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主持人康辉: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努力拿一个较高平均分

 安月白 2021-11-09

遇见安月白

写作丨阅读丨见世界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1

之前大火的《央视主持人大赛》被网友喻为是“神仙打架”,参赛选手表现精湛让人忍不住赞叹,点评嘉宾更是让大家叹服不愧是大神。

康辉作为其中重要级别的点评嘉宾,同样引人瞩目。他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选手的不足,而是点评风格温厚暖心,每每都是用“如果说,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这样的字眼去给予指导。

而这段时间,因为康辉在节目《你好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网友更是直呼“被康辉夫妇甜到了”。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会吃到康辉撒的狗粮。

从小,康辉就是旁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好学又上进,但是他并不每门都争第一。

就出单科来,是不是永远能拿第一?我做不到。但是每一科都努力,达到及格,及格之后呢,再往上一点,最后呢,可能平均分算,我在那个成绩单上还能往前靠一点。”

尽力拿一个较高平均分,学业如此,康辉的人生也是如此。

大家对康辉的第一印象是《新闻联播》中那个字正腔圆、一脸严肃的他。《新闻联播》的要求一向是“金标准”,也是电视行业最高、最严、最有效的编播标准。万无一失在那里不是愿望,而是要求。

康辉也一直拿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不断突破。他在2012年十八大期间,近乎完美地直播了持续124分钟的《新闻联播》。也曾24小时内持续高强度工作近20小时,哪怕疲惫到下一秒能睡着,也能在下一秒精神饱满得面对镜头。

他说,工作中能战胜疲劳、最最提神醒脑的不是咖啡、红牛,而是反复默念的一句话:“我在岗位上。”

2019年,康辉爆红。他在国际锐评中的“美国的观点荒唐得令人喷饭”“满嘴跑火车”“怨妇心态”等接连上热搜,也让观众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康辉。

事业上死磕自己,生活中,康辉并未松懈对家人的爱与陪伴。他在《与妻书》中写道:万千荣耀,不及日日晨昏间的琐细。两人结婚20多年依然恩爱有加。

从结婚起就选择了丁克,两人没有要孩子,将养的猫咪视为儿女。很小的时候,康辉被狗吓过,以至于看到狗狗猫猫等小动物都会浑身紧张。但是,他的太太刘雅洁喜欢各种小动物,尤其是猫。

因为妻子喜欢,康辉决定养猫,慢慢的猫咪也成为了重要的家人。

空闲时间,康辉的兴趣爱好也挺广泛。他学过国画、书法、篆刻,喜欢古典诗词,此外,还特别喜欢阅读和看电影。偶尔,也会捧上一杯江南绿茶,细斟慢饮。书、画、影、茶,俱是生活。

工作上一丝不苟,生活中有烟火气,有高度有温度也有宽度。接纳平凡,但不甘平庸,在每一个领域都努力一点,尽力拿一个较高的平均分,这是康辉的人生哲学。

2

从不羡慕那种事业有成但是家庭破碎或是无法兼顾健康与生活的人,尤其喜欢那类工作、家庭与生活能够兼顾、活得温暖有烟火气的人。

记得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前的那个暑假,经历了一期培训。有次讲座,一位老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工作30年的经历,我却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

因为他说自己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带高三毕业班,而且还是班主任,工作几乎把生活填满了。所以,父亲去世他没能回家,妻子重病卧床几个月他没能照顾,儿子也面临高考他无暇陪伴……

感动是有的,看着那位教师白发苍苍,谈及学生的成就时热泪盈眶,心中无比钦佩他对学生的付出。但同时,也为他感到心酸,为他的家人感到心酸。那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产生怀疑:是否只有这样奉献与牺牲才能算是好老师?这种单一纬度的生活是否真的有益于工作的发展?

没有生活的滋养,只在工作上拼命,这样的人生未免有些失衡。

这让我想到了李开复老师的故事。

李开复老师一直笃信且奉行做最好的自己,时刻鞭策追求最有价值人生。他的每分每秒都要精确计算,争取最高效率,经常半夜还在处理工作邮件,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长期处于超大压力的紧绷生活状态之中,为了保持清醒,每天喝了许多咖啡,晚上睡不着就依赖安眠药。

然而,老天突然给他开了一个黑色玩笑,52岁的时候他突然被查出来患了第四期淋巴癌。经过了17个月的医治,调整了生活方式,病情才慢慢稳定。

后来,李开复老师在《向死而生》一书中感叹到:

过去的我,工作第一,事业第一;现在,家人第一,健康第一。我仍然热爱工作,但也学会放下偏执,不再计较是否最大化利用时间、最有效发挥影响力,也不再把世俗价值里的名利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愿挖掘自己的内心,去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我想,这样的人生才会圆满,没有遗憾。”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如果这一项的分值过低,一定会拉低整个人生的平均分。对于健康,你至少得基本及格,饮食、运动、睡眠和压力要设法取得平衡。

3

前面那位老教师的例子,可能稍微有点极端。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在生活中也会因为追求某一个领域的“高分”而导致生活失衡。

“等换个好工作,再谈恋爱。”

“等我忙完这段时间,有空闲再陪孩子。”

“等赚了钱,再好好孝顺父母。”

“现在工作最重要,以后我一定好好吃饭不熬夜。”

……

可是,多少人就败给了一个“等”字。时间并不为谁停留,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父母突然就老了,等好工作搞定可能你喜欢的那个人已经结婚了。

怎么调整这种失衡的状态呢?可以试试邹小强老师提出的“平衡人生九宫格”。

这九宫格就像是一个人,人脚下踩着的是三个根基,即健康、财务和社交。左右手握着的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人头顶上是三种享受,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享受,体验突破的愉悦享受,还有休闲娱乐的放松享受。

当然,要取得一个较高平均分,并不意味着走入另一个极端,事事追求平衡,企图十全十美。

古典老师将生涯发展分为四个维度:高度、深度、宽度、温度。如果在每个维度都想拿最高分,迟早会把自己累死。不完美,才是真人生。既然如此,怎样尽量达到平衡呢?

要知道,生命和所有运动一样,每个人的平衡方式都不一样。要找到平衡,需要先明确自己的重心是什么,接下来再根据自己的侧重点分配时间和精力。

举个例子,李开复老师认为他的人生主要分配在工作、公益、家庭+朋友+休闲这三类事情上。他是按照这样的比例分配的:

30多岁:90%给工作,1%做公益,9%给家人、朋友及休闲 

40多岁:85%给工作,5%做公益,10%给家人、朋友及休闲 

50多岁:75%给工作,10%做公益,15%给家人、朋友及休闲 

60多岁:50%给工作,20%做公益,30%给家人、朋友及休闲 

70多岁:25%给工作,30%做公益,45%给家人、朋友及休闲

具体到日常工作、生活的安排呢?介绍一个小技巧:

列下你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然后花点时间想想什么事情要尽量做到百分之百完美,什么时候只要做到75%或50%,什么时候只需做到25%就足够。

当你不再纠结事事要做到100%完美,按照不同的程度去执行,事情一下子就简单多了。

结语:

宫崎骏在《魔女急宅便》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这个世界有些事情真的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在自己与世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身体健康需要平衡,生态发展需要平衡,人生也一样。平衡不是平庸,而是一个系统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人生并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网状延展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在每一个领域都努力一点,尽量拿一个较高的平均分。

无论您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您的灵魂树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