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写作?看看金庸先生的写作秘籍

 思明居士 2021-11-09

作文中最令孩子叫苦不迭的,一定少不了“景物描写”,一到写景就开始犯愁的孩子,只能借助最简单的形容词,笔下难免出现“高大的树木”、“鲜艳的花朵”、“嫩绿的树叶”等一系列同质化形容,无法脱颖而出。

那景物描写究竟要怎么写,才能令观者耳目一新呢?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其目的,一是营造人物角色所处的空间状态,二是为了烘托气氛。写景时,远不可紧紧盯着“景”,其实写景的内容很宽泛,除了人物以外,其他物都可以归类到“景”之中。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写诗作词常常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写词之时需要写出境界来,才能有流芳百世的好词句,而这境界,并不单单借重对景物的描绘便可完成。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写景的最高追求,并不在于“美”,而是在于“真”。这里所说的真,指的是“真景物、真感情”。

无观察,则无真景物;无共情,则无真情感。

小说《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坠崖与杨过分离十六年之久,等到杨过苦等赴十六年之约,到了绝情谷的悬崖边,金庸写了这么一段。

自从听了黄药师那几句话后,他早知“大智岛南海神尼”云云,是黄蓉揑造出来的鬼话,但崖上字迹确是小龙女所刻,半分不假,只盼她言而有信,终来重会。眼见太阳缓缓落山,杨过的心也跟着太阳不断地向下低沉。黄昏时分,当太阳的一半为山头遮没时,他大叫一声,急奔上峰。身在高处,只见太阳的圆脸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宽,只要太阳不落山,十二月初七这一日就算没过完。在一座山峰上祈望太阳落山,又气急败坏地奔上另一座更高山峰。

可是虽于四周皆已黑沉沉之时,登上了最高山峰,淡淡的太阳最终还是落入地下。悄立山巅,四顾苍茫,但觉寒气侵体,暮色逼人而来,站了一个多时辰,竟一动也不动。再过多时,半轮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这一天已经过去,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

小龙女始终没来。

——《神雕侠侣》

文段中的太阳,切实地对应着小龙女与杨过的白日之约,也在某种层面上,寓意着人心中最热切的希望。而太阳落下,既明示着约定的破裂,更指向人内心希望的熄灭。

而杨过随着太阳的运动而不断攀向高峰,实际上是为了维持心中的期望而做出最后努力。

当他攀上最高山峰,还是没能留住西落的太阳,没等到约定之人,此时的悲恸岂是能用三言两语形容。

这段文字,未曾用一字写杨过悲痛欲绝,仅用自然界的太阳落下,月亮升起,便将情绪渲染到极致。这便是真景物,真感情。

文章图片3

写出了真景物,造出了真境界,这之后,王国维还区分了这其中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看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金庸小说中就有非常经典的,分别呈现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景物描写。

《笑傲江湖》金老借令狐冲孤独的身影深深击中了读者的内心。

他左手从剑刃上取过一片柳叶,说不出的又是欢喜,又是奇怪。在湖畔悄立片时,陡然间心头一阵酸楚:“我这身功夫,师父师娘是无论如何教不出来的了。可是我宁可像从前一样,内力剑法,一无足取,却在华山门中逍遥快乐,和小师妹朝夕相见,胜于这般在江湖上孤身一人,做这游魂野鬼。”自觉一生武功从未如此刻之高,却从未如此刻这般寂寞凄凉。他天生爱好热闹,喜欢好酒,过去数月被囚于地牢,孤身一人那是当然之理。此刻身得自由,却仍是孤零零地。独立溪畔,欢喜之情渐消,清风拂体,冷月照影,心中惆怅无限。

—《笑傲江湖》

令狐冲终于从黑暗的地牢出来了,他重新获得自由并学到了高深的武功,本来该欢喜才是,但他心中惆怅无限。

他回想起年少在华山与众人共度的逍遥时光,想起了与小师妹朝夕相处的日子,想起了华山绝顶的风雪,想起了山谷的草木,还有思过崖上的种种往事。

几经变故,如今物是人非,偏偏“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潇洒不羁的令狐冲独立溪畔,清风拂体,冷月照影,无半点潇洒之态。

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成长的某个阶段,在某个场景的感应下,忽然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孤独感,便更怀念以前。怀念以前的懵懂岁月,那时候一无所有,却逍遥快活。

文章图片5

读者透过令狐冲,所见所闻皆为寂寥,天地之大,竟容不下他微不足道的小小愿望,如此融情于景,使天地万物都沾染悲情,是难得的“有我之境”。

而“无我之境”,可以来到《书剑恩仇录》,看钱塘江涨潮时的一段精彩描写。

潮水愈近愈快,震撼激射,吞天沃月,一座巨大的水墙直向海塘压来,眼见白振就要被卷入鲸波万仞之中,众侍卫齐声惊呼起来。白振凝神提气,施展轻功,沿着海塘石级向上攀越,可是未到塘顶,海潮已经卷到。陈家洛见情势危急,脱下身上长袍,一撕为二,打个结接起,飞快挂向白振头顶。白振奋力跃起,伸手拉住长袍一端,浪花已经扑到了他脚上。

——《书剑恩仇录》

潮水汹涌,吞天沃月,竖起一面面水墙。金庸描写这段时并没有从角色内心向外观看,而是采用了全知视点,钱塘江的潮水翻涌而来的瞬间众人的反应皆在其中。

自然的变化独立于人之外,在自然巨变和冲击下,就算是当世高手也无法在水墙的“攻击”下逃离。外在世界不以个人的努力而改变,也许正是小说想表达的。

这段利用全知视点客观描绘出的图景,我想也正符合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无我之境”。

光是说境界,也许玄之又玄,那么究竟什么才叫作“境界”呢?

王国维将境界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造境和写境。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虚构之境,材料也必然源于自然之中,回归自然,遵循自然之法则;而实际描写的境界,是对现实的描写和再现,也带有其理想倾向。

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便有夺人眼球的一段描写,极得造境之精髓。

这套曲子模拟大海浩淼,万里无波,远处潮水缓缓推近,渐近渐快,其後洪涛汹涌,白浪连山,而潮水中鱼跃鲸浮,海面上风啸鸥飞,再加上水妖海怪,群魔弄潮,忽而冰山飘至,忽而热海如沸,极尽变幻之能事,即所谓“鱼龙漫衍”、“鱼游春水”,水性柔靡,更胜陆地。而潮退後水平如镜,海底却又是暗流湍急,于无声处隐伏凶险,更令聆曲者不知不觉而入伏,尤为防不胜防。

——《射雕英雄传》

文章图片7

写景的诀窍,不外乎造境写境的能力,最需要的是敏锐的观察力与细微的感受力。有了这两种能力,所见之物在笔下都成为情感的载体,所思所感也有迹可循。

若是还没能掌握景物描写,不妨看看金庸小说,大到山川河湖,细到落叶飞花,都能在小说文字中找到最切实的描绘。

学会写作,首先从模仿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