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高中语文《声声慢》教学设计
2021-11-09 | 阅:  转:  |  分享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教学:、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

三、鉴赏:



联系李清照具体的人生经历。

附: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总结:亡国之愁、丧夫之愁、沦落之愁、孀居之愁)

(二)怎样入愁

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叠字有何作用

1、形式上,增强语言的音韵美。

2、内容上,增强感情,起强调作用,奠定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4、在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词中选取了“淡酒、急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六个特定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劲急、雁群南飞、黄花满地、雨打梧桐的残秋图景,营造出一种冷清凄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的孤寂愁苦之情。

5、分析意象

●三杯两盏淡酒

①列出有关“酒”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登高》)②: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怎敌他晚来风急①列出有关“风”诗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②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①列出有关“雁”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教师点拨: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旧时相识的雁吗?)②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①列出有关“黄花”诗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李清照《醉花阴》)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①列出有关“细雨”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梧桐”意象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小结:????

五、作业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