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古玉看料么?

 烽燝ZC 2021-11-09

玩古玉的爱好者经常会陷入古玉产地的谜题中,能判断出产地当然是件好事,但实际情况确实很难做到。笔者认为玩古玉就不需要纠结这些,懂得古玉的共性特征,能判断它的新老和质地的好坏就足够了。

凡是好的材质,一定是结构致密、莹润、细腻、脂粉感强,给人一种温润的视觉感受。那么古玉的材质好坏的标准需要满足上述标准,又不能拘泥于上述标准。古玉经历了长期的氧化,风化,盘抹,玉表面形成了皮壳和包浆。古玉长期深埋于土里,也不可避免产生沁色和一些结构状物质,结构也不如新玉致密。。

老行家把古玉大致就分和田玉、岫玉、地方玉,原因也是很无奈的。第一古玉是流转的,并不是该地区出土的玉器就是用该地区出土的石材制作。第二同为透闪石玉,即使是新料都很难区分产地更不用说入土受沁,长期老化风化的古玉。因此古玩行就按玉性的明显不同来区分,不吃刀的是和田玉,吃刀、透明度高并且油脂光泽明显是岫玉,其他都归结为地方玉。

不论是何种材质的古玉,虽然晶体结构不同,但是元素都是硅、钙、镁等元素组成,它们所形成的皮壳有共性。包浆这是由环境起决定性作用。南方以出土莹润的玻璃包浆为主,一层透明玻璃质外壳。北方环境比较干燥,包浆呈现结晶状斑散布在玉器表面。南方包浆比北方包浆肥厚,更有玻璃质感。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不论南方北方,出土的包浆一定莹润,看极小点光泽是收敛的,是紧的。

图片

图片

岫玉

图片

图片

▲地方

图片

▲和田玉

如上图所示,凡是老玉不论什么材质其包浆和皮壳的光泽内敛,紧的。

图片

在长期的古玉实践中,通过材质鉴定古玉真假也是有一定的效果。上世纪和田玉的供应量还是相当充足,自然价格不高。与此同时,大量国营玉雕厂由于经营问题改行做仿古玉器,这段时期有大量低档和田玉制作的仿古玉流入市场,成为新中国收藏热兴起后第一批大规模的假古玉来源。本世纪起由于“文玩”热的兴起,和田玉形成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从而俄料、韩料等替代品进入市场。这段时期鉴宝栏目风靡全国,各类专家层出不穷,古玉新老标准混乱加之玩新玉的商家炒作,出现“老货卖不过新货”的现象,和田玉的价格一路看涨,至今市面上的仿古玉就不是和田玉制作,甚至不是俄料制作。

文物爱好者若能够辨别和田玉,则能在普通渠道买古玉时增加一份保障。因为如今和田玉不太会被用作仿古玉的原料。和田玉与俄料等替代品之间的差别就是韧性,感觉如同厚厚的米油凝结的胶状物。这是长期实践的总结,在80 90年代笔者玩的和田玉都是有韧性的,然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广义和田玉缺乏这种质感。

图片

图片

▲和田玉的韧性质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