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陌生人也会借你一把伞

 刘相春1967 2021-11-09

今晚上在山上走得时间长,步数也多,超过了20000步,是近期走路步数的一个峰值。为啥今天走这么多步数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去还伞。

当然得先有借伞才有还伞,这话要从昨天晚上的走山说起。

我家门前有座山,名曰景山。景山不是很高大,且修了很平整的柏油间杂石板的路面,坡度又不是很陡,所以很适合散步。这也是我喜欢在现在的房子居住的原因之一。

平时忙碌的时候,只有在得空的时候才会去景山上走走。走的长度可以自有选择。从山脚开始走,围着环山公路绕一圈再回到出发的山脚,大约十公里;从半山腰的小广场出发,围着环山公路绕一圈再回到出发的半山腰小广场,大约八公里;从山上的礼贤广场出发,围着环山公路走一圈再回到礼贤广场,大约五公里;从礼贤广场出发到动物园北门,来回都是平路,很好走,大约三公里。现在是疫情时期,学校迟迟不上课,我们也迟迟上不了班。随着疫情的好转,管控开始放松,我们也得以出来山上走走,一则散散宅在家里憋闷了一天的心情,二则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以抵抗病毒。而且我们经过观察发现,每天下午五点钟左右,是山上人最少的时候。现在最可怕的就是人,所以,我们一般都在这个时段上山。

我们昨晚是从半山腰的小广场出发的。

出发的时候看看天气还可以,也就没有带伞,其实也就是随手的事儿,伞平时就放在车门的扣斗里。走到大概有三公里的样子,突然感觉天上开始飘下毛毛细雨,我们于是加快了脚步。北方的三月,“吹面不寒杨柳风”;南方的三月,“沾衣欲湿杏花雨”。雨是说来就来的,似乎整个一个三月都是浸泡在雨里的。

越往前走,雨似乎越来越大了,由毛毛细雨到淅淅沥沥的中雨到稀里哗啦的大雨,冒着雨,我们走到了位于动物园北门附近的公厕附近。公厕向外延伸出很长的屋檐,正好适合避雨。

此时的我们陷入进退两难。

往前走,还有大约四公里的路程,没有避雨的工具,势必是一场被淋成落汤鸡的苦旅。而且在这非常时期万一着凉了感冒了发烧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在公厕的屋檐下避雨,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因为这南方的雨一旦下起来可就是西瓜皮揩屁股——没完没了啊,公厕边的味道倒还是其次。

妻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男厕女厕的中间,有个小房间,里面住着公厕的管理员,是一对中年夫妻,我们以前来回走的时间经常会见到他们。妻说我们能不能向他们求助,要两个黑色的大垃圾袋,套在头上身上也不至于被淋得很惨。我很有些难为情。不认不识的,人家肯送给我们垃圾袋吗?再说了,疫情期间,人和人之间都避免接触,这个时候去麻烦人家是不是不合适。

犹豫了几犹豫,还是妻比我“闯实”,她敲响了公厕管理房的房门。那个中年女人听到敲门开了门又关上门回去戴上口罩再开了门,听清了我们的来意,很爽快地说,哎呀,垃圾袋是有的,也可以送给你们,可是那个东西不管什么用啊,你们还不是一样被浇湿?没等我们搭话,她又自顾自地说,我这有两把伞——你们是两个人吧?伞么有点破,有点旧,不过也可以对付着使,就借给你们吧!

我们自然是喜出望外,本来期望不高,谁知得到意外惊喜!我们主动承诺明天一定将伞送还,然后千恩万谢地告别那个中年妇人。

两把伞都不大,还有点漏雨,但至少可以免除我们的淋漓之苦了。接下来的路走起来也似乎顺畅了许多,纷纷扬扬的大雨似乎也一点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的心情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些愉悦。

这不,今天晚饭后,我们带着自己的伞,拿着人家的伞,一边锻炼,一边去还伞。我们受人点水之恩,虽不至于涌泉相报,但信用总还是讲的,承诺总还是要兑现的。

忽然想到那日去单位防疫值班事情。

我们领导因为下午有个网上会议,去了单位。走廊里我们相遇了,四目相对,我忙着问好,一边问好一边向后退,嘴里不停地说着,不能离您太近,不能离您太近,免得有病毒感染的危险。领导倒是微微一笑:你不必过于紧张,我们都是健康人,没事的,没事的。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的心里是暖暖的感觉。

忽然还想起来一次在山上走路的遭遇。

对面来了两个女人,戴着口罩看不出来长得难看好看的那种。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很自觉,你在马路那边走,我就在马路这边走,中间至少有七八米的距离隔着。谁知我们与那两个女人快走到交错的位置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女人竟然以袖遮面,仓皇与我们错过,仿佛我们就是大病毒一样。说实话,保护自己的行为无可厚非,这么夸张的动作还是让我心里有点不舒服。

非常时期,更见人性。

因为病毒肆虐,本来就很疏远的人心进一步疏远,这让人时常感觉倍增凄凉。然而,凄风苦雨中我却总能看见那把陌生人借给我的伞,总能看见让人感到融融暖意的笑容。这些使我在这样一个凄冷的季节里减轻了很多的寒意,从而在心底生出了很多的希望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