷纷跟着小黑鱼开动脑筋赶跑大鱼的故事。

现在很多成年人,抛开一切生存压力后总是懊悔在那个时候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往往是因为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被剥夺了这个能力。

这也是心理学上说的,幼童时期的尊严决定了一个人以后成年的情绪和幸福感。为了孩子将来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父母应该趁早引导孩子学会表达。

何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启蒙

孩子在四五岁之后开始对男孩和女孩的在身体方面的差异表示关注,在这个时期,孩子口中开始频繁出现“小女生”、“小男生”,甚至是让父母闻之惊变的词汇——“屁股”。

这表明孩子开始有性别意识的萌芽了,在这个阶段就正好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启蒙的时期。

《绘本之用》里推荐了一本科普绘本《什么是女孩?什么是男孩?》,这是一本“以2岁至成年人为对象的科学著作”,通过照片与朴实的文字,浅显易懂地告诉我们什么是性别差异。

作者建议,当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这本绘本的时候,面对刊登的某些可能让我们吓一跳的照片时要若无其事地给孩子讲读,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就是长这样的。

如果是初次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启蒙,不妨跟孩子共同阅读《妈妈爱我》这本绘本,它明确地回答了孩子对性的朴素的疑问,适合作为孩子的第一本性教育读本。

正面管教孩子的言行

女儿入园后有一天跟我“诉苦”,说某某小朋友抢她的玩具,她很不开心。

我先是安抚了她的情绪,然后告诉她,“幼儿园的玩具是所有小朋友的,你和某某小朋友都可以玩的。如果你不愿意让给小朋友先玩,那你就找老师说一下小朋友抢玩具的行为。”

女儿后来跟我就同一件事又“诉苦”了一两次,我依然还是那么跟她交流,还询问她,是否告诉了老师?

再后来,她再也没有跟我说过这种情况,情绪也一如以往,每天上学都充满了热情。

在正面引导下,孩子在反复体验和感受中,她明确了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共有的,而不像家里的玩具,她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甚至只能是她一个人玩。因而,这件事不再困扰到她。

《绘本之用》推荐了《这是我的!》这本绘本,讲述的是三只小青蛙一天吵到晚,这是我的!直到共同经历过雷电和大雨的恐怖体验后,才终于理解了池塘是它们共有的。

孩子到了三四岁经常会把自己的过错推卸给爸爸妈妈,甚至撒谎。这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知道了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意图存在差异。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主感开始萌芽,相伴随的是产生了内疚感和羞耻感。因而孩子在撒谎的时候并不是心安理得,作为父母更重要的是理解孩子迫不得已撒谎的心情。

在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后,父母可以利用孩子萌生的内疚感让孩子知道父母能够包容他们的错误,只要改正就好,引导孩子做一个真诚的人。

《贪吃的狐狸》这本绘本讲述了狐狸冒充人类骗三位太太拿食物给它,还以为自己巧妙地愚弄了人类。其实大家从一开始就知道它是狐狸,最后大家取笑道:“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啦!”

绘本并没有一副教训的口吻,给人的感觉很温馨。而这种基调恰好能够让孩子的心情放松,并且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经常听到不少宝妈,尤其是家有男娃的宝妈抱怨道:“孩子仿佛身上蓄着一股洪荒之力,充满了强大的破坏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道德感还未发育完善,他们缺乏自制力,天性里又带着破坏的欲望,不管对物还是对人,他们下手不知轻重,甚至不惜以卵击石。

同时,孩子对身体的动作已经有所认识,父母可以借助绘本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自己的能力。

《孤独的怪兽和石兔子》讲述了小怪物渴望朋友,可是它一接近动物们就吓得逃走了。小怪兽只好把一块岩石砍成小兔子的形状和它做朋友。可是小怪兽发笑或唱歌散发出的能量把石兔子毁灭了。

面对孩子的洪荒之力,父母除了抱怨更应该做的是正面管教孩子控制他们的情绪和力量,学会与别人协作。

《大家一起来》这本绘本刚好就讲到了合作意识,告诉孩子一个人做不好,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不成问题。

关于养育者的问题

在《绘本之用》的序言中,作者坦言她们出版这本书的两个心愿。

一是希望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拥有欢乐的亲子共处时光。另一个是,希望父母在陪孩子共享绘本乐趣的同时,就育儿问题进行一番思考。                                      

家庭里,承担养育主要责任的往往是妈妈,因而大部分家庭里的妈妈们总是比爸爸们更容易情绪崩溃,以及对孩子大吼大叫。

所以,《绘本之用》里针对妈妈们的这种情况提出建议,让妈妈接受自己的孩子,引导爸爸参与到育儿当中,并且学会寻找家人的帮助。

众所周知,一个家庭的氛围如何往往也是由妈妈们的心情决定的。在这本书中,有一本绘本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气哼哼一家人》,幽默又令人深思。

在绘本的前半部分,家里人总感觉气哼哼,他们不说谢谢,不开玩笑。形成恶性循环后,一家人吃饭睡觉都是气哼哼,全家人头发倒竖,坏事也一桩接一桩。

直到有一天,最小的气哼哼小弟偶然发现了“软绵绵”把它带回家,于是全家人的情绪发生了改变,变成了笑眯眯,从此坏事变成了好事,全家人连长相也随之改变,看着越来越可爱。

家庭系统的氛围不仅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对父母也一样重要。与其说这本绘本是给孩子阅读的,不如说是让养育者思考的触发点

最后用一句话和诸位养育者共勉——做父母的只有正视原生家庭和成长过程中的痛苦,才会避免把同样的痛苦让孩子再遭受一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