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父祭

 pccngs 2021-11-09

图片

11月8日,是家父李默然的祭日。

9年前的今天,家父仙逝。

9年来,我一直在整理家父的演剧资料,他的排戏笔记从1950年10月11日记起。目前找到的有近40本,还有几百万字的手稿。

图片

在整理家父的资料中,我看到他对戏剧的痴迷和对塑造人物的追求。

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演员应该对谁负责呢?据我个人的体会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负责;一方面对观众负责。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负责,就是对工作负责;对观众负责,也就是对人民大众负责。这两者是密切结合的,只有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负责,才能更好的对观众负责,只有怀着对观众负责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创造自己扮演的角色。”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是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今七十年,那年,李默然24岁。

图片

家父李默然一生对表演艺术的追求就是“三化四品”。

“三化就是消化、变化、融化”。

“四品就是大江东去、潺潺流水、曲径通幽、异峰突起”。

家父的资料中多次谈到他对“三化四品”理解。

家父从小贫穷,曾经在牡丹江戏园子里卖烟卷,这让他看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戏曲,他头脑里的舞台美就是中国戏曲。

图片

后来他参加了职业剧团,开始学习演话剧,话剧表演中的生活化开始让他很不适应,但是,在严正等老前辈的严格训练下,家父开始对斯坦尼斯拉夫的体验派演剧体系顶礼膜拜。

在不断的实践中,他逐渐找到自己的表演方法,就是要深刻地体验人物,要消化剧本和人物,要把自己变化成人物,在变不了的地方,要想办法和人物融化为一体。

他在1954年27岁排练话剧《尤利乌斯伏契克》时,记了一万多字的笔记,其中的三个阶段正是这“三化”,尽管那时他还没有这样的提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还只是体验那一部分。

要让舞台上的人物从生活状态进入艺术美的状态,则要把化在自己身上的体验艺术夸张地表现出来,这些夸张要让观众接受,要像大江东去一样一泄千里,又要有潺潺流水一样让观众舒服地欣赏,要把观众带入神秘的境地,又要在高潮处异峰突起让观众感受艺术的震撼力。

他在1986年59岁排演《李尔王》时,已经能够把这一表演体会总结成文字经验。

图片

图片

应该说,家父用一生的精力,探索、实践中国戏曲夸张表演艺术和斯坦尼斯拉夫体验艺术的结合,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也是他终生追求的中国演剧风格。

2012年11月8日,家父85岁的最后一天,还在扶案修改他一生中最后的文字《三十年回眸》,记念中国梅花奖三十周年。

图片

几小时后,家父驾鹤而去。

整理家父的资料,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我的艺术修养不够,历史知识欠缺。但是我要争取在明年家父去世十周年之际,让这样一本以学习、研究家父李默然戏剧生涯的笔记为主要内容的戏剧资料面世:

《三化四品——李默然对表演艺术的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