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钓者,在多数情况下都会被人赋予“菜鸟”的称号。钓鱼不光要掌握技术,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什么样的天气适合垂钓,钓鱼前要怎么选择鱼漂,怎么选择鱼饵等等。那如何才能够熟练掌握钓鱼的技巧呢? 在钓鱼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尤其天气这块要特别注意,看是否适合垂钓,或者是否有极端天气发生。如果有大风、大雨,还有冰雹、下大雪等天气时,一般我们不建议外出垂钓。所以对于垂钓人来说,实时掌握天气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然后出去垂钓前也需要针对天气变化做好防护,时刻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2、 选择鱼漂 浮漂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下面的一段是漂脚,中间是浮漂的主浮体,最上面部分是视漂。新手在学习钓鱼时,优先考虑的不应该是是否能够钓到鱼,而是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装备,比如鱼漂如何选择。 浮漂浮力的大小是选择浮漂非常重要的一点,它可以直接关乎到所用到的铅坠大小。浮漂越大,鱼吸食拉动也会越困难,从而导致浮漂上不容易出现信号,浮漂越小则相反。因此选漂时需要确保鱼吸食进口的信号能够传递给我们。 3、 选择鱼饵 垂钓人常用的饵料有三种。一类是蚯蚓、红虫类的鱼饵,即虫饵。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挂钩。一类是麦粒、玉米粒等天然的粮食饵料,即粮食饵。这类饵料可根据它的成长熟度判断其是否可以直接挂钩。最后一类便是商品饵,这是大多数垂钓人用的最多的一种饵料,品种琳琅满目,也会导致钓友常常会在选择饵料时纠结。 在使用商品饵料时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状态和味型。味型就是饵料的味道,如果垂钓不同品种的鱼,就需要搭配不同的味型。状态就是饵料开出来后的软、硬、散、黏的形态。如果开出合适的状态,就会方便挂钩。刚开始如果不会开,可以用量杯来控制加水的量,多开几次即可轻松掌握。 4、 选择钓位 钓位的选择关乎到鱼的数量。可以根据地形、水质来选择钓位。 地形与周围的环境有差异性,才可能是有鱼出没的地方,水下如果有遮挡物或者水底不平等,这些也都是鱼容易藏身的地方。高温季节可以根据岸边是否有树,来判断是否可以垂钓,因为岸边有树的地方往往也是食物比较多的地方。 看水质主要是看水的颜色,即颜色的深浅度。通常情况,略带黄绿色的水质是最好的,如果藻类比较丰富,那么水质就相对比较好些,里面的鱼自然也就会多一些。 春季刮东风和东北风时我就知道要爆护整个春天也不是所有天气都适合钓鱼,只有这3种天气才钓鱼的好天气。第一种,斜风细雨的日子,第二种,阴而不冷的天气,第三种,阳光明媚的刮风天。大家不妨仔细想想,你爆护的时候是不是多半都是这几种天气?今天的主题是说刮风,那么在春季里,刮什么风比较适合钓鱼呢?路人甲根据这些年的作钓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今天分享出来希望能够给新手钓友一些帮助,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钓友们多多指正。 1,在不刮风的时候,甚至连续几天都没有风,这时候就应该钓浅滩,钓位选在有水草的深浅交界处,这里的渔获一般不会让你失望。如果资源够丰富甚至还能连竿上大板鲫。这时候亮水区很容易因为上层水温的升温和水底温差过大,导致鱼上浮,这时候钓亮水区肯定没有到水草区好。就算钓亮水区也应选择上午十一点以前和下午3点以后,中午那段时间鱼群百分百会上浮,哪怕要钓也应该钓浅水和钓离底。 2,刮北风或西北风,只要是刮这两种风,就意味着降温,对春天来说这就是倒春寒。鱼儿对温度是非常敏感的,而浅滩处对水温的影响又是最直接的。所以这时候钓浅滩是不行了,这时候的鱼群都会游到深水区去了,而且鱼的活性和觅食欲望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夏季,甚至完全闭口。这时候就别出去钓鱼了,如果钓瘾实在是大,也只能钓向阳背风的深水区。再钓浅滩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和饵料。 3,刮西风和西南风,这是我最讨厌的两种风向,只要是刮这两种风,基本上都是颗粒无收。从高大上的角度来解释,就是挂西风和西南风的时候会受到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吹来的都是暖风,从而影响鱼情。这时候气温回升明显,但是气压却降低了不少。这时候站在陆地上感觉很舒适,其实水里的鱼全都上浮了,饵料送到嘴边都不吃。所以出钓前发现刮西风和西南风,还是安心在家吧,真的不适合钓鱼。 4,刮东风和东北风,春季最好的风向,没有之一。刮东风的时候一般风力都不大,天气也比较舒适(至少我从没见过刮东风还有极端天气的)这时候水中的溶氧量高,鱼儿觅食比较有活力,哪怕平时钓技不怎么给力的钓友也能有不错的收获。这时候如果选择靠西或靠北的岸边能够被阳光直射的浅滩地区,鱼口会非常好。(浅滩区温度高,而且下风口食物沉积比较多,鱼群喜欢聚集在这里。) 最后:出钓时机也很重要,春季的时候南北温差非常大,在北方地区,春季最好钓鱼的时候是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在南方地区早上6点到上午11点都是好时机,下午3点到傍晚6点也不错,大中午的鱼群反而容易上浮不好钓。如果连这两个时间段都钓不到鱼,要么钓位没选对,要么就是当天天气不适合钓鱼,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换钓位还是收拾东西回家。 夏初钓鲫鱼,需要变个思路了,换个钓法,更容易钓到大板鲫!在晚春时一一段时间鲫鱼非常难钓,熟悉鲫鱼习性的钓友应该知道,晚春是鲫鱼的繁殖盛季,鲫鱼又有繁殖季节不怎么开口的特点,所以导致鲫鱼异常难钓。随着进入5月初夏,大多数鲫鱼已经完成了繁殖。此时最高温度不超过30度,虽然略显炎热,但是水温是低于气温的,20度的水温正是鲫鱼的最佳进食温度,而鲫鱼完成繁殖之后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进食,之后才会陆续退回到深水中,所以说立夏到夏至之间,鲫鱼还是可以钓几波的。 一、选择天气 初夏阶段天气的选择上还是以钓风雨为主,最好选择东风、北风、东北风、西北风的天气出门,或者小雨中大雨后,这样的天气比较凉爽,鲫鱼的觅食时间会变长。遇上较大范围的降温天气,也是夏季不错的钓鱼天气。夏季气温高,而且多低气压天气,容易出现水中溶氧不足的情况,所以出门之前最好看看气压,气压不到1000百帕鱼都会比较难钓。溶氧不足对于底层鱼类来说尤为严重,而对中上层鱼类影响相对会小很多。此时注意钓早晚为主,中午前后很难钓到鲫鱼。 二、选择钓点 选择钓点其实主要集中在钓草还是钓明水上,关于鲫鱼的繁殖,有说法叫做鲫鱼繁殖之后会离开水草区域,更倾向鱼在明水中寻找食物,原因是从仲春开始一直“憋屈”在水草区域。其实此时明水和水草区域都比较容易钓到鲫鱼,所以钓明水钓草均可。如果钓草,一般是钓水草边缘,钓水草和明水交界的附近。如果钓明水,最好是钓桥墩、沉船附近,此类虽然看似明水,但是水下有障碍物的地方。或者钓树荫下、建筑物背阴处,背阴位置从晚春就开始出鱼了。钓点深度在1.5-3米左右为宜,过深或者过浅此时都难以钓到鲫鱼。 三、钓组搭配 初夏钓鲫鱼,传统钓和台钓都比较合适,传统钓的话肯定是首选长竿短线七星漂了,挂蚯蚓、饭粒垂钓。台钓的话其实也比较合适,相对于传统钓会更轻松一些。不过自然水域鱼的种类较多,体型大小不一,如果主钓鲫鱼就需要注意钓组搭配。主线在1.5号以内,子线在1号以内最佳,子线太粗肯定挡口,会影响到鲫鱼的咬钩量。简单来说需要做取舍,想要大小兼顾往往大小都钓不到。浮漂吃铅在1.5克左右就行,鱼钩使用3、4号袖钩,或者差不多大小的其他构型,建议钩条不要太粗。 四、垂钓技巧 首先要注意此时小鱼闹窝比较严重,一定要注意饵料的比重和味型。此时一般使用味道清淡的谷物饵料,钓鲫鱼的饵料通常比重比较轻,建议在饵料中增加5%-10%的酒米,搓饵垂钓。这样的好处是饵料可以快速到底,可以减少中上层小鱼的影响;调漂要主要方法,可以钓不灵不钝,或者稍钝,鲫鱼体型较小,不太适合钓太钝。虽然七星漂钓法从调漂的角度来说是极钝,但是铅坠(朝天钩)很轻,灵敏度其实并不低。台钓的话铅坠较重,就不太适合钓极钝了。可以试试单饵调漂,钓不灵不钝,在这个基础上找口即可。 进入夏季,从钓鲫鱼的角度来说“一天不如一天”,因为气温上升的非常快。鲫鱼在低温下可以活的很好,高温的夏季甚至会“夏眠”。通常来说,气温20-25度之间,几乎是各种鱼类的最佳进食温度,所以说初夏鱼情还凑合。 夏天在这几个地方钓鱼找钓点连虾也钓不到 户外野钓能找到一个好的钓点对钓鱼人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好钓点,哪怕饵料、窝料都不怎么样,一样也能钓到不少的鱼。 不过,如果我给大家一直聊哪些地方是好钓点,那么也未免有些太老套。因为一般的钓友都知道,比如在一些水草多的浅滩位置、水中有砂石结构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是好钓点等等,这样的老生常谈,没有任何新意。 那么下面我就和各位钓友聊一聊,在夏季垂钓时,有哪些地方不适合垂钓,不是好钓位。这次我给大家盘点了几个不适合垂钓的位置,希望各位钓友在夏季垂钓时要注意规避。 1、水质透明、水底光秃秃一览无遗的水域。 (1)有些地方的水质好,透明清澈,但是水底光秃秃的一片,从岸边能够看到水底,一览无遗。如果在这些地方垂钓,一般是钓不到鱼。水至清则无鱼,即便水里有鱼,但由于其水质太清,水里的鱼基本上能够看到岸边的人与事物,很容易受到惊吓,因此在这种地方垂钓,动作稍微大一点,都会把鱼给吓跑。 (2)水质太清澈,而且水中光秃秃的一片,周围没有水草,没有深浅交界的砂石结构,这些位置不利于大鱼的栖息、躲藏,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大鱼都不会游来这些地方。 2、没有水草、没有深浅交界处的大面积的浅滩位置。也许有钓友有疑惑,不是说春夏钓浅滩么?的确,春夏垂钓的浅滩,其周围有水草,有深浅交界的位置。由于阳光直射及水底沙石结构的反射,因此在这些位置会有大量的小鱼虾在这里聚集,一些大个体鱼会来这些水域觅食。 而这里所提到的浅滩位置,没有水草,没有深浅交界处,水底没有复杂的结构,是水深低于一米的大面积浅滩位置,这些地方很少有小鱼虾,基本上没有大鱼觅食。因此这种浅滩位置,并不适合我们的作钓。 3、水流急、无洄水湾的位置。在一些水流比较急、且没有洄水湾的地方,不适合下竿垂钓。如果在这些位置作钓,打下去的窝料会被水流带走。饵料也是,假如雾化不好,就没鱼吃;雾化稍好,就会被水流冲散,鱼也吃不到。因此在这些水流较急的地方,比较适合路亚钓法,而不太适合台钓。 4、水底淤泥厚,多沼气的水域。在一些水底淤泥厚的水域,温度高时易冒出气泡。很多的钓友误以为,这些气泡是鱼在水下活动所产生的鱼星,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这些从水底冒出的气泡,其实是从水底淤泥里面散发出来的沼气。在这些水域里面的鱼,会因缺氧而上浮,甚至还会出现鱼浮头的情况。 因此在这种地方垂钓,基本上是很难钓到鱼。 5、一些明令禁止垂钓的水域。比如在一些水源保护区里面的水库,由于里面的水是人们平时的生活用水与饮用水,在这些地方垂钓,会让生活水源受到污染。 综上所述,在夏季作钓时,有些地方不适合垂钓,比如在一些水质透明、水底光秃秃一览无遗的水域,没有水草、没有深浅交界处的大面积的浅滩位置,水流急、无洄水湾的位置,水底淤泥厚、多沼气的水域。还有一些被明令禁止垂钓的水域,比如在一些水源保护区里面的水库等等。 因此,我们在夏季户外野钓时,想要找到一个好的钓点,以上这几个地方千万别下竿。否则,不但浪费我们的窝料、饵料,还会白白浪费作钓的时间。 初冬野钓大鲫鱼能不能爆护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1个影响爆护的因素,就是鱼的密度。我们如果是在大板鲫密度很高的池塘里钓鱼。那么只要不碰到特别恶劣的天气,谁都可以钓到很多大鲫鱼。可惜大部分钓鱼人都喜欢野钓,而野河大鲫鱼的密度是不可能太大的。 第2个影响爆护的因素,就是钓位的选择。冬季的气温和水温都很低,而在水温较低时,大板鲫也确实有扎堆的习惯。如果我们不能找到鱼群,光靠打窝咱们是很难诱来大批鲫鱼的。所以冬季钓鲫鱼时,钓位的选择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第3个影响爆护的因素,就是出钓天气的选择。冬季早晚的温差较大,而鲫鱼属于冷血动物。在水温渐变的时候,鲫鱼会感到不适。而水温平缓的时候,也许就是鲫鱼开口的时候。 今天猴子老弟带大家了解一下,冬季钓大板鲫最容易爆护的天气。而这种天气还是比较常见的,经常被钓友们所忽略。 那么、初冬什么样的天气最容易钓鲫鱼呢? 冬季最常见的天气就是晴天,但是晴天与晴天却略有不同。因为冬季的气温很不稳定,经常会有降温的现象发生。而降温过后的晴天,鲫鱼一般是比较难钓的。 而连续出现多日大晴天的时候,就比较适合钓鲫鱼了。因为这种天气水温的变化不大,我们只要找到适合的钓位都能有不错的渔获。这种天气钓大板鲫,一般选择深水比较好,老弟建议钓点水深在2米5至4米之间为宜。 一、初冬绝对能爆护的天气。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冬季也不可能每天都是晴天。每当多日晴好天气后,总会有几天阴天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就是大板鲫爆护的时候。 老弟曾经试钓过很多次,而每次的鱼情都好得不得了。一般来说遇到阴天的第一天,鱼情一般。到了第二天的时候,鲫鱼就会疯狂开口。 因为冬季遇到大晴天时,太阳会把河水的表层晒暖。这个时候河水上层的温度,会比水底的温度高一些。所以我们钓鱼时,经常能看到大板鲫成群地浮头。 而多日晴天突变阴天的时候,为什么会好钓鱼呢?这是因为水表层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空气的温度就是水表层的温度。 当冬季遇到没有太阳的阴天时,河水早晚的温差就会很小。而河水深处的水温就会略高于水表,而此时的鲫鱼也不会出现浮头的现象,都会待在水底觅食。所以这种天气是比较适合钓大板鲫。 二、然而在遇到雨雪天气时,钓鱼也会爆护。 老弟家是东北的,前几日我们这里突然下起了大雪。按理说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我们是不应该出去钓鱼的。 可是我还是按捺不住垂钓的热情,毅然决然的出门野钓。当天降温10多度左右,大雪也依然在下。可是就算遇到这种恶略的天气,河里的大板鲫依旧给口,而且要比往常更加的凶猛。 可是当大雪过后气温平缓的时候,河里的鲫鱼却集体消失了。老弟在茫茫雪地里坐了一天,也没看见浮漂有动作。 通过这次作钓的经历,老弟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气温变化对垂钓的重要性。 当气温突变的时候,河里的鱼总会慢上一拍。当我们感到寒冷的时候,也许鱼类根本就感觉不到。 因为此时的河水的温度并未降低,但是鱼类却能感觉到气温的变化。所以在降温当天鱼类才会疯狂觅食。 而降温过后,河水的温度也会跟着气温的下降而降低。所以有驱温性的鱼类此时并不好受,这也是降温过后鱼没口的重要原因了。 写到最后,总结出冬季能够爆护的天气。 冬季鱼口不错的天气,就是气温平缓没有变化的时候。 而鲫鱼出现爆口的时候,总是在出现破烂天气的时候,比如阴天或者雨天。 当鲫鱼爆口过后,就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停口期,这个时间也许会持续2~3天左右。 而垂钓大师刘志强也曾说过:“冬季最好钓鲫鱼的天气,就是遇到阴天的时候”。 所以,钓友们如果遇到以上能够爆护的天气时。就不要在家呆着了,出门钓鱼过瘾去吧! 夏天一到,鱼就难钓碰到两种天气,够你狂拉一整天,不信就试试众所周知,一年四季最难钓鱼的也就只有夏季了,想想那毒辣的太阳都人害怕。俗话说得好:“天时地利人和”,无论是钓鱼还是干其他事情,要想成功,这三个因素都避开不了。虽然我们无非改变环境和天气,但作为钓鱼人一定要有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毕竟不是每天都好钓鱼,比如碰到以下这两种天气,再忙也要出去钓一钓,说不定一钓就能狂拉一整天呢。 炎夏难钓鱼的原因: 咱们先不谈哪些天气下最适合钓鱼,就来聊聊炎夏时期难钓鱼的原因吧! 通常情况下,天气越热,气温越高,水中钓溶氧量也就越低。这就好比一个人困在一个没有很少有氧气的空间里一样,人们第一件事肯定会想办法逃出去,而不是担心怕饿肚子。其实鱼也一样,碰到闷热天气,水中严重缺氧的时候,就会出现鱼浮头的现象,因为离水面越近,氧气就越充足。 1、阴凉天气 既然我们知道了气温较高的天气不好钓鱼,那不妨选择在凉爽的阴天作钓,特别是在有风的阴天,水中溶氧量比较足,鱼儿的活性以及摄食欲望也很强。 只不过在不同的天气下作钓,选位技巧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有风的阴天可钓腰、钓边、钓浅,而在无风的阴天,就应该钓深一点,隐蔽一点的地方,总之不管是有风还是无风,在夏季碰到这样的天气,可千万不能错过。 2、小雨天气 当然除了阴天好钓鱼以外,下雨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不过雨天分为雷阵雨,大雨,小雨和暴雨。根据以往的作钓经验,我觉得在不同的季节里钓鱼,就应该挑选不同的天气,比如春季要钓鱼后,而在炎热的夏季就要选择下小雨的天气了。 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好钓?也要根据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雨中雨后是上鱼的两个最好时间段!因为在这期间,水温没有平时那么热,此时更适合水下鱼儿生活。同时,降水会给水面带去更多氧气,所以水中鱼儿的觅食欲望,也会大大增加,总之要比平常好钓的多。 综上所讲述的正是:在炎热的夏季,户外野钓最好下竿垂钓的两种好天气,当然钓无定律,若是你对此有不同的观点或看法,也还请多多指教与提醒! 野钓“通杀型”饵料配方,用好了紫菜,夏季钓大鱼不用愁紫菜极为常见,是很多家庭常备的东西,一碗紫菜蛋汤制作起来非常简单,而且鲜味十足。本着凡是可以吃的都可以用来钓鱼的思路,紫菜自然是可以用来钓鱼的,而且效果非常不错。紫菜含有丰富的鲜味物质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虽说淡水鱼没见过这东西,但是并不妨碍用来钓鱼。夏季钓大鱼,饵料一般使用清淡为主,紫菜的清淡和鲜香就是不错的选择。分享几个紫菜的饵料配方,用兴趣的钓友可以试一试,基本常见淡水鱼都会吃这个。 购买一些紫菜,准备一些虾粉,紫菜的味道过于清淡,加上一点点虾粉可以提升一点腥味,这样诱鱼效果会好很多。杂鱼并不会进食紫菜,虽然有一些味道但是杂鱼闹窝的情况并不明显。虽说夏季钓大鱼多是使用味道清淡的饵料,但是略带腥味的饵料相对来说营养更加丰富,在大水面中效果反而不错。购买的紫菜都是烘干的,一般是不直接使用。紫菜上撒上一点点虾粉,然后用后蘸一些水,把紫菜打湿,隔天返潮之后就比较好使用了。使用的使用剪下一点,搓成球之后挂钩,用来钓鲤鱼和草鱼效果非常不错。 当然如果不加虾粉,打湿之后搓成球挂钩,用来浮钓草鱼效果最好,手竿、串钩都可以使用。紫菜入水之后会慢慢被泡开,在水中慢慢摆动,对于草鱼来说有“致命”的吸引力。相对鱼草鱼可以知道的植物性饵料来说,紫菜的营养价值自然是远远高于嫩草、芦苇这些食物的。如果钓底,注意紫菜比较轻,一般采用调低钓高的方法,如果钓浮,正常单饵半水调漂即可,紫菜直接挂钩也非常适合长时间守钓。 紫菜搭配面饵使用效果会更合适一些,至少上饵手法比较简单。可以准备一些玉米粉和小麦粉,一般是按照8:2或者7:3的比例准备,小麦粉黏性比较少,做饵的时候不能多加。准备一些紫菜,不用太多,用简单弄成碎末。玉米粉、小麦粉、紫菜三者混合均匀,加入少量白糖,用开水和面。之后揉成面团,上锅蒸煮就可以了。带有紫菜的甜味窝头,各种底层大鱼都喜欢进食。使用的时候揪一点窝头,反复揉搓到软硬适中,挂钩就可以了。 夏秋季节嫩玉米价格比较便宜,其实嫩玉米搭配紫菜会更合适一些。香甜之中略带紫菜的鲜味和微微的腥味,味型基本满足常见大鱼的需求。还是准备一点干紫菜,用简单剪成碎末备用,注意越细效果越好。准备一些嫩玉米,用刀把嫩玉米切下来,一定要连切得动的玉米棒子都不放过。榨汁机、搅拌机、粉碎机等等就可以出场了,把嫩玉米弄成糊,加入准备好的紫菜末搅拌均匀。盖上保鲜膜上锅蒸熟,饵料就算制作完毕了。根据状态适当加一些吸水的雪花粉或者麸皮,搓饵使用就可以了,通常不需要加拉丝粉。用来底钓各种大鱼效果都不错。 用紫菜钓鱼其实没啥稀奇的,毕竟很多东西都能用来钓鱼。紫菜的特点是有鲜味,而这个味道是有促食效果的。制作饵料或者窝料,有加味精的习惯,其实也是因为味精有促食的特点。 5月初夏钓鱼,不用着急钓深水,这些浅水位置有鱼窝一年中的三月到五月都是适合钓鱼的季节,六月份的话气温已经比较高了,在夏至之前还算凑合,夏至之后进入盛夏,那才是一年中钓鱼最淡的季节。从季节的角度来说,关于选择钓位有春钓滩,夏钓深的说法,这个只是一般规律,并不准确。从早春到晚春,是从深水到浅水,再从浅水到深水的变化,初夏其实还不需要钓太深。 立夏之后就算进入了夏季,气温较高而且天气变化比较频繁,在选择钓位上是不能脱离了天气的。夏季是雨季,先介绍在初夏阶段下雨天应该如何选择钓位。首先适合钓鱼的雨天只有小雨天和大雨后,不管是钓小雨中还是钓大雨后,一般都不会选择钓深。因为雨天和雨后水温比较凉爽,而且溶氧十分充足,鱼的活性比较足,进食时间会变长,这时候自然要选择食物更加丰富的浅水钓位。小雨天气光线弱,大雨之后水质浑,都是鱼放心大胆到浅水觅食的时机。 如果晴好天气出门,一定要注意看气压和风向以及风力。通常来说,夏季气压在1000以下时鱼会非常难钓,因为缺氧导致鱼不思进食。如果风天出门,首先要看风力,通常来说3级以上风力不适合出门,因为夏季还是主要钓大水面为主,大水面相对来说更加空旷,风力稍大时风浪就比较大,鱼会暂时躲在深水中,而且抛竿看漂都非常困难。所以一般会选择3级以下的风力出门,但是没风也不行,除非浮钓鲢鳙。 选择有风的晴天出门,最终还需要看风向,一般是选择北风或者东风的天气出门,其他风向不是闷热就是酷热,会导致鱼情很差,基本很难钓到鱼。晴天出门首选的就是下风口位置,下风口位置会有水流交换,溶氧会比较充足,而且会有不少食物被吹到下风口位置,所以这里比较容易钓到鱼。下风口位置凉爽而且稍稍浑浊,所以不用钓太深,通常2-3米就非常适宜。 晴天要注意选择方位,到了夏季之后一般不会钓向阳的方位,因为向阳的区域光照更加充足,水温会偏高,往往鱼会较少。而且对于钓鱼人来说也比较容易晒伤,就算有遮阳伞效果往往也不行,因为无法遮住水面的反光,话说不少钓友都是被水面反光晒伤的。在南岸、西岸找山坡、建筑物、树林等,选择水面有遮阳的区域,因为背阴位置水温稍低,溶氧也会更足一些,所以也容易钓到鱼。钓点自然也不用钓太深。还有钓背阴的桥墩、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就是选择入水口位置了,在大多数水域中都会有入水口这样的地形,但是并非什么时候都有,一般只出现在雨后的几天。首先雨后本身就比较适合钓鱼,毕竟民间有涨水钓鱼的说法,出现涨水的时候有2个位置非常适合钓鱼,尤其是雨后的晴天。第一就是去上游找入水口位置,这里有食物、低水温、高溶氧;第二就是下游被水淹没的农田草地,在雨后天晴之后陆陆续续会有大小鱼儿到这里寻找食物。 这两种钓位都不用钓深,不过要注意的是钓入水口要钓附近,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就行。钓被水淹没的农田草地时,一般都钓很浅,而且一定要注意安静。其实钓浅还是钓深,首先跟气温有关,初夏时30度左右,水温是比气温低的,而且这个温度指的是水表温度,或者叫浅水温度。其次是跟出钓的时间天气都有关。最后,初夏是很多大鱼的繁殖季节,进食量较大,所以也不用钓太深。 钓鱼技巧:科学打窝钓得更多,这几种打窝方法更留鱼
俗话说的好要想钓得多,必得先打窝,打窝对于钓鱼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鱼头稀少的大水域,不打重窝,甚至持续几天打窝,也是难以钓到大鱼的。打窝有两个讲究,叫做诱得来鱼,留得住鱼,诱得来鱼主要靠的就是窝料的味型、类型等,留得住鱼,如何让鱼进窝以后长时间不离开窝点,这个就是需要比较科学的打窝方法了。到了秋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也是鱼类进食量较大的季节,科学的打窝,会让渔获有成倍的收获,所以介绍一些非常规的打窝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各位钓友。 一、钓鲫鱼 鲫鱼是最容易碰上的一种鱼,也是民间各种钓法的主攻鱼类,所以民间钓鲫鱼有几种非常有意思的打窝方法。比如说酒米打窝,对很多钓友来说无非就是打窝器弄点酒米,打在窝点中,发窝后开始垂钓。不过高手使用酒米打窝,是有几个要点的。首先来说打窝量很少,而且是选择颗粒小的小米或者小颗粒玉米渣,这样控制窝料的总量,细小颗粒散落水底,鲫鱼进窝后很长时间也不能吃饱,这样就能有一定的留鱼效果。 补窝也并非没口了才补窝,而是一个窝点钓几条就补一点点,更换钓点一会再回来钓,这样就能保持窝点中始终有鱼,因为进食的鲫鱼对其他鲫鱼也有诱鱼效果;比较有特色的打窝方法应该是纱布面,炒香的黄豆粉、炒香的大米碾成粉,再加一点酒米,放到纱布包中,再加几块小石头,扎紧以后打窝,可以起到长时间的诱鱼效果。 二、钓鲤鱼 鲤鱼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鱼类,垂钓难度会比鲫鱼大一些。鲤鱼是底层进食的鱼类,会通过发达的嘴部拱开泥沙寻找食物,所以钓鲤鱼尤其是野生鲤鱼,在调漂的时候千万不要钓钝,双饵躺底的状态最适合钓鲤鱼。也正因为鲤鱼的这种泥沙中翻找食物的特点,在打窝的时候可以把窝料跟黏土搭配,搅拌好以后搓成团打窝,这样窝料和泥土化开以后,有会很大一部分窝料被埋在泥土中。除了鲤鱼,其他鱼类对这些食物基本无能为力,这样的打窝方法对鲤鱼十分有效。最大的好处还在于鲤鱼进窝慢,窝点有极长效的诱鱼效果。 三、钓大鱼 钓大鱼,打窝的量要大,因为凡是大鱼进窝都比较慢,而且进食量较大,窝料中有足够的食物是必备要求,否则大鱼进窝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快速离窝。钓大鱼讲究使用大颗粒或者块状的窝料,这样小鱼不怎么闹窝,有比较持久的诱鱼效果。使用块状窝料,在民间有使用糠坨打窝的方法,尤其是南方极为常见,北方豆饼块用的较多。糠坨是把稻谷炒到焦黄,磨成粉后加糯米粥,分成团晒干后使用的。比较有特点的地方在于糠坨上会戳上洞,用绳子绑起来打窝,垂钓完后收回来,晒干后下次继续使用。这个打窝方法,跟豆饼翻板钓极为类似。 四、钓黄颡鱼 黄颡鱼、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喜好腥味较重的东西。而且这两种鱼都有筑巢,分领地的习性,如果不打窝,只能走钓中偶尔钓获几条。打窝的话也需要比较持久的打窝方法,这样才可能把不同领地的黄颡鱼聚在一个钓点中。打窝可以使用羊骨头打窝,或者羊油擦在砖头上,火烧后羊油渗入砖头,用砖头打窝,这个方法对黄颡鱼、鲫鱼都有效果。或者蚯蚓碾碎,加黏土搅拌打窝。或者猪肝打成糊,加炉灰打窝,都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以上的打窝方法,都是让鱼不能轻易的吃到食物,反而会让鱼长时间留在窝点中。这样鱼儿见到饵料,没有不吃的道理,收获自然会好很多。 冬季用饵离不开的规律,了解这些,让你用饵不走弯路季节垂钓,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有体力也得跟得上,因为身体需要大量的能量来御寒。所以在打窝之后就要好好等待一番因为窝子聚鱼的速度慢。并且鱼在吃饵的时候也很慢,可能浮漂会先微微点动两下,再缓缓出现加速的顿口动作,所以提竿不能太急,抓好机会才能提升上鱼率。 想要提升上鱼率,饵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掌握冬季用饵规律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今天我就说一说冬季饵料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一、饵料状态 冬季用饵的一般规律是,宜软不宜硬,小而活,尽量偏于荤腥。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主要针对的是北方地区的冬钓,南方地区的低温阶段也可以适用。宜软不宜硬是指面饵要偏软,无论荤饵还是素饵都要软硬适口。 小而活是指饵料不能做大,尽量使用活饵。冬季的鲫鱼与鲤鱼在饵料较多时,喜欢吃较软、较小的饵料,近在嘴边的容易被吸食,离嘴较远的懒得去追寻。只有那些色香味十分具有诱惑力的饵料,才会吸引它们的注意,如果再加上软硬适中,饵小易入口,就极有可能被它们吸食。 二、饵料的选择 冬季鱼儿的食物少,水温低又使它们活动量减少,但为了过冬,它们必须吃一些富含蛋白质与脂肪的食物。 所以我们使用面饵时,就要适当添加一些虾粉或蚕蛹粉,或者添加适量的蚯蚓泥与鸡鸭肝泥。量偏大一点最好,以便加强诱鱼的效果。 活饵是优于死饵的,这个“活”包含两种情况,用素饵挂钩的话,也可让饵“活”起来,也就是要采用逗引之法,轻拉竿稍,使钩饵间歇性地移动,模拟出活饵的状态,来诱鱼上钩。 用荤饵的话,一般使用红虫或细红的蚯蚓,红色或黄色的活饵诱鱼效果最佳。还可使用白蛆与面包虫,还有黄刺蛾、茧蛹以及各种菜虫与树虫等。冬季垂钓使用活的荤饵,上鱼率是明显高于素饵的。 冬天不管在哪钓碰到这3种天气,请假也得抛两竿,莫忽视每年冬天一到,几乎所有钓鱼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天气变冷了,鱼口也随之减少,这时要想钓过瘾,还真得碰到一个好的天气”。那到底什么才算是好天气呢?根据本人以往的作钓经验,觉得冬天不管在哪钓,只要碰到以下这3种好天气,就算请假一天不上班也得去抛两竿。 1、宁钓阴天不钓晴 正所谓“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可能有不少钓友从这句钓谚中得出,要想在冬天钓好鱼,最好还是选择在晴天出钓。不过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首先这钓谚的意思,并不是指天气选择,而是所谓的选位技能。 其次冬季的晴天昼夜温差大,相连的几天气温变化也可能比较大,所以晴天外出钓鱼比较舒服,但是未必有比较好的收获。反而阴天中的气温比较平稳,昼夜温差小,如果是东南风的阴天往往是降水前的标志,气温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是小幅度上升,是钓鱼的绝佳天气。 2、寒潮前夕好钓鱼 凡是钓鱼人都明白,无论鲫鱼还是鲤鱼,它们能对外界的气候变化,有着十分敏锐的感知能力,能通过气温的下降意识到是寒潮即将来临的征兆。所以在此期间,它们会疯狂进食,蓄积能量以此来抵御寒潮,遇到这样的天气,想必户外的钓鱼人都要比以往更多,因此不要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只要抓住了机会,上鱼率将会极大提高哦。 3、宁钓雪前不钓雪后 可能一提到冬天,不少人都会到联想到下雪,一想到下雪,自然也就意识到鱼难钓了。不过个人觉得,下雪之前或者下雪当天也可进行垂钓,因为下雪的天气气温都比较稳定,而且前几天也不会有太低的温度,除非下过小雨。这种天气出钓一般渔获都不会太差。当然下雪过后就不怎么好钓了,特别是雪后的晴天,由于温度上升,雪化水的过程是极其寒冷的,所以宁钓雪前也不要钓雪后。 综上所分享的正是:在寒冷的冬季里边,户外垂钓最不可错过的3种好天气。 钓鱼时的6大“黄金钓位”,图都给你画好了 在外出钓鱼的过程中,一个好的钓位往往能让我们拿到更多的筹码,从而提升我们钓获野生大鱼的可能,尤其是在自然水域中垂钓时,选对了钓位很可能就是“连杆爆护”,选错了就可能当一名“钓鱼空军”。小编今天为大家盘点了6个“黄金钓位”,并且用图片示意了出来,大家下次钓鱼遇到了最好别错过哦。 1、入水口 入水口这种有水流的地方,不仅水体中的溶氧量更高,同时多数情况下也会更深一些,在容易积累食物的同时,自然也更容易将鱼儿们吸引过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天然的“鱼窝”。 2、水下坎 常言道:“钓鱼要钓坎”,尤其是在面对鲤鱼这种狡猾胆小的淡水鱼时,这样的位置堪称必争之地。这是因为这种水下坎的地方,上坎位容易积累食物,下坎位水体较深,鱼儿感到危险能快速逃回深水区,它们能有着足够的安全感,同时坎位之间往往会存在缝隙等利于鱼儿藏身的地方,一些鲫鱼或草鱼往往也会来到这样的地方觅食。 3、铧尖 铧尖这种钓位地形,由于地势开阔,同时也是水体中突出的一部分,鱼儿巡游至此往往会减速再继续向前,这也给予了我们更多钓获它们的可能。同时铧尖也是我们钓鱼人经常争夺的地方,可见其出鱼率究竟有多高了。 4、河流拐弯处的水湾 如果我们在一些河流中垂钓时,这种拐弯的水湾往往水流更为缓慢,也更容易积累食物,加上水湾的水位往往更更深,往往更容易吸引大鱼来此觅食,若我们遇到了这样的地方,往往很容易钓获大鱼。 5、坎下位 这种钓位往往出现先陡峭的悬崖上,但我们台钓的装备过多,往往不太适合在这样的地方下竿,因此我们可以退而求其之,在坎位的左右两边寻找可以下竿的地方,然后朝着坎下抛竿,常常能钓获大鱼。 当然,如果你是选用谷麦逗钓的方式垂钓,这样的钓位就更不能错过了,虽然装备简便,但是一些钓位并不太适合站立垂钓,因此小编也建议大家在坎下位的两侧下竿。 6、草滩 在面对这种钓位环境时,小编首先想到的就是钓鲫鱼和鲤鱼,跟着才是草鱼或者黄辣丁,这样的地方既能藏身又有食物来源,可以说是鱼类生存的理想之地。不过在这样的钓位垂钓时,我们可挨着水草外下竿即可,尤其是到了冬季,挂上蚯蚓下竿便很容易钓获大板鲫。 “垂钓之趣,境界不同,品味相异。” https://www.360kuai.com/9dff1685a4febf23e?djsource=XsgsZg&refer_scene=0&scene=3&sign=360_36e79513&uid=56d16ded3d9cabaceccdb5084974bba8&tj_url=9ba4b26621d252e92&tmprtp=expf%3Dcomindexc2043%2C%26amp%3Bamp%3Bamp%3Breqid%3D63fcc35e-e409-4544-bf87-ff9398505cfa |
|